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郝明

首页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逐鹿从战国开始贞观悍婿开局官府送老婆,我娘子竟是女帝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仙都暴君登基横扫九州慈禧皇后与她的三个宠爱太监盛唐华章秘战无声娘子不像话:妖孽殿下俏皮妃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郝明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全文阅读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txt下载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话说薛姨妈突然被金桂惹得满心是气,气得肝气上逆,左边的胁部疼痛不已。宝钗心里很清楚,母亲之所以这样,就是被金桂气的这个缘故。也顾不上等医生前来诊治,先让人去买了几钱钩藤,熬成浓浓的一碗药汤,喂母亲喝了下去。接着又和秋菱一起,为薛姨妈捶腿揉胸。过了好一会儿,薛姨妈的情况才稍微稳定了些。

此刻,薛姨妈心中是又悲又气,她气的是夏金桂的无理撒泼,悲的是宝钗如此有涵养,却还要受这份委屈,不禁觉得宝钗格外可怜。

宝钗又在一旁耐心劝慰了许久,不知不觉间,薛姨妈竟睡了一觉,肝气郁结的症状也渐渐缓解。

宝钗见母亲情况好转,便轻声说道:“妈妈,你别把这种闲气放在心上。等过几天身体好些,能走动了,不如去老太太和姨妈那儿聊聊天、散散心。家里有我和秋菱照应着,谅她夏金桂也不敢怎么造次。”

薛姨妈听了,微微点头说道:“过两天再看看情况吧。”

且说元妃的病痊愈之后,贾府上下个个都满心欢喜。过了几天,来了几位太监,他们带着礼品和银两,传达贵妃娘娘的旨意,因为家中对娘娘的问候与侍奉十分尽心,所以特有赏赐。

太监们把赏赐的物品和银两一件件、一两两地交代得清清楚楚。贾赦、贾政等人向贾母禀报了此事,随后一同向贵妃娘娘谢恩。谢完恩后,太监们喝了茶便离开了。

众人回到贾母房中,又开心地聊了好一会儿。

这时,外面有个老婆子进来传话说:“小厮们来禀报,说那边有人请大老爷过去,说有要紧的事相商。”

贾母听了,便对贾赦说:“那你就去吧。”贾赦应了一声,便退出去自行处理了。

这时,贾母忽然想到了什么,笑着对贾政说:“娘娘心里可一直惦记着宝玉,前些日子还特意问起他。”

贾政陪着笑脸说:“只是宝玉不太愿意念书,怕是辜负了娘娘的一片心意。”

贾母说:“我倒是帮他说了不少好话,说他最近文章写得越来越好了。”

贾政笑着说:“哪能像老太太说的那样呢。”

贾母接着说:“你们经常让他出去作诗写文章,难道他都没写出来吗?小孩子嘛,得慢慢教导,就像人家说的,‘胖子也不是一口儿吃的’。”

贾政听了这话,赶忙陪着笑脸说:“老太太说得对。”

贾母又说:“说起宝玉,我还有件事想和你商量。现在他也长大了,你们也该留意给他找个好姑娘定下来。这可是他一辈子的大事。也别管是远亲还是近邻,穷家还是富家,只要知道那姑娘脾气好,模样端正就行了。”

贾政说:“老太太的吩咐很在理。不过有一点,姑娘好固然重要,但首先他自己也得学好才行,不然,不成材的,反而耽误了人家的女孩儿,岂不是可惜。”

贾母听了这话,心里微微有些不悦,便开口说道:“要说起来,你们做父母的都在这里,哪里用得着我这个老太婆来操心。不过,我想宝玉这孩子从小就跟着我,我难免多疼爱他一些,或许也因此耽误了他成长为男子汉的正事,这也是有可能的。但我看他生来模样周正,心性也实在,未必就是那种没出息、会败坏人家女孩儿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偏心,我总觉得他比环儿要强一些,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这几句话让贾政心里很是不安,他连忙陪着笑脸说道:“老太太见多识广,既然说他好、有福气,那想必是不会错的。只是我这个做父亲的,太希望他能快点成才,性子可能急了些,或许就像古人说的那样,反而是‘莫知其子之美(不识自己儿子的好)’了。”

