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光者号”文明火种库的唤醒程序,在林凡与“守护者灵核”的精密操控下,如同在万米高空走钢丝,容不得半分差错。能量被一丝丝导入那些尘封了亿万年的维生装置,低温封冻的组织开始缓慢复苏,沉寂的意识如同深埋地底的种子,即将破土。
“可能性之洋”边缘,一座由规则之力临时构筑的、环境相对稳定的“接引平台”已然就绪。陈浩率领着最精锐的小队在外围警戒,神色肃穆。“回音水母”群落散布四周,以其独特的感知网络监控着任何细微的规则波动。所有在场的规则遗民都屏息凝神,见证着这跨越宇宙周期的历史性会面。
第一个苏醒的,是一位自称“艾雯”的前代文明生物学家与生态架构师。她的意识如同初生的溪流,带着亿万年沉睡的朦胧与脆弱,缓缓探出。当她“看”到林凡那由光芒与规则构成的身影,以及周围那片混乱却又充满生机的“初火之地”时,巨大的信息冲击让她几乎再次晕厥。
是林凡以“可能性之洋”那包容的力量,温和地稳定了她的意识,并缓缓将本宇宙遭遇“吞噬者”以及“初火之地”形成的经过,化作信息流传递给她。
漫长的沉默。艾雯的意识中翻涌着无法言喻的悲伤、震惊,以及一丝……**了然**。
“……果然……不止我们……”她的意念带着历经沧桑后的疲惫,“‘熵寂潮汐’……来得太快,太不自然……我们早有怀疑,却无力证实……”
随后苏醒的其他先驱者——理论物理学家“诺顿”、能量系统工程师“凯”、历史学家与信息库管理者“墨菲”等等——在初步适应后,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们根据前代文明末期观测到的一些无法解释的宇宙常数异常波动,曾推测“熵寂潮汐”背后可能存在某种“推手”,但未等深入研究,毁灭便已降临。
“吞噬者……与我们遭遇的‘熵寂潮汐’形态不同,但本质或许相似……”墨菲的意念如同翻阅着古老的卷宗,“都是宇宙尺度的、系统性的毁灭。这绝非巧合。”
先驱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海量的前代知识(这些知识正被银星载体带领的团队疯狂录入和初步分类),更重要的是,他们提供了一个**超越本宇宙周期的视角**。他们证实了林凡最坏的猜测——虚空之中,很可能存在着某种或某些**以毁灭宇宙为常态的机制或存在**。
“逐光者号”的导航数据库中关于“异常引力波纹”的残缺记录,成为了关键线索。诺顿和凯等先驱立刻投入了对这条线索的分析,试图从中还原出更多关于那“推手”的信息。
与此同时,前代知识的注入,开始迅速转化为“初火之地”实实在在的变化。
艾雯凭借其对生态和生命规则的深刻理解,开始指导“森之民”残存者和一些新生的能量生命,改造那些相对稳定的规则碎片,尝试构建能够自循环的“生态浮岛”,为遗民提供更可靠的生存基地。
凯则与“星灵”及守墓人工程师合作,利用前代文明的能源理论,开始设计能够更高效汲取“初火之地”混乱能量并加以稳定的“规则反应炉”,为解决能源匮乏问题带来了曙光。
墨菲保存的历史资料中,关于不同文明在面临灭绝危机时的应对策略和社会形态演变,也为正在摸索前路的规则遗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帮助缓解了因文化差异和生存压力导致的内部冲突。
希望,如同星星之火,开始在废墟上点燃。
然而,林凡心中的阴霾并未散去。他时常与先驱们交流,探讨那隐藏在虚空阴影中的威胁。
“如果存在一个能够操控‘熵寂潮汐’、驱使‘吞噬者’的势力,”林凡的意念在“可能性之洋”中回荡,“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毁灭宇宙对它有何益处?”
“……不知道。”诺顿的回应带着深深的无力感,“那可能完全超出了我们所能理解的范畴。或许是某种我们无法想象的生存方式,或许是某种终极的实验,甚至可能……只是一种纯粹的‘本能’或‘天性’。”
未知,才是最大的恐惧。
就在“初火之地”的遗民们在前代先驱的帮助下,艰难重建并暗中积蓄力量时,一直监控着“初火之地”边界、“逐光者号”以及虚空中任何异常波动的“回音水母”群落,传递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它们捕捉到了一段极其短暂、极其微弱、但确实源自“虚空”深处的**规则共振**。这段共振的频率,与“逐光者号”记录中那“异常引力波纹”的某些特征,存在**高度相似性**!
而且,这次共振的来源方向,并非指向“初火之地”,而是指向了……**另一个遥远的、未知的坐标**!
仿佛……那黑暗中的猎手,在短暂的沉寂后,已经锁定了**下一个目标**。
林凡与先驱们聚集在“可能性之洋”中心,看着星图上那个被标记出的、充满不祥意味的遥远坐标。
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与紧迫感油然而生。
他们不能坐视不管。或许,他们无法正面抗衡那黑暗中的势力,但他们必须去了解,去警示,甚至……去尝试干预。
“我们需要一艘船,”林凡的目光扫过在场的先驱与遗民领袖,“一艘能够深入虚空,追寻那道共振,寻找下一个可能受害的宇宙,并探寻真相的船。”
“逐光者号”已无法胜任。但集合前代知识、本宇宙源初文明智慧以及“可能性之洋”力量,他们或许能……**造出一艘来**!
新的征程,在绝望与希望的交织中,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