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

无声有念

首页 >> 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 >> 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成了二周目BOSS贞观悍婿天命唯汉我的餐馆通古代邪凰狂妃:魔尊,蚀骨绝宠!三国第一狠人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清末:新秩序骗了康熙逍遥世子爷
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 无声有念 - 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全文阅读 - 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txt下载 - 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45章 儒法之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信都行台的书房内,炭火静静燃烧,却驱不散一种理念碰撞带来的无形紧张。独孤信端坐案前,听着谋士崔浩(与北魏的崔浩同名,为大秦谋臣)侃侃而谈。这位出身名门的谋士,此刻正竭力阐述着一个超越军事层面的战略。

“大将军,”崔浩言辞恳切,“河北之地,自古文脉昌盛,士族林立。我军虽以雷霆之势克复疆土,然欲长治久安,非仅凭刀剑弓弩可成。士人,乃地方之望,民心所系。得其心,则政令畅通,根基稳固;失其心,则暗流涌动,防不胜防。”

他进一步分析:“如今河北初定,士人皆在观望。彼等所重者,非仅是身家性命,更是道统传承、进身之阶。北魏虽为胡虏,然亦知笼络士人,沿用汉法。我大秦欲取而代之,岂可示之以武,而弃之以文?”

独孤信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他出身行伍,习惯的是铁血法则,但对崔浩的话,他并非不能理解。陛下陈衍常言“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他深以为然。

“伯渊所言,不无道理。”独孤信缓缓开口,“然军中诸将,多恃功而骄,恐难理解此举。且士人迂阔,未必领情。”

“正因诸将不解,方显大将军远见卓识!”崔浩趁热打铁,“至于士人,只需示之以诚,予之以利,晓之以理,焉能不为之所动?其所谓‘夷夏之防’,在实利与功名面前,未必那般牢不可破。”

良久,独孤信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好!便依你之策。此事由你总揽,礼曹协同。然需把握分寸,不可过急,亦不可示弱。”

策略既定,行动迅速展开。在崔浩的安排下,独孤信换上一身较为朴素的文士常服,仅带少数随从,开始了对信都乃至周边郡县有名望的大儒和士族代表的拜访。

第一站,是信都城内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儒,名叫卢璟。卢氏乃河北望族,卢璟本人精通经史,北魏时曾拒官不就,隐居着书,在士林中声望极高。

马车停在卢府那略显破旧的门庭前。独孤信亲自叩门,递上名刺。门房见是北秦大将军亲至,惊得手足无措。

卢璟对于这位“不速之客”态度冷淡,甚至称病不见。独孤信并不气恼,也不强求,只是每日派人送去一些书籍、药材和清淡食物,连续三日,皆被原封退回。

第四日,独孤信再次亲至,立于门外风雪中,朗声道:“晚辈独孤信,特来向卢公请教安民治政之道,非为兵事,只为苍生。若卢公执意不见,信便在此立候,直至卢公愿赐教为止。”

风雪渐大,独孤信的身影在门前岿然不动。一个时辰后,卢府大门终于缓缓开启。卢璟须发皆白,立于门内,看着身上落满积雪的独孤信,长叹一声:“将军…何必如此。请进吧。”

室内,一壶粗茶,两人对坐。独孤信真诚请教战后恢复、教化百姓之策,绝口不提军事征伐。卢璟初时戒备,见其言辞恳切,渐渐放开,谈及均田、兴学、选官等事,见解深刻。独孤信认真倾听,不时发问。

虽未立刻获得卢璟的出山承诺,但独孤信屈尊降贵、雪中立候的消息,却迅速在士林圈中传开,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紧接着,行台连续颁布两道引人瞩目的政令:

其一,“敕令各州郡县,即刻筹措钱粮,修缮州学、县学,聘任博士,招收生徒。所需费用,由行台户曹酌情拨付。”

其二,“为嘉惠士林,选拔真才,特谕:将于今岁秋闱,在信都开设‘科试’。凡河北士子,无论门第高低、胡汉之别,皆可应试。通经明法、策论优异者,将由行台量才授官,充任郡县吏员!”

这两道政令,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修缮官学,意味着文化道统的恢复和尊重。而“科试”的宣布,更是石破天惊!它打破了魏晋以来门阀士族对官位的垄断,为无数寒门士子和中小地主子弟,打开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进身之路!

然而,此举也立刻引发了强烈的反应。

军中反弹: 以王猛等为代表的鲜卑及寒族出身的将领,反应最为激烈。

“大将军!”王猛在一次军事会议后,忍不住抱怨,“那些酸儒,手无缚鸡之力,只会空谈!如今天下未定,正该是我等将士用命之时,为何反去优待他们?还要开什么科考,让那些读死书的人来做官?这…这岂非寒了将士们的心!”