贾母被这句话逗得笑了起来,众人也跟着一起笑了。

贾母接着说道:“你现在也年纪不小了,又做着官,自然是越历练越老成了。”说着,她回头看着邢夫人和王夫人笑道:“想他年轻的时候,那脾气古怪得很,比宝玉还要厉害一倍呢。直到娶了媳妇,才稍微懂了一些人情世故。现在倒抱怨起宝玉来了,这会子我看宝玉现在比他当年还要懂得一些人情呢。”

这话让邢夫人和王夫人都笑了,她们说道:“老太太又说起逗笑儿的话来了。”正说着,小丫头们进来向鸳鸯禀报:“请示老太太,晚饭已经准备好了。”

贾母便问:“你们刚才嘀嘀咕咕地在说什么呢?”

鸳鸯笑着把事情说了一遍。

贾母道:“那好,你们也都去吃饭吧,就留下凤姐儿和珍哥媳妇陪我吃就行了。”

贾政以及邢夫人、王夫人都答应着,然后伺侯着摆上饭菜。贾母又催了一遍,大家才都退出,方才各自散去了。

却说邢夫人离开之后,贾政便和王夫人一同进了房里。

贾政想起贾母刚才说的话,便对王夫人说道:“老太太如此疼爱宝玉,终究还是希望他能学些真才实学,将来能求个功名,这才不辜负老太太对他的一片疼爱,也不至于耽误了人家的好姑娘。”

王夫人听了,说道:“老爷这话自然是非常在理的。”

随后,贾政叫来屋里一个丫头,让她出去传话给李贵:“等宝玉放学回来,先让他吃完饭,然后再叫他到我这里来,我还有话要问他。”

李贵连忙应道:“是。”

等宝玉放了学,正准备过来给贾政请安,李贵赶忙拦住他说:“二爷先别急着过去。老爷吩咐了,让二爷先吃了饭再过去,说还有话要问二爷呢。”

宝玉听了这话,心里顿时像炸了个闷雷一般,十分忐忑。无奈之下,他只好先去给贾母请了安,然后回到园子里吃饭。他三两口就把饭吃完,匆匆漱了口,便赶忙往贾政这边赶来。

此时,贾政正坐在内书房里,宝玉进来向他请了安,然后恭敬地站在一旁。

贾政开口问道:“这几天我心里有事,也没顾得上问你。那天你说,你师父让你学讲一个月的书后就给你开笔练习写作,现在算起来都快两个月了,你到底开始动笔写文章了没有?”

宝玉回答道:“刚开始写了三次。师父说,先不用急着告诉老爷,等我写得更好些了,再跟老爷说。所以这两天我一直没敢讲。”

贾政又问:“那写的都是什么题目?”

宝玉说:“一个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个是《人不知而不愠》,还有一个是《则归墨》共三篇。”

贾政接着问:“都写成稿子了吗?”

宝玉说:“都写好了,而且师父还帮我修改过。”

贾政再问:“那你把稿子带回家里了,还是放在学堂里?”

宝玉说:“放在学堂里了。”

贾政说:“那让人去拿过来,我看看。”

宝玉赶紧让人去传话给茗烟:“让他去学堂,我书桌子的抽屉里有一本薄薄的竹纸本子,上面写着‘窗课’两个字的就是,快拿过来。”

不一会儿,茗烟就把本子拿了过来递给宝玉。宝玉把本子呈给贾政。

贾政翻开本子,看到第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原本看到破题是“圣人有志于学,幼而已然矣”,但代儒老师把“幼”字给抹掉了,明确用了“十五”。

