地下静室内,那幅标注了两个危机光点的星图前,气氛凝重。来自未知机械文明的冰冷“噪音”虽然被暂时隔绝,但那种如芒在背的威胁感,却挥之不去。
“打仗之前,得先搞清楚自家有多少弹药,能造多少枪炮。”周胖子难得收起了嬉皮笑脸,搓着下巴,眼神里闪烁着精明的光,“老墨,小小,咱们现在就像是突然继承了亿万家产,但库房钥匙在哪、清单有什么、怎么用,心里还没本明白账呢。”
他的话糙理不糙。墨千秋和林小小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认同。他们继承了起源之地的核心力量与知识,经历了两个世界的碰撞与融合,但这些庞大而驳杂的智慧,大多还停留在他们的记忆、感悟以及零散的实践里,尚未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转化。
“胖子说得对。”墨千秋走到静室中央的蒲团坐下,目光扫过四周书架上的古籍,又仿佛穿透了空间,看到了起源之地的浩瀚书海,“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领悟和应急的反应。必须将我们所知、所感、所能,转化为可以传承、可以迭代的体系。”
林小小眼睛一亮,立刻拿出她的平板电脑:“对!就像我给孩子们上课,不能只靠感觉画,要有教案,有体系!我们可以把知识分门别类!”
说干就干。接下来的日子,四象书院仿佛进入了一种“战时”的学术研究状态。表面的教学和文化活动依旧,但核心的三人组,加上偶尔前来交流的起源之地长老,投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知识整理工程。
他们划分了几个核心领域:
力量体系与宇宙认知:由墨千秋主导,结合玉佩记忆、自身感悟及起源之地的典籍,系统梳理“四象五行”的本质、运行规律及其在多元宇宙中的普遍性。他开始着手编纂《万象源流考》,不仅记录力量运用法门,更着重阐述其背后的哲学思想与宇宙法则。
文明融合与技艺创新:这是林小小的主战场。她将自己在两个世界的艺术实践、将古典画技与现代媒介结合的心得,以及如何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整理成《融创心法》。这不仅仅是艺术教材,更是一种思维训练指南。
资源整合与战略应用:周胖子充分发挥了他“人形超级链接”的优势。他将起源之地的特殊材料、植物特性、能量节点知识,与现代科技、工业体系、全球供应链进行疯狂“碰撞”,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跨世界资源-技术匹配数据库”。他甚至开始起草《异界商贸与文化输出基础准则(草案)》,为未来可能的多世界交流打下商业和制度基础。
历史与警示:他们共同回顾了与圣主的整个战斗历程,尤其是圣主从守护者堕落的深层原因、外域侵蚀的表现形式与阶段性特征。这份被命名为《深渊鉴》的档案,被定为最高机密,是应对未来威胁的核心参考资料。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知识的梳理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和深度理解的过程。有时为了厘清一个古老概念在现代语境下的精确表达,墨千秋会枯坐整日;有时为了验证某种融合技艺的普适性,林小小会废寝忘食地反复实验;周胖子更是常常对着数据库里完全不相干的两样东西(比如“貔貅符文”与“区块链加密技术”)抓耳挠腮,试图找到它们之间那匪夷所思的链接点。
但成果也是显着的。
墨千秋编纂的《源流考》初稿,不再是玄之又玄的秘籍,而是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宇宙说明书”;林小小的《融创心法》里充满了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激发灵感的练习,连赵建国偶然看到一部分内容,都觉得对自己分析案情有启发;周胖子的数据库虽然看起来像个大杂烩,却已经成功预测了几次小范围的文化流行趋势,并为书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尝试将整理出的知识,以极其谨慎和巧妙的方式,融入书院的高级课程或特定项目中。不是直接传授超凡力量,而是传播那种思维方式、那种对世界更深层的理解力。
“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囤积,而在于流动,在于激发新的创造。”墨千秋在一次内部讨论中说,“我们守护的,不是一堆故纸堆或者力量符号,而是文明不断向上生长、自我更新的‘可能性’。”
这一日,墨千秋将《深渊鉴》的加密核心与星图上那两个闪烁的光点进行了信息关联。当他完成操作的瞬间,星图微微波动,从那两个危机光点延伸出无数极其细微、若隐若现的“丝线”,指向宇宙更深、更黑暗的未知区域。
虽然绝大部分丝线模糊不清,但这惊鸿一瞥,足以让三人心头巨震。
那冰冷的“外域侵蚀”,果然是一个蔓延的网络,而他们刚刚接触到的,可能只是这张巨网边缘的两个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