另一员悍将附和:“就是!打天下靠的是刀把子!治理地方,让兄弟们去当太守县令,难道不行?何必求那些瞧不起我们的穷酸!”

军中弥漫着一种不满和困惑的情绪,认为这是向“无用之人”低头。

士族观望: 而士族内部,态度也颇为复杂。中小士族和寒门士子欢欣鼓舞,摩拳擦掌准备科考。但一些高门望族,如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的一些支系,则态度暧昧甚至抵触。他们既渴望保全家族利益,又对北秦的“胡气”和打破门阀的举措心存疑虑,部分人甚至私下感叹“胡虏无百年运”,采取不合作态度。

面对内外的压力,独孤信展现出了统帅的决断力。

他特意召集了一次扩大会议,文武官员皆列席。

会上,他听着双方的争论,面色沉静。待众人声音稍歇,他缓缓起身,目光如电,扫过全场,最终落在以王猛为首的武将群体身上。

“诸位将军,”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尔等随我出生入死,克定河北,功勋卓着,无人可及!陛下与信,从未忘记!”

他话锋一转,语气加重:“然,诸位可曾想过?我等为何而战?仅仅是为了攻城略地,称王称霸吗?非也!陛下与吾等,志在终结这数百年乱世,开创万世太平!太平之世,岂能仅凭刀剑维系?”

他走到大殿中央,声音洪亮起来:“马上得天下,岂可马上治之?!治理天下,需要律法,需要赋税,需要教化,需要万千官吏去执行政令!这些,岂是仅靠厮杀所能办到?”

他指向殿外:“河北士民数百万,难道要全靠我等军士去管理?若无士人协助,政令不出信都,我等便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今日优待士人,兴学选才,非是示弱,乃是固本!乃是为我大秦江山,奠定万世不易之基!”

“科试取士,取的是才,而非门第!若有军中子弟通晓文墨,一样可参与考试,一样可为官理政!这并非剥夺将士之功,而是拓宽我等立国之基!”

他最后斩钉截铁地说道:“此事,乃陛下之志,亦是我独孤信定策!无须再议!诸将当约束部下,全力支持。若有阳奉阴违,阻碍新政者,勿怪军法无情!”

一番话,掷地有声,既肯定了武将的功劳,又阐明了长远战略,更表明了无可动摇的决心。王猛等将领虽心中仍有疙瘩,但也不敢再公开反对。

为了彰显决心,独孤信采纳崔浩建议,决定举行一个仪式性的活动——重启信都州学。

州学旧址多年荒废,经过简单修葺,略复旧观。这一日,州学门前旌旗招展。独孤信亲自率领行台文武官员,来到州学。

仪式简单而庄重。独孤信亲手为州学匾额揭幕,并向被聘任的几位老博士敬酒。随后,在崔浩的主持下,举行了一个小规模的祭孔仪式。

独孤信并非士人,对儒家礼仪并不熟悉,但他全程神情肃穆,依礼而行。当香烟袅袅升起,颂读祭文的声音回荡在略显空旷的学宫中时,在场的所有士人无不动容。

这一举动,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效果。它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北秦政权,并非只是赳赳武夫,它愿意尊重并接纳中原文化传统,愿意按照华夏的规则来治理天下。

儒法之争,表面上是文武之争,实质是统治策略的选择。独孤信用其强大的权威和清晰的远见,暂时压制了军中的反对声,向着文化认同与政治整合迈出了关键一步。河北士人的心,正在这看似微小的仪式和实实在在的科考承诺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鬼市玄医传人我叫科莱尼三国:先虐吕布,再虐关张鸿蒙圣王掌心雷灭世魔帝修仙伏魔记武灵圣尊六零:爸妈死后给我留下巨额遗产偏偏心动大圣传七零找个队长老公,生活甜蜜蜜邪凰狂妃:魔尊,蚀骨绝宠!我是全能大明星手握十大空间,神医狂妃可逆天我的绝色女邻居简行诸天重生九零:腹黑辣妻宠上瘾征天战途不正经宗门之说好的一起无情道呢
经典收藏嫏嬛姝戒爱此妖:蛇王,别咬我回到明末做枭雄金锋关晓柔大明:我一定红透半边天的!三国之佣兵天下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大唐山门异类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北朝奸佞黑铁时代医入白蛇魅影谍踪晚唐:归义天下考古学家在秦朝扶一把大秦崛起美洲1620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烽火淞沪
最近更新乱世,我以医术救天下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这些列强,欺朕太甚三国:大汉第一毒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反贼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月照寒襟汉阙惊澜大秦:九皇子生崽成瘾,赵姬乐了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大宋闲医这个逍遥侯明明超强却过分咸鱼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一品悍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
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 无声有念 - 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txt下载 - 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最新章节 - 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