贾政说道:“你原本作文时,对‘幼’字的理解就没扣准题目。所谓‘幼’,指的是从出生到十六岁之前这个阶段都算。这篇经文是圣人讲述自己学问修养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升的话,所以文中十五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这些时间节点都得明确点出来,这样才能体现出到了哪个年龄段有了怎样的境界,到了另一个年龄段又有了怎样的提升。先生把你的‘幼’字改成了‘十五’,意思就清晰多了。”

接着,贾政看到承题部分被抹去的原文写着:“一个人如果不立志于学习,这是很常见的情况。”

贾政摇了摇头,说道:“这话说得不仅孩子气,而且能看出你本性里就没有做学问的志向。”再看后面的句子“圣人十五岁就立下了志向,这难道不困难吗”,贾政又说:“这更是不像话了。”

随后,贾政看代儒修改后的内容:“哪个人不学习呢,但真正立志于学习的人却很少。这就是圣人为什么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如此自信的原因吧?”

贾政便问宝玉:“修改后的意思你明白吗?”宝玉回答说:“明白。”

接着,贾政又看第二篇文章,题目是《不知而不愠》。他先看了代儒修改后的版本:“不以不知而愠者,终无改其说乐矣。(不因他人不了解自己而生气的人,始终不会改变内心的愉悦与志向)”然后,贾政眯着眼睛看被抹去的原文,说道:“你写的这是什么?‘能无愠人之心,纯乎学者也(能没有对别人生气的心思,这才是纯粹的学者。)’上一句好像只是单纯地围绕‘而不愠’这三个字来做文章,下一句又和下文‘君子’的范畴有冲突。必须像修改后的这样写才符合题目的要求。而且下句承接了上文的意思,这才符合经文的道理。写文章必须要细心体会、领悟。”宝玉连忙答应着。

贾政接着往下看文章,只见文中写道:“若是不了解情况,没有人不会因此生气的,但这里却并非如此。若不是因为谈论道理而感到快乐,又怎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原本文章末句是“难道不是纯粹的学者吗”。

贾政评价说:“这和破题一样,都存在些问题。不过这样修改后,意思倒也清楚了,还算过得去。”

接下来是第三篇文章,题目是《则归墨》。贾政看了题目,自己仰起头思考了一会儿,然后问宝玉:“你学的功课讲到这里了吗?”

宝玉回答说:“师父说,《孟子》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先讲了《孟子》,大前天刚刚讲完。现在正在讲《论语》的上半部分呢。”

贾政于是看这篇文章的破题和承接部分,发现并没有大的改动。破题写道:“意思是说,除了舍弃杨朱之学,似乎没有别的归宿了。”

贾政说:“第二句倒是难为你能写到这种程度了。”

看到“墨家,并不是人们主动想要归附的;但墨家的言论已经遍布天下,那么除了舍弃杨朱之学,人们还能不归附墨家吗?”这句话后,贾政又问:“这是你自己写的吗?”

宝玉回答说:“是的。”

贾政点了点头说:“这也并没有特别出色的地方,但作为初次尝试写作,能写成这样还算不错。前年我在外地做官时,还出过《惟士为能》这个题目。那些参加考试的童生们都读过前人写的这篇文章,不能自己想出新的观点,大多都是抄袭。你读过吗?”

宝玉说:“也读过。”

贾政说:“我要你换个思路,不要和前人写的雷同,哪怕只写个破题也行。”宝玉只好答应着,低下头努力思考。

贾政背着手,也在门口站着思考。这时,只见一个小厮急匆匆地往外跑,看见贾政,连忙侧身垂手站好。

贾政便问:“你跑什么?”

小厮回答说:“老太太那边姨太太来了,二奶奶让人传话来,叫准备饭呢。”贾政听了,没有说话。那小厮便自己去了。

谁知道,自从宝钗搬回薛家后,宝玉心里一直惦记着她。这天,听说薛姨妈来了,宝玉满心欢喜,还以为宝钗也跟着一起来了,心里早就慌慌张张、坐立不安了。他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回答贾政说:“开头那几句破题的话,我已经写了一句,但不知道好不好。”

贾政说:“那你念来我听听。”

宝玉便念道:“世上的人不全是读书人,没产业的人也少之又少。”

贾政听了,微微点头,说:“还算可以。以后写文章,一定要把界限分清楚,把主旨想明白了再下笔。你来这儿,老太太知道吗?”

