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冻城的冬日,白昼短暂,夜色漫长。微光轩内,炉火映照着陆烬沉静的脸庞,他面前摊开着一封来自霜叶城的信。信纸粗糙,字迹却工整有力,带着一丝熟悉的、属于小七的执拗笔锋。
信中没有太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详细汇报了霜叶城近况:城墙加固已按他离去前留下的图纸完成大半;新开垦的冻土农田在几位老农和谢知味留下的简易保温阵盘帮助下,成功越冬,虽产量不高,却是个极好的开端;城内秩序井然,由老兵和青壮组成的巡防队日夜不辍;老烟枪城主虽旧伤时有反复,但精神矍铄,将城内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信至末尾,小七的笔触才带上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情:“……烬哥,永冻城风雪更烈,一切安好?微光轩之名,已随商队隐约传至霜叶。城中老少皆知,你在北疆做了好大的事业,心中皆以你为傲。勿念家中,我等皆安。唯望你……保重自身。”
信纸的末尾,还画了一个歪歪扭扭、却透着坚韧的火焰纹路——那是微光轩的标志。
陆烬指尖拂过那个火焰纹路,冰冷的目光柔和了些许。霜叶城,是他一切开始的起点,那里有他誓死守护的回忆与人。如今,这座饱经磨难的城市,不仅顽强地存活下来,更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这让他感到欣慰,也更坚定了脚下的路。
他将信纸仔细折好,收入怀中。心念微动,识海中的行者法相似乎感应到了他心绪的波动,周身灯火微微摇曳,一丝若有若无的、与霜叶城方向隐隐相连的感应,变得更加清晰。这种感应并非实质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基于共同信念与守护目标的玄妙共鸣。
“是时候了。” 陆烬低声自语。
他唤来谢知味与影鼠。
“我们需要一条更稳定、更隐秘的,连接永冻城与霜叶城的通道。” 陆烬开门见山,“不仅仅是书信往来,更需要人员、情报、乃至特定物资的有限度流通。”
谢知味推了推眼镜,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我早有此意!可以利用我们现有的情报网络节点进行延伸,避开官方驿道和主要关卡,选择一些隐秘的荒原小径和废弃古道。关键节点需要设置隐蔽的传讯法阵和补给点,虽然初期投入不小,但一旦建成,意义重大!”
影鼠补充道:“路线勘定和人员选拔交给我。需要挑选绝对可靠、熟悉荒野、并且对统领您和霜叶城有归属感的人。可以从霜叶城出来投军的老人里找,也可以从永冻城这边信任的底层士卒中挑选。”
“此事由你们二人全权负责。” 陆烬点头,“要快,但要绝对稳妥。这条通道,将是微光轩真正的血脉,也是我们未来应对更大风浪的一条后路。”
命令既下,微光轩这台精密的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谢知味负责设计改良小型的、能耗更低的传讯法阵和定位罗盘;影鼠则如同真正的幽影,带着几名核心手下,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永冻城外的风雪中,开始实地勘测路线,物色可靠的人选。
数日后,第一批精挑细选的人员被秘密召集到微光轩。其中有从霜叶城跟随陆烬来到永冻城的老兵,也有在微光轩建立过程中表现出忠诚与能力的永冻城本地人。他们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为连接两座城市的“信风”。
与此同时,在陆烬的授意下,一批由微光轩匠作区改进的、更适合严寒环境下使用的农具图纸,以及部分永冻城这边收集到的、关于烈阳“黄金之路”经济战略的最新情报摘要,通过初步建立的秘密渠道,被送往霜叶城。随行的,还有几名擅长土木工程和基础医术的微光轩成员,他们将以“返乡探亲”或“游方匠人”的身份,回到霜叶城,帮助加强那里的建设和医疗水平。
而来自霜叶城的第一批“回馈”,也很快通过这条新生的通道抵达。并非什么贵重物品,而是几大袋霜叶城周边特产、耐储存的干制野果和草药,以及几十封由霜叶城军民写的、字迹歪斜却情真意切的信。信中絮叨着城中的琐事,表达着对陆烬的挂念和对北冥战事的关心。
陆烬一封封地看完这些信,仿佛能看到霜叶城那熟悉的街道,看到老烟枪在城头巡视的身影,看到小七在灯下认真处理文书,看到那些朴实的面孔在提到他名字时露出的骄傲神情。
他将这些信件仔细收好,与之前小七的来信放在一起。
这条连通永冻城与霜叶城的隐秘血脉,虽然纤细,却已开始搏动。它传递的不仅仅是物资与情报,更是一种信念的呼应,是一种跨越空间、将微光轩的“根”与“源”紧密相连的力量。
陆烬能感觉到,随着这条通道的建立和运作,识海中的行者法相似乎又凝实了一分,那与霜叶城方向的共鸣也愈发清晰、稳定。他的“灯火”,所能照耀和连接的范围,正在悄然扩大。
这不再是孤军奋战。他的背后,是永冻城日益凝聚的民心,是霜叶城坚定不移的支持。行者之路,道阻且长,但他并非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