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丝源自远古遗迹的应答信号,如同投入死水中的石子,在“初火之地”幸存的规则遗民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信号中蕴含的规则频率,带着一种与“可能性之洋”同源、却又更加古老、更加沉寂的韵味,这让林凡无法忽视。
“基石之城”迅速成为了行动的策源地。陈浩带领着他那支已在异常时间流中磨练得更加坚韧的小队负责外围警戒和探索路径清理。“回音水母”群落则以其独特的感知能力,尝试对信号进行更深层次的解析和溯源。
林凡坐镇“可能性之洋”,以其对规则的本源理解,引导着整个探测过程。他小心翼翼地放大着那丝微弱的信号,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牵引着一根纤细的丝线,追溯其源头。
信号穿透了层层叠叠的混乱规则区域,指向了“初火之地”一处极其偏远、甚至连规则风暴都显得相对“温和”的死寂星域。那里没有任何星体,只有一片广袤的、由凝固的时空和惰性尘埃构成的虚空。
当探测能量聚焦于信号最终锁定的坐标时,令人震撼的景象出现了——
并非预想中的星球或堡垒,而是一艘**船**。
一艘巨大到难以想象、通体由某种暗哑金属与凝固光流构成的、风格与已知任何文明都迥异的**星舰残骸**,正静静地悬浮在那片死寂虚空中。它的一半舰体似乎经历过难以想象的冲击,结构扭曲断裂,露出内部复杂到极致的、已然熄灭的管道和舱室。而另一半,则相对完整,其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宇宙尘埃及规则沉淀物,仿佛已在此沉睡了亿万年。
那应答信号,正是从这艘残骸相对完整的部分,一个类似主控核心的区域断断续续地传出的。
“这是……什么文明的造物?”陈浩通过远程观测设备看着那庞然大物,倒吸一口凉气。这艘星舰的规模,远超他见过的任何舰船,甚至比一些小型星体还要巨大。
“规则结构分析……与源初文明有部分相似性,但更加……古老和复杂。”银星载体(其核心数据在最终时刻被陈浩小队冒险抢救并导入新的载体)迅速分析着数据,“初步判断,这很可能是一艘……**来自前代宇宙周期,甚至更早时代的‘方舟’**!”
前代宇宙的方舟?!
所有得知这一消息的遗民都感到难以置信。难道在他们这个宇宙诞生之前,还存在过其他的宇宙,并且也有文明试图在终界中保留火种?
林凡的意识透过“可能性之洋”,轻柔地触碰着那艘古老的方舟残骸。他感受到了无尽的沧桑与死寂,但也感受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深藏于核心处的……**休眠的生机**。
这艘方舟,并非完全死亡。它在最后的灾难中受损严重,陷入了近乎永恒的休眠,直到林凡的力量波动,如同一把正确的钥匙,偶然触发了它最低限度的应答机制。
随着探测的深入,他们从方舟残骸外部一些尚未完全损坏的信息存储单元中,解析出了零碎的历史片段。
影像模糊而跳跃:辉煌到超越想象的超级文明,遍布星海的奇迹建筑,然后是无法理解的终极灾难……星辰成片熄灭,规则根基动摇……文明倾尽所有,打造了数量不明的“超脱方舟”,试图驶向未知的虚空,寻找新的家园……剧烈的爆炸,失控的规则乱流,方舟受损,与舰队失散,最终漂流至此,陷入沉睡……
信息到此中断。
但这零碎的片段,已经足以证实这艘方舟的来历。它是更古老时代的逃亡者,是文明面对终极毁灭时不屈的证明。
“它……还能启动吗?”一位“星灵”学者问道,意念中带着一丝希冀。如果这艘方舟还保有部分功能,或许能成为“初火之地”遗民们强大的庇护所,甚至……新的希望。
“核心受损严重,能量系统近乎枯竭,重启需要难以想象的能源和特定的权限。”银星分析道,“而且,我们无法确定其内部是否还存在……‘居民’。”
就在这时,那断断续续的应答信号突然变得清晰、稳定了一瞬,并附带了一段简短的、循环播放的通用求救代码,以及一个……**权限验证请求**。
方舟的智能系统,在检测到外部持续的、具备一定同源性的规则接触后,似乎从最深沉的休眠中苏醒了一丝,发出了正式的沟通尝试!
机会与风险并存。
如果能通过验证,获得方舟的部分权限,或许能从中获得无法估量的知识、技术,甚至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基地。但如果验证失败,或者惊醒了方舟内部未知的存在,后果难以预料。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林凡。
他是“可能性之洋”的核心,是源初文明密钥的持有者,也是目前与这艘前代方舟规则最为接近的存在。
林凡凝视着那庞大的残骸,仿佛能感受到其中沉睡的亿万年的历史与重量。
他缓缓地,将自身的力量与意识,混合着“可能性之洋”那包容的规则特性,以及体内那枚源自本宇宙源初文明的密钥波动,化作一道温和而坚定的信息流,小心翼翼地,回应了那个权限验证请求。
是福是祸,都将在这节目中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