宝玉连忙说:“知道的。”

贾政说:“既然老太太知道,那你还是去老太太那里吧。”

宝玉赶紧应了一声“是”,然后装作镇定自若的样子,慢慢地退了出去。

可刚一走过穿廊月洞门旁边的影屏,他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飞奔着朝老太太的院子跑去。

这可急坏了跟在他后面的茗烟,茗烟一边追一边喊:“慢点儿跑,别摔倒了!老爷要是知道了可不得了!”可宝玉哪里听得见这些,他一心只想快点儿见到老太太和那些姐妹们。

刚一进院门,就听见里面传来王夫人、凤姐、探春她们的说笑声音。

丫鬟们看到宝玉来了,急忙撩起门帘,并轻声对他说:“姨太太在屋里呢。”

宝玉连忙走进屋内,先给薛姨妈行了礼,随后才走到贾母跟前,向她道了晚安。

贾母见状,便问道:“你今天怎么这么晚才放学?”

宝玉便将贾政检查他的文章,并让他做破题练习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贾母。贾母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接着,宝玉环顾四周,向众人问道:“宝姐姐在哪里坐着呢?”

薛姨妈笑着回答说:“你宝姐姐没过来,她在家和香菱一起做针线活呢。”

宝玉听了这话,心里顿时觉得没了兴致,但又不好意思立刻就走。

正说着,饭菜已经摆上了桌。按照惯例,贾母和薛姨妈坐在了上座,探春等人则在一旁陪坐。

薛姨妈见状,便问道:“宝哥儿坐哪儿呢?”

贾母连忙笑着说:“让宝玉跟着我坐吧。”

宝玉连忙推辞道:“散学的时候,李贵已经传达了老爷的话,让我吃完饭就过去。我已经让厨房准备了一碟菜,泡了茶,吃了一碗饭,现在就得过去了。老太太和姨妈、姐姐们慢慢吃吧。”

贾母听后,说道:“既然这样,凤丫头就过来陪着我吧。你太太刚才说她今天吃斋,就让她们自己吃去吧。”

王夫人也说道:“你跟着老太太和姨太太吃吧,不用等我,我今天吃斋。”

于是,凤姐便过来告了座,丫鬟们摆好了杯筷,凤姐亲自执壶为众人斟了一轮酒,然后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大家一边吃着酒,一边闲聊。贾母开口问道:“对了,刚才姨太太提到香菱,我前几天听丫头们说起‘秋菱’,不知道是谁,问过之后才知道说的就是她。怎么好好的,那孩子又改了名字呢?”

薛姨妈听了,脸上泛起一阵红晕,长叹一声说道:“老太太可别再提这事儿了。自从蟠儿娶了这个不明事理的媳妇,整天叽叽咕咕、吵吵闹闹,现在家里都快不成样子了。我也说过她几次,可她就是固执己见,根本听不进去。我也没有那么多精力跟他们一直吵下去,只能由着他们去了。这不,她嫌这丫头原来的名字不好,就给改了。”

贾母不以为然地说:“名字而已,能有多重要的事呢?”

薛姨妈有些难为情地说:“说起来我都觉得怪不好意思的,其实老太太这边肯定也有所耳闻。她哪里是嫌名字不好,我听说是因为这名字是宝丫头起的,她才故意要改。”

贾母疑惑地问道:“这又是为什么呢?”

