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那跨越无尽时空、借助“石心共鸣”传递而来的模糊信息,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在林清音的心湖中激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那信息虽残缺,却字字千钧——“昆仑镇眼”、“时机未至”、“石为钥”、“坚持”。
所有的迷雾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拨开了一丝缝隙,透进了些许微光。她不再是黑暗中孤独的摸索者,她知道了自己坚守的意义,知道了这间当铺在这场宏大对抗中所处的位置,更知道了手中这枚危险而奇异的“墟石”,所承载的重量与希望。
这份认知,带来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蜕变。她眸中因重伤而残留的些许迷茫与虚弱,被一种磐石般的坚定所取代。尽管身体依旧虚弱,经脉与识海的创伤远未痊愈,但她的精神却如同经过淬炼的精钢,变得更加坚韧、更加沉静。
她开始更加主动地引导自身的恢复。不再仅仅依赖谢九安的真气滋养和“墟石”被动的平衡之力,而是有意识地调动那微弱恢复的祖灵之力,模拟着“墟石”中蕴含的那种奇异的平衡意境,去主动“梳理”体内混乱的规则残痕与破损的经脉。过程依旧缓慢而痛苦,但她的心却无比安定,每一次灵力的流转,都带着明确的目标和沉着的耐心。
同时,她也开始尝试更深入地与识海中的“墟石”符文进行沟通。不再是简单的感知,而是如同与一位脾性难测、力量强大的伙伴进行着小心翼翼的“交流”。她发现,当她心绪沉静,意念与那“沉凝”道韵相合时,“墟石”便会传递出一种温和的、稳固的反馈,甚至能加速她伤势的恢复;而一旦她心绪波动,或是试图强行驱动其力量,“墟石”便会立刻变得冰冷而危险,其中属于“归墟”的那部分力量蠢蠢欲动,让她不得不立刻停止。
这让她明白,掌控“墟石”的关键,不在于力量的多寡,而在于心境的“平衡”与“沉静”。这正暗合了渡厄当铺“平衡”的核心规则,也与她近日领悟的“沉凝”真意一脉相承。
她的变化,自然落在了谢九安、苏曼和墨渊眼中。
谢九安看着她虽依旧苍白却眼神清亮、气息日渐沉稳的模样,紧绷了许久的心弦终于稍稍放松,冷峻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一丝微不可查的暖意。他知道,那个意志坚定、永不言弃的林清音,真正地回来了。他的守护,也更加沉稳内敛,剑意与当铺根基的结合愈发浑然一体。
苏曼则感觉林姐姐身上多了一种让她更加安心的“厚重感”,就像那块顽石一样,仿佛只要她在,这天就塌不下来。她的感知也变得更加大胆和细致,开始尝试主动去“触碰”那道“古老审视”的边缘,虽然依旧无法理解,却不再像最初那般恐惧。
墨渊的数据流运转也变得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他根据林清音与“墟石”互动反馈的数据,不断优化着分析模型,开始推演在保持“平衡”前提下,有限度引导“墟石”力量的可能性,以及其作为“钥匙”可能开启的“门”究竟在何方。
整个渡厄当铺的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之前那种被强大外力压迫下的凝重与绝望,逐渐被一种更加积极的、带着希望与目标的沉静所取代。他们依然弱小,依然身处重围,但心中已然有了光,有了方向。
这一日,林清音感觉伤势恢复了不少,已能自如行动,便再次走到那块顽石前。她伸出手,掌心向上,意念微动,那枚“墟石”符文便在她掌心缓缓浮现,暗灰色的底子上,深邃的黑色纹路与暗金光华缓缓流淌,散发着危险而神秘的气息。
她并未调动其力量,只是让其呈现,然后默默感受着它与顽石之间那无声的共鸣。
这一次,她感受到的不再是模糊的意念碎片,而是一种更加清晰的、如同血脉相连般的紧密联系。她能感觉到,顽石内部那浩瀚的“沉凝”道韵,正通过这种共鸣,极其缓慢地、一丝丝地滋养着“墟石”,修补着其因强行融合而产生的一些细微不稳定,同时也加深着它与自身本源的连接。
而“墟石”则像是一个贪婪的学徒,吸收着这份滋养,其内部那两种极端力量的平衡,似乎也随之变得更加稳固、更加……“自然”。
就在这种玄妙的共鸣达到某个微妙的平衡点时,异变再生!
并非来自外界,也非来自顽石或“墟石”,而是来自一直静静悬浮的【诡物典册】!
典册无风自动,书页哗啦啦地翻动,最终停留在了一页空白的页面上。紧接着,一道柔和的光芒自空白页面上亮起,如同等待书写的画卷。同时,林清音掌心的“墟石”符文微微震颤,一道极其细微的、混合了归墟之力与顽石道韵的气息,被剥离出来,如同受到牵引般,投向那空白的书页!
气息融入,那空白的书页上,开始缓缓浮现出线条与符文,其形态,竟与林清音掌心的“墟石”符文,有七八分相似!只是更加复杂,更加古老,仿佛是其某种更完整的“原始蓝图”或“规则真解”!
【诡物典册】,竟在自行记录、解析“墟石”!
是因为“墟石”的本质,已然符合了某种“可收容诡物”的规则定义?还是因为这“墟石”的力量层次,触及了典册记录的某种底线,激发了其更深层的功能?
林清音心中震动,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书页上逐渐成型的、更加复杂玄奥的符文图案。
她隐隐感觉到,这或许是她真正理解、乃至最终掌控“墟石”的关键一步!
星火已然重燃,前路虽依旧漫长险阻,但他们手中,已然握住了更多的筹码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