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平静的战略相持局面,被一份突如其来的紧急通报彻底打破。这份通报来自遥远的挪威,内容令人震惊——位于斯瓦尔巴群岛的全球种子库附近,一个由多个国家联合运营的北极古气候研究前哨站竟然遭受了不明身份者的入侵!
这个前哨站一直致力于对北极地区古气候的研究,其岩芯样本库中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冰芯样本,这些样本对于了解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失窃的并非种子或者气候数据,而是一段取自格陵兰冰盖深处、被认为封存了某种未知远古微生物的冰芯样本。
这段冰芯样本的具体研究价值目前尚未对外公开,但它在内部被赋予了一个神秘的代号——“冰封密钥”。这个代号似乎暗示着这段冰芯样本可能隐藏着某种关键信息或秘密,而这也正是盗贼们所觊觎的目标。
“微生物……冰封密钥……”索菲快速检索着资料,“这超出了传统文物的范畴。如果这微生物具有未知特性或携带远古基因信息,其价值……难以估量。这完全符合‘源头的碎片’定义,甚至可能更危险。”
“守护者”立刻将威胁等级提升。目标涉及潜在生物安全,情况远比艺术品盗窃复杂。
斯瓦尔巴群岛气候恶劣,人烟稀少。入侵者利用了极夜和暴风雪的掩护,破坏了前哨站的安保系统,目标明确地取走了标记着特定编号的冰芯储存管,现场几乎没有留下痕迹,除了一个在零下低温中几乎无法形成的、微弱的放射性同位素痕迹,这种同位素常用于某些高级别的科研追踪标签。
“对方有备而来,而且拥有我们未知的技术手段。”伊莎贝尔分析着环境样本数据,“这种同位素痕迹……来源很特殊,常规渠道很难获取。”
调查指向了有能力在极地环境作业、并拥有尖端技术的组织或个人。
通过国际科研合作网络查询,卢卡发现,近期有一个注册在开曼群岛、名为“极地远景公司”的私人研究机构,曾多次申请在格陵兰岛及斯瓦尔巴群岛进行“冰芯钻探”研究,但其研究目的模糊,且团队成员背景复杂。该机构的领队,是一位名叫“索尔斯坦森”的冰岛裔科学家,同行称其为“冰川学家”,但其发表的学术成果与其声称的研究领域并不完全匹配。
同时,挪威海岸警卫队报告,在案发时间段,有一艘悬挂方便旗、名为“北风号”的破冰船曾在斯瓦尔巴群岛外围国际水域徘徊,但其AIS信号时断时续,行踪诡秘。
“极地远景公司”、“冰川学家”、“北风号”……线索串联起来,指向一个具备极地行动能力和科技背景的团伙。
“北风号”在完成补给后,驶向挪威北部港口城市特罗姆瑟。“守护者”与挪威警方及海岸警卫队紧密合作,决定在特罗姆瑟港对其进行检查。
当执法人员登船时,“北风号”船员表现配合,但船上并未发现失窃的冰芯样本。“冰川学家”索尔斯坦森也在船上,他声称他们的研究合法,对盗窃事件一无所知。
然而,细心的搜查人员在船上一个经过屏蔽处理的冷藏箱的夹层里,发现了残留的微量同位素痕迹,与案发现场一致!同时,技术团队在船载电脑的删除记录中,恢复出一条指令残余:“……样本已由‘信天翁’接收……”
“信天翁”?负责空中或远程转移赃物的新环节!
显然,“北风号”只是一个中转站,样本已被转移。伊莎贝尔全力追踪“信天翁”。通过分析特罗姆瑟周边区域的航空管制数据和卫星图像,发现一架注册在卢森堡、声称进行“高空大气采样”的私人飞机,在“北风号”抵达特罗姆瑟后不久,从不远处的私人机场起飞,目的地是瑞士苏黎世。
“目标在瑞士!”“守护者”立刻协调瑞士警方。飞机在苏黎世机场降落后,警方秘密监控了接机人员和车辆。车辆最终驶入了位于阿尔卑斯山麓的一处高度私密的、隶属于某个跨国生物科技巨头的私人研究所。
该生物科技巨头以从事前沿生命科学研究闻名,但也因其激进的科研风格和模糊的伦理边界而备受争议。研究所戒备森严,合法手续齐全,强行进入风险极高。
沈锐决定采取施压策略。他通过国际刑警组织,正式向瑞士当局和该生物科技公司发出协查通报,明确指出失窃的冰芯样本可能涉及未知生物风险,要求其配合调查,并暗示已掌握其与“极地远景公司”及“北风号”的关联证据。
与此同时,“守护者”通过媒体渠道,有限度地释放了北极科研前哨站遭入侵、敏感样本失窃的消息,引发科学界和公众关注,对研究所及其背后公司形成舆论压力。
在强大的法律和舆论压力下,该生物科技公司最终妥协。他们承认其下属的某个“探索性研究部门”通过非公开渠道获取了该冰芯样本,但声称对其来源非法并不知情,并愿意交出样本配合调查。
样本被追回,经检测,封存完好。“冰川学家”索尔斯坦森在证据面前,也承认受公司内部人员指示,利用“极地远景公司”作为掩护,策划并实施了盗窃。
然而,公司高层声称指示索尔斯坦森的那名高管,已在事发后“因个人原因”离职,并切断了所有联系,下落不明。调查再次在接近核心时断线。
北极冰芯案揭示了“代理人”网络与巨型跨国资本可能存在的勾结。“缔造者”或许并非单一的疯狂收藏家,而是隐藏在商业实体背后,寻求某种尖端科技或稀有资源的利益集团。
“他们的目标在进化,”沈锐在内部简报中沉重地说,“从历史文化象征物,到蕴含未知价值的自然样本。这提醒我们,需要守护的边界在不断扩大。”
此次事件后,“守护者”行动组加强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各大科研机构的合作,将保护范围明确扩展到可能具有重大科学价值、且易受犯罪侵害的自然与科研样本领域。一张覆盖文化遗产与科学前哨的、更全面的守护网络正在形成。
冰封的密钥回到了它应在的地方,但背后的阴影依旧笼罩。沈锐深知,与“代理人”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资本势力的较量,已进入更复杂、更艰难的深水区。下一次,对方可能将目标瞄准深海基因库、太空带回的样本,或是某个与世隔绝部落的遗传密码。
但无论对手的目标如何变化,无论前路多么未知崎岖,“守护者”的使命不变——守护人类文明与知识的每一片拼图,无论它镌刻于石头,封存于冰雪,还是流淌在血脉之中。
指挥中心的星图依旧在旋转,新的坐标在不断输入。沈锐和他的团队,如同文明航船上的了望者,目光穿透迷雾,始终望向远方那潜藏着威胁与希望的地平线。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