薛姨妈拿着手绢,不停地擦着眼泪,话还没说出口,又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老太太还不知道呢,现在这个媳妇专门跟宝丫头过不去、怄气。前几日老太太派人来看我,那时候我们家里正闹得不可开交呢。”

贾母赶忙迎上去,关切地问道:“不过,前些天我听说姨太太肝气疼,本打算派人过去看看;后来又听说已经好了,所以就没让人去。依我看,姨太太就别把那些事儿放在心上了。再说,他们小两口刚成亲不久,等过段时间,自然就会和睦了。我看宝丫头性格温厚又平和,虽然年纪还小,可比有些成年人还强出好几倍。前些天,有个小丫头回来跟我们说,咱们这边的人还都夸了她好一会子。要是都像宝丫头这样心胸宽广、脾气又好,那可真是百里挑一的。不是我说句冒失的话,这样的姑娘嫁到人家去做媳妇,公婆怎么会不疼爱,家里上上下下的人又怎么会不服气呢?”

宝玉一开始就听得有些不耐烦了,正想找个借口离开,但听到这话后,又坐了下来,呆呆地继续听。

薛姨妈叹了口气说:“唉,话是这么说,可还是不中用。她虽然好,但终究是个女孩子。我那蟠儿,真是个糊涂孩子,总是让我放心不下,就怕他在外面喝酒闹事。好在有老太太这儿的两位大爷常和他在一起,我这才稍微放点儿心。”

宝玉听到这里,连忙接口说:“姨妈就更不用担心了。薛大哥结交的都是些正经做生意的大客户,都是有头有脸的人,怎么会闹出事儿来?”

薛姨妈笑着说道:“照你这么说,我倒是真的可以不用操心了。”

说话间,饭已经吃完了。宝玉先起身告辞,说晚上还要看书,于是就离开了。

这时,丫头们刚把茶端上来,就看见琥珀走到贾母身边,凑近贾母的耳朵轻声说了几句话。

贾母听后,便转头对凤姐儿说:“你赶紧去吧,去看看巧姐儿去吧。”凤姐听了这话,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在场的众人也都愣住了。

琥珀见状,赶忙走到凤姐身边解释道:“刚才平儿派了个小丫鬟来跟二奶奶说,巧姐儿身子有些不舒服,让二奶奶尽快过去看看。”

贾母接着说道:“你快去吧,姨太太也不是外人,不用拘束。”凤姐连忙应下,随后走到薛姨妈跟前,向她告辞。

这时,王夫人又开口说道:“你先过去,我随后就去。小孩子魂魄还不稳呢,让丫头们别大惊小怪的。还有,屋里的猫儿狗儿,也让她们多留意着点。就因为孩子金贵,才偏有这些琐碎事儿。”

凤姐一一答应着,然后带着小丫头回自己房间去了。

这时,薛姨妈又关切地询问了一番黛玉的病情。

贾母缓缓说道:“林丫头那孩子,总体来说还算不错,就是心思太重,总爱琢磨事儿,所以身子骨就显得不那么硬朗了。若说聪明伶俐,她和宝丫头相比也毫不逊色;但要论起为人宽厚、待人接物,她可就比不上她宝姐姐了。宝丫头那孩子,有度量,懂得谦让。”

薛姨妈听后,又闲聊了几句,随后说道:“老太太也该歇歇了。我也得回家去瞧瞧,家里就剩下宝丫头和香菱两个人了。我这就和姨太太一同去看看巧姐儿。”

贾母点头说道:“正是这个理儿。姨太太年纪大了,去看看情况到底怎么样,回来跟他们说说,也好帮着出出主意。”

于是,薛姨妈便向贾母告辞,和王夫人一同出来,朝着凤姐的院子走去。

话说贾政对宝玉考察了一番后,内心其实颇为满意,随后他走到外面,与那些门客们闲聊起来。在交谈中,大家提到了刚才对宝玉的考察情况,这时,有一位新近加入、特别擅长下围棋的王尔调,名作梅的人说道:“依我们看来,宝二爷的学问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

贾政听后说道:“哪里有什么进步,不过是稍微懂了点皮毛罢了,要说‘学问’二字,那还差得远呢。”

詹光接着说:“这是老世翁太谦虚了。不仅王大兄这么说,我们大家也都觉得,宝二爷将来必定会有大出息的。”

贾政听后,笑着回应道:“这也是各位太过抬爱他了。”

王尔调又说道:“晚辈还有件事想跟老世翁说,虽有些冒昧,但还是想跟老世翁商量商量。”

贾政问道:“什么事?”

