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娇并未刻意追求名声。在浩瀚无垠的星际时代,个体如同沧海一粟。
她在虚拟网中进行的古文化教学与直播,虽然吸引了一批稳定的、对古地球文明怀有浓厚兴趣的粉丝,形成了一个小而美的文化社群。
但放在整个星际网络的宏大背景下,这点影响力如同投入大洋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有限,远未到引起广泛关注的程度。
然而,这份纯粹出于兴趣的文化分享,也带来了一些意料之中的回报。
直播平台会根据观看时长、互动和虚拟“打赏”结算少许收益。这笔钱虽不足以让她大富大贵,却也为她平静的退休生活增添了一份安稳的底气,让她可以更从容地专注于自己喜爱的事情。
真正让陈娇开始思考并感到些许烦恼的,是星际联盟的公民生育义务。
由于与虫族持续不断的残酷战争,即便人类人口基数庞大,每年仍有数以亿计的战士和平民牺牲在虫口之下。
为了维持种族延续与发展,联盟大力鼓励甚至以政策形式规定了公民的生育责任。
为此,联盟发展出了高度发达的生殖辅助技术。
例如,入伍士兵通常会被要求提前储存基因样本,若他们在战场上牺牲,联盟会利用这些基因为他们“延续”血脉,确保英雄的后代得以存续。
同时,为了解放女性,避免十月怀胎的辛苦与风险,“人工生育舱”技术早已普及成熟,胚胎在体外培育直至“分娩”已成常态。
根据《星际人口与发展法案》,每位联盟公民在年满六十岁之前,都负有一项基本的生育义务,至少拥有一个直系后代。
注意,是“每位公民”,而非每个家庭。这意味着,如果是一对伴侣,无论是异性还是同性,原则上需要共同完成“两个”后代的基本指标。
当然,如果愿意生育更多,联盟会给予额外的税收减免、教育资源倾斜等丰厚奖励。
原主二十五岁入伍,服役二十年后退役,如今正好四十五岁。
在平均寿命可达一百五十岁的星际时代,四十五岁确实正值壮年,风华正茂。
但距离完成生育义务的最后期限,也只剩下十五年光阴了。
陈娇不得不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星际社会在婚姻和家庭观念上十分开放自由。
结合基于感情,离婚也简单快捷。家庭形制多样,同性婚姻合法且普遍,社会对此完全接纳。
对于陈娇而言,她身上的秘密太多,空间、系统、穿越者的身份……任何一项都非同小可。
与一个“丈夫”朝夕相处,风险太高。因此,最稳妥的选择无疑是“独立生育”,即不组建传统家庭,独自完成生育和抚养孩子的责任。
好在,星际时代的育儿支持体系非常完善。高度智能化的家政机器人早已普及。
它们不仅能处理一切家务,更内置了科学的育儿程序,能够胜任从喂养、护理到早期教育的各项工作,是单身父母最得力的助手。
陈娇没有去购买市面上的普通机器人,而是将空间里经过师尊亲手重新炼制的池兰和池冰带了出来。
它们融合了修真炼器术与顶尖科技,其智能程度、灵活性和功能性,远超市面上的同类产品。
不过陈娇也清楚,这种级别的炼制对她而言消耗巨大,不可复制。有池兰和池冰相助,照顾孩子绰绰有余。
她甚至可以考虑在交易群里上架一些普通版本的机器人,以满足其他群友的需求。
虽然距离六十岁的“截止日期”还有十五年,但陈娇的想法是“早完成早安心”。
反正无需亲身孕育,过程轻松,何不早点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她通过官方系统,预约访问了联盟的“公民基因库”。
星际人类普遍经过基因优化,外貌和智力底线都很高,几乎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丑人”或智商低下者。
所谓“选择优秀的父亲”,更多是看一种眼缘和感觉。
筛选过程并非查看冰冷的照片,而是通过神经接驳,进入一个虚拟展示空间。
眼前会出现依据基因数据1:1精确模拟出的、潜在基因提供者成年后的全息虚拟形象,栩栩如生。
当陈娇“站”在这个由无数高大英俊、各具特色的男性虚拟形象构成的“广场”上时,一时间竟有些眼花缭乱,难以抉择。
“这也……太难选了吧?”她不禁在心里感叹。
最初的茫然过后,她定了定神,开始认真筛选。
不知怎的,师父和渊那张风华绝代、清冷出尘的面容浮现在她脑海中。
她心念一动,尝试在系统中输入师父的大致容貌特征作为筛选模板,进行模糊匹配。
最终,在浩瀚的基因库中,她找到了一个容貌与师父相似度接近60%的虚拟形象。
这已经是所有选项中相似度最高的了。虽然远不及师父本尊的绝世风采。
但那份隐约的神韵,尤其是眉眼间的清冷疏离感,让陈娇感到一丝莫名的亲切与满意。就是他了。
在最终确认选择前,基因库系统会向被选中的基因提供者发送通知。
对方有权查阅选择方的基本非隐私信息(如年龄、职业、健康状况等),并拥有同意或拒绝的权利。
不久后,陈娇收到了对方同意的回复,并且对方还通过基因库提供的加密通讯渠道,主动联系了她。
对方名叫“凌寒”,也是一位退役士兵,比陈娇早两年退役。
在通讯中,凌寒坦诚地表示自己同样崇尚自由,无意组建传统家庭,但对履行公民义务、拥有自己的后代持开放态度。
两人沟通后,达成了一个非常“星际式”的合作协议:
共同利用彼此的基因,通过生育舱技术培育两个胚胎,成功后一人抚养一个。
陈娇选择了培育一个女孩,凌寒则选择了男孩。
流程进展得很顺利。没过多久,陈娇就收到了基因库的通知,可以“探视”正在生育舱中发育的胚胎了。
生育舱是一个充满营养液、完全透明的精密容器。
通过特定的观察窗口或是联网的实时影像,可以清晰地看到内部那个小小生命从细胞团逐渐分化、成长的过程。
这对陈娇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奇妙的体验。
尽管她曾用神识内视过自己孕育的孩子,但像这样以旁观者的视角,亲眼见证一个生命在体外被精心培育、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依然让她感到无比新奇和感动。
她几乎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连接网络,静静地“看望”那个代表着她女儿的小小生命。
有趣的是,凌寒也经常在同一时间上线“探视”他的儿子。
两人时常在虚拟观察室里“相遇”,从最初简单的点头致意,到后来就孩子的发育情况、未来的育儿想法进行交流。
一来二去,这两位基于“合作协议”的陌生人,竟然渐渐成了能聊上几句的朋友。
在一次交谈中,陈娇得知凌寒的住所就在邻近的星系,从他家的观景台甚至能望见陈娇所在星球反射的星光。
聊到未来孩子的养育,凌寒提出了一个建议:他打算卖掉现在的房子,搬迁到陈娇所在的“希望之锚”星球,最好能成为邻居。
这样,两个孩子可以一起长大,彼此有个伴,他们作为“父母”也能更方便地互相照应和交流育儿经验,同时又保持各自独立的家庭和生活空间。
陈娇考虑了一下,觉得这个提议很不错。
在这个陌生的时代,能有一个观念相近、同样退役出身的朋友互相扶持,共同养育孩子,似乎是件挺好的事。
他们约定,做彼此独立又互相守望的好友与邻居,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