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井江把女儿拖开,对卫时觉叨叨了几句。
废柴当做耳旁风,千姬倒是挺满意,就算坐在母亲身边,眼神也全在秃驴身上。
卫时觉计划琢磨差不多,抬头看天色,刚到午时。
观礼台里面有吃食,那就没有午饭。
比试胜利者还等着奖赏呢,卫时觉闲着无聊,招手把郑一官叫过来,在德川父子俩身后,低头交流了一会尼德兰人情况。
这一交流,废柴想起来了,郑一官消息滞后,现在应该打起来了。
因为前年就开始摩擦,明军在澎湖岛一共才有一百人。
尼德兰人把明军小船拖走,就在巡检司对面建基地。
他们没杀人,一共就8条远洋船,就是想获得官方允许停靠。
福建巡抚没搭理,去年又来了一次。
那今年冬季,战斗就在泉州,尼德兰人强闯市舶司,被明军俘虏了。
明年双方拉开架势开战,尼德兰人确定不可能获得官方贸易,才老实撤走,继续加大对闽商的扶持。
除了濠境,距离不远的上川岛也是葡萄牙人基地,尼德兰人可以在上川岛缴税停靠,郑芝龙就是在那里认识尼德兰人。
这家伙是个语言天才,学葡萄牙话用了一年,西班牙语、尼德兰语都是变种,加起来用了一年。
牛逼大发了。
卫时觉外语纯废,十分想知道郑一官如何短时间学会三门外语。
德川父子俩本来听两人聊大事,渐渐变味了,扭头怔怔看着二板,郑一官还在解释。
“西班牙、葡萄牙语都属于罗曼语,语法、单词结构相似、发音相近。葡萄牙语发音口型小,西班牙语口型较大,就像大明的方言。
且两种语言之间,有大量共同词汇,会一种,就可以加速学另一种,尼德兰也是这样,毕竟他们才从西班牙独立不久…”
卫时觉摸摸鼻子,“你会交趾话?”
“濠境有交趾人做奴,会一点。”
“不会交流?”
郑一官纳闷反问,“学交趾话做什么?官场都说汉话写汉字。”
“倭国人说汉话,与交趾人说汉话,可以交流吗?”
“双方若懂大明官话,那没问题,一般人不可以,彼此走调,倭国生硬,交趾发飘,郑某都难听懂,写字都一样。”
卫时觉深吸一口气,“咱们得普及大明官话啊!”
“国师何出此言?需要派上万举人,大明皇帝也做不到。”
卫时觉一摆手,“还以为你多聪明,敢情也是个笨蛋。流放十万人,什么都学会了。”
郑一官差点晕倒,无法反驳。
秀忠张嘴问道,“吾婿在聊什么?”
卫时觉咧嘴一笑,“岳父大人稍等,回大殿就知道了。”
秀忠也没追问,又过半个时辰,比试终于结束了。
胜利者获得随奉家光机会,成为身边带刀侍卫。
卫时觉看的哈欠连天。
结束以后,喝了两口酒醒脑,跟着父子俩返回正殿。
父子俩在主位一座,进来的文武重臣全部安静,郑一官也在旁听,这次包括德川家兄弟和女子,她们的地位和俸禄都比藩士高。
倭国有南海地图,并不是他们画,是葡萄牙人送来的大地图。
卫时觉把地图挂父子俩身后的屏风,对左侧微笑的千姬抛个媚眼,又引来一顿咳嗽声。
林罗山清点人后,下令武士关门,对卫时觉躬身,“国师,可以开始了。”
卫时觉轻咳一声,“诸位,幕府当前三件事,上国册封、海贸通畅、修悟内政,此乃和国千年稳定大计。
修悟内政最简单,却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坚持,极其考验将军的心性,智慧和外部力量无所谓。
海贸若想通畅,就不能诞生不公,西南富藩,东北贫穷,若大名来做生意,只会引起混乱,必须幕府控制,派专门船队,此乃大公之道,不存在欺压谁。
这第三件,上国册封,从大明看,册封无足轻重,外海安全才是重点,从和国看,册封也并非必须。
但和国与大明疏远,时间一长,和国与中原脱离,难免学术落后,生起邪门歪道,被有心人利用,全国大乱。名义即正统,幕府千秋大计,册封为首。”
林罗山听的连连点头,上国就是上国,居高临下,一切清晰。
郑一官听的咬牙,无关紧要的事,让你搞得生死攸关。
“诸位,有人可能认为册封无关紧要,那贫僧要说,你这是鼠目寸光,册封不成,意味着大明与倭国处于随时开战的状态,大明朝任何一个将军对倭国用兵都不会落罪。
德川家若偷懒,为了当下的稳定,可以搁置册封,但家光的儿子、孙子、重孙子、子子孙孙要做将军,那就必须册封。
否则海贸随时会引来大战,到时候,不需要大明皇帝出手,朝鲜大将军说句话,幕府瞬间就崩了。
别忘了,丰臣秀吉二十万大军,死于大明北方九边之一的军队手里,大明有九个这样的边镇,若加上八省海防,两京五十万士兵,二十个和国也无法与大明对位。
和国已经为藩千年了,当然应该继续为藩,现在,是考验我们智慧的时候…”
郑一官再咬牙,你这因果真牛逼啊。
卫时觉拍拍手,“家康祈求二十年,大明没有册封,原因无非室町幕府对浪人的失控,以及丰臣秀吉的狂妄。
中原有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时候的和国,千人挖坑后人栽倒。纵观历史,国与国之间,向来是生存与死亡并存,机遇就在身边。
欧罗巴人不愿大明将军干涉海贸,战舰刺杀大将军,这给和国提了个醒,若幕府拒绝海贸,那些强盗是不是会炮击江户?
贫僧猜,此事一定会发生,商人没有道义可言,上国将军被刺,必须引起幕府警惕,我们也要准备。
对方实力不足,妄图借大明的刀来杀幕府,凶手跑到长崎,其心可诛,运气不错,贫僧到和国,消匿了一场刀兵,朝鲜大将军没有为难和国。
这是个人交情,不是国与国的情谊,没有获得册封,换个大将军怎么办?为了和国尊严,为了千秋大计,为了千万族人,和国必须西进,没有第二个选择。
凶手来了,就是和国的机会,若没抓住这个机会,子子孙孙一定会大骂幕府糊涂,给他们带来祸事,所以,西进追凶,修补前人裂痕,获得大明册封,位列诸事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