王尔调陪着笑脸说:“是晚辈的一个朋友,曾经担任过南韶道一职的张大老爷家,有一位小姐,据说品德、容貌、才艺、仪态样样都好,到现在还没订下婚事。张大老爷没有儿子,家里财产极为丰厚。不过他家挑女婿的条件很高,既要求对方家境富贵,又要求女婿本人出类拔萃,才肯把女儿嫁过去。晚辈来了两个月,看宝二爷的人品和学问,以后肯定能有大的成就。老世翁家这样的门第,自然是不必多说的。要是晚辈去说亲,保证一说就能成。”

贾政说:“给宝玉说亲这事,他也到该议亲的年纪了,而且老太太也经常提起。只是我对这张大老爷了解得不多。”

詹光说:“王兄提到的张家,晚辈倒也知晓。况且张家和府上大老爷那边还是旧亲,老世翁一问就清楚了。”

贾政想了一会儿,说:“我没听大老爷那边说起过有这门亲戚。”

詹光说:“老世翁原来不知道,这张家和邢舅太爷那边是有亲戚关系的。”贾政听了,这才知道是邢夫人的亲戚。

贾政坐了一会儿,见有下人进来,便打算先跟王夫人说一说刚才的事,再让她转告邢夫人。可没想到,王夫人陪着薛姨妈去凤姐那儿看巧姐儿了。

等到天色渐暗、掌灯时分,薛姨妈才离开。薛姨妈走后,王夫人才回到贾政这儿。贾政把王尔调和詹光说的话告诉了王夫人,接着又问巧姐儿的情况。

王夫人说:“估计是惊风的症状。”

贾政又问:“情况不太严重吧?”

王夫人回答道:“看起来像是要犯搐风的毛病,只是还没发作出来。”

贾政听了这话,便不再言语。之后,两人各自回房休息,这一夜的情形也就不再赘述了。

话说第二天,邢夫人来到贾母处请安。这时,王夫人便趁机提起张家提亲的事,一边向贾母禀报,一边询问邢夫人的看法。

邢夫人说道:“张家虽说和我们算是老亲戚了,但近些年来,彼此间早就没了书信往来,所以我也不知道他们家姑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倒是前些日子,孙亲家的太太派了个婆子过来请安,聊天时提到了张家的事。她说张家有个姑娘,还托孙亲家那边如果有合适的人家,给帮忙牵牵线、提一提。听说这姑娘是张家唯一的女儿,在家里被娇养惯了,也识得几个字,不过没见过什么大场面,平时总待在房里不怎么出门。张大老爷还说呢,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舍不得让她嫁出去,怕她到了婆家,公婆管教太严,女儿受不了委屈,所以非要招个上门女婿,到他们家来帮着料理家务。”

贾母听到这里,还没等邢夫人说完,就急忙说道:“这可绝对不行!咱们宝玉别人伺候他还伺候不过来呢,哪能让他去给人家当家去!”

邢夫人连忙附和道:“老太太说得太对了,我也是这个意思。”

贾母于是转头对王夫人说:“你回去后告诉你家老爷,就说我说的,张家的这门亲事可不能答应。”

王夫人点头答应了。

接着,贾母又问道:“你们昨天去看巧姐儿,她怎么样了?之前平儿来跟我说,巧姐儿情况不太好,我也想过去看看她呢。”

邢夫人和王夫人一同说道:“老太太虽然疼她,可她那里能承受得起。”

贾母说道:“我倒也不全是为了她,我这老胳膊老腿儿的,也想出去走走,活动活动筋骨。”

说完,贾母便吩咐道:“你们先去吃饭吧,吃完饭回来,跟我一块儿过去。”

邢夫人和王夫人答应着,便各自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吃完饭后,大家都陪着贾母来到凤姐的房间里。凤姐赶忙出来迎接,将众人迎进屋内。

贾母一进门就问道:“巧姐儿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凤姐回答说:“恐怕是得了抽风的毛病。”

贾母一听,急忙说道:“都这样了,怎么还不赶紧请人来瞧瞧!”

凤姐连忙说:“已经派人去请了。”

于是,贾母便和邢夫人、王夫人一同走进里屋去看巧姐儿。只见奶妈抱着巧姐儿,用桃红色的绫子小绵被裹着。巧姐儿的脸色泛着青,眉毛和鼻翼微微有些抽动。贾母和邢夫人、王夫人看了一会儿,就出来在外间坐下。

正说着,一个小丫头进来向凤姐禀报:“老爷派人来问姐儿的情况怎么样了。”

凤姐对小丫头说:“你去回复老爷,就说已经请大夫去了。等一会儿大夫开了药方,我就过去告诉老爷。”

贾母突然记起张家那档子事儿,便转头对王夫人说:“你赶紧去跟你家老爷说一声,省得等人家上门提了亲,又被咱们给回绝了,多尴尬。”

说完,她又转头问邢夫人:“你们和张家现在怎么不来往了?”

邢夫人一听,便接着说道:“要说那张家的行事作风,实在不适合和咱们结亲家。他们家太吝啬小气了,跟咱们家结亲,岂不是玷污了宝玉的名声。”

凤姐在一旁听着,心里已经猜到了八九分,便开口问道:“太太说的不会是宝兄弟的亲事吧?”

邢夫人点了点头,说:“可不是么。”贾母见状,便把刚才和邢夫人说的话又跟凤姐说了一遍。

凤姐听了,笑着说道:“老祖宗、太太们,我这可不是在你们面前说大话。咱们眼前不就有一对天造地设的姻缘,还用得着去别处找吗?”

贾母一听,来了兴趣,笑着问道:“在哪里?”

凤姐故作神秘地笑了笑,说:“一个有‘宝玉’,一个有‘金锁’,老祖宗怎么给忘了?”

贾母听了,先是一愣,随即笑了起来,说:“哎呀,你昨天姑妈在这儿的时候,你怎么不提?”

凤姐连忙解释道:“老祖宗和太太们都在前头坐着,哪里有我们小辈儿插嘴的地方。再说了,姨妈是过来瞧老祖宗的,我怎么好提这些事?这还得太太们出面去求亲才行。”

贾母听了,笑得合不拢嘴,邢夫人和王夫人也跟着笑了起来。贾母笑着说:“哎呀,我这脑子真是越来越不好使了。”

这时,有人进来禀报:“大夫到了。”

贾母于是坐在外间的椅子上,邢夫人和王夫人稍微退到一旁。随后,大夫跟着贾琏走进来,先向贾母行了礼,这才进入内室。看完病后,大夫走出来,站在地下,恭敬地向贾母禀报:“这孩子病情,一半是因为内热,一半是因为受了惊风。得先给她开一剂能发散风痰的药,还得用四神散才行,因为病情不算轻。不过,现在的牛黄大多是假的,得找到真的牛黄才能用。”

贾母感谢了大夫,随后大夫跟着贾琏出去开了药方,便离开了。

凤姐说道:“人参家里倒是常备着,但这牛黄恐怕家里没有,得去外面买,不过一定要买到真的才行。”

王夫人说:“我派人去姨太太那里找找看。她家的蟠儿一直和那些做西药生意的人打交道,说不定有真的牛黄。我这就让人去问问。”

正说着,姐妹们都来探望了,坐了一会儿,便都跟着贾母她们离开了。

这里已经煎好了药,给巧姐儿灌了下去。只听“喀”的一声,巧姐儿把药连同痰都吐了出来,凤姐这才稍稍放下心来。这时,只见王夫人那边的一个小丫头,手里拿着一个极小的红色纸包,走进来对凤姐说:“二奶奶,牛黄找到了。太太说,让二奶奶亲自核对一下分量。”

凤姐应了一声,接过纸包,随即吩咐平儿准备好珍珠、冰片、朱砂,赶紧熬制起来。她自己用戥子按照药方称好分量,掺进药里,打算等巧姐儿醒来后给她服用。

这时,贾环掀开帘子走了进来,说:“二姐姐,你们巧姐儿怎么了?我妈让我来看看她。”

凤姐一见到他母子俩就心生厌烦,但还是说:“好些了。你回去跟你姨娘说一声,让她放心。”

贾环嘴上应着,眼睛却四处打量。看了一会儿,他问凤姐:“我听说你这儿有牛黄,不知道牛黄是什么样子的,能给我看看吗?”

凤姐说:“你别在这儿捣乱了,妞儿才刚好点儿。那牛黄都已经放进药里煎上了。”

贾环听了之后,就伸手去拿那个盛药的吊子想看看。哪知道他动作太急,没拿稳,“哗”的一声,吊子倒了,里面的火也被泼灭了一半。贾环见事情搞砸了,自觉没趣,赶紧一溜烟儿地跑了。

凤姐急得火冒三丈,破口大骂:“真是哪辈子结下的冤家对头啊!你何苦这样,还来使坏心眼儿!以前你妈就想害我,现在又来害妞儿。我和你们到底有几辈子的仇呢?”她一边骂,一边还责怪平儿没有照看好。

正骂着,只见有个丫头来找贾环。凤姐便对她说:“你去跟赵姨娘说,她真是操心操得太辛苦了。巧姐儿这次死定了,不用她再惦记了!”

平儿则急忙在那里重新配药熬药。那丫头听得一头雾水,便悄悄问平儿:“二奶奶为什么这么生气?”

平儿就把贾环弄倒药吊子的事情说了一遍。

丫头说:“怪不得他不敢回来,躲到别处去了。这环哥儿明天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平姐姐,我帮你收拾吧。”

平儿说:“这倒不用了。幸亏牛黄还有一点,现在已经配好了,你去吧。”

丫头说:“我回去一定告诉赵姨奶奶,也免得她天天多嘴。”

那小丫鬟回去后,果然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赵姨娘。赵姨娘一听,顿时气得火冒三丈,大声喊道:“快把环儿给我找来!”

此时,贾环正躲在外间屋子里,听到喊声,被小丫头硬生生地拉了过来。赵姨娘一看到贾环,立刻破口大骂:“你这个没出息的混账东西!你为什么要把人家的药弄洒,害得人家骂个不停。我原本让你去问个话,不用进屋里去,你倒好,偏要往里闯,进去了还不赶紧出来,非要在这老虎头上拔毛、捉虱子,找不痛快。你等着,看我跟老爷说了,看不打烂你的屁股!”

赵姨娘正骂得起劲,就听见外间屋子里传来贾环更加让人胆战心惊的话语。究竟贾环说了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寻情仙使长夜行不正经宗门之说好的一起无情道呢重生年代好年华太阳王之证独尊星河牧龙师最强皇道系统之召唤诸神全能魔法师巫师追逐着真理极品老师俏校花名门隐婚:傅先生,娇妻宠上瘾!年代1944:我有空间囤货种田陈飞宇苏映雪都市至尊仙医免费阅读全文仙界第一赘婿小说全文免费阅读赵原柳莎免费阅读全文最新章节影视现实双穿:我的明星女友七零找个队长老公,生活甜蜜蜜我的殡葬灵异生涯机甲屠魔录
经典收藏戒爱此妖:蛇王,别咬我回到明末做枭雄大明:我一定红透半边天的!刺客信条:梦华录庶民崛起挥鞭断流百越王抗战游击队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重生南朝重生三国闹革命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烽火淞沪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抗战之血怒军团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秦反贼大秦镇王侯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
最近更新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奇葩皇帝合集中年废材的一百零八条穿越人生路一品悍臣神州明夷录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大明熥仔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大明MC系统风起荆南千年一瞬白发如月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历史奇人传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反贼宋骑天下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郝明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txt下载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最新章节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