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章:邻镇怪病蔓延
初夏的热风卷着尘土掠过县城街道,本该是清禾药铺新品筹备的关键时期,后院工坊里却没了往日的忙碌,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紧张肃穆。刚从柳县分店巡查回来的陆墨,一身尘土未洗,就急匆匆闯进了陆清的书房,神色凝重得让人心头一沉。
“姐,出事了!柳县邻镇朱家镇,突发不明病症,染病的人越来越多了!”陆墨的声音带着一丝喘息,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我回来的路上遇到朱家镇的逃难百姓,说短短三天,镇上就有几十人病倒,症状都是高烧不退、咳嗽不止,有的还咳血,大夫们都束手无策!”
陆清手中的笔“啪”地落在纸上,墨迹迅速晕开。她猛地站起身,眼神锐利:“消息属实?有没有说传染性如何?”
“千真万确!”陆墨用力点头,“逃难的百姓说,只要和患者待在一处,不出两天就可能染病,现在朱家镇人心惶惶,不少人家都锁门逃难,还有人说……说这是瘟疫要来了!”
“瘟疫”二字一出,书房里的空气瞬间凝固。周明和陈宇刚巧前来汇报新品生产进度,听到这话脸色骤变。周明急切地说:“师父,要是真的是瘟疫,后果不堪设想!县城离朱家镇只有三十里路,万一扩散过来,百姓可就遭殃了!”
陈宇也忧心忡忡:“咱们药铺里的清热、解毒、防疫类药材,之前为夏季备货存了一些,但要是真爆发瘟疫,肯定不够用。刚才我还听说,县城里已经有百姓开始囤积药材,不少药商已经开始抬价了!”
陆清没有丝毫犹豫,当机立断:“立刻暂停所有新品研发和分店拓展筹备工作,全员转向防疫!”她语速极快,条理清晰地布置任务,“陈宇,你立刻带人清点库房,把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薄荷、藿香、艾叶这些清热、解毒、防疫的药材全部盘点清楚,列一份详细清单,半小时后报给我;周明,你去前厅安抚顾客,告知药铺会全力保障防疫药材供应,绝不涨价,同时在门口贴出公告,讲解基本防疫常识,稳定民心;陆墨,你马不停蹄联系之前合作的所有药农,尤其是柳县、云县种植防疫药材的农户,不管价格多少,只要有货,全部收购,加急运到县城,越多越好!”
“明白!”三人齐声应道,转身就往外跑,脚步声在走廊里急促回响。
陆清随后赶到库房,看着陈宇带着伙计们逐一开箱清点,货架上的药材被分门别类堆放,金银花、连翘等常用防疫药材存量尚可,但板蓝根、艾叶等需求较大的药材已经出现缺口。“师父,初步清点完毕,金银花还有五百斤,连翘三百斤,板蓝根只剩八十斤,艾叶一百二十斤,薄荷两百斤,其他辅助防疫的药材存量也不算充足。”陈宇拿着清单,语气焦急,“刚才有药商来联系,说愿意以三倍价格卖给我们板蓝根,但要求全款预付,而且货源不明。”
“不要!”陆清果断拒绝,“不明货源的药材可能存在品质问题,防疫关头,绝不能拿百姓的性命开玩笑。告诉药商,我们只收正规渠道、品质合格的药材,价格可以比平时高一成,但必须保证质量。”她顿了顿,补充道,“再联系州府的药材商,动用苏家的渠道,加急采购一批防疫药材,务必在三天内运到。”
与此同时,药铺前厅已经挤满了闻讯而来的百姓,有的急于购买防疫药材,有的则来打听朱家镇的情况,议论声、担忧声此起彼伏。“陆大夫呢?快让陆大夫出来!”“听说朱家镇的病会传染,我们要不要赶紧搬家?”“板蓝根多少钱一斤?我要十斤!”
周明站在柜台前,高声说道:“各位乡亲,大家冷静一下!陆大夫已经在全力筹备防疫药材,药铺所有防疫药材绝不涨价,保证供应!朱家镇的情况我们已经知晓,陆大夫会尽快研究应对之策,请大家不要恐慌,回家后勤洗手、多通风,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避免接触外来人员。”
他一边安抚百姓,一边让伙计有序售卖药材,同时登记需要大量采购的商户信息,避免出现哄抢。但百姓的恐慌情绪难以平复,不少人一次就想购买远超日常所需的药材,柜台前的队伍越排越长,部分药材很快就出现断货迹象。
“陆大夫,板蓝根已经卖完了,还有很多百姓等着买!”伙计跑过来汇报,脸上满是焦急。
陆清走到前厅,看着百姓们焦灼的脸庞,高声说道:“各位乡亲,大家请放心,防疫药材我们正在加急采购,今天下午就会有第一批药农的药材运到,后续还会源源不断供应。现在每人限购两斤防疫药材,优先满足老人、孩子和有需要的家庭,确保大家都能买到。另外,我们会尽快研发防疫汤药,免费发放给大家,增强抵抗力,请大家相信我们!”
百姓们听到陆清的承诺,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一位白发老人走上前,握着陆清的手说:“陆大夫,我们相信你!当年赵万山刁难你,你都挺过来了,这次瘟疫,我们也跟着你干,听你的安排!”
“是啊,陆大夫是真心为百姓着想,我们不慌了!”“我们回家等着,不哄抢药材,不给药铺添麻烦!”
看着百姓们逐渐散去,陆清松了口气,转身对周明说:“你继续在这里值守,登记百姓的需求,尤其是偏远村落的村民,他们获取信息不便,要特意留意。我去工坊看看,准备批量生产防疫香囊和简易防疫汤药。”
工坊里,陆清带着留下来的伙计,将薄荷、艾叶、藿香等药材研磨成粉,混合后装入提前准备好的布袋中,制成防疫香囊。“这种香囊能芳香化浊、驱邪避秽,让伙计们送到县城的各个街巷,尤其是驿站、茶馆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挂上,同时免费发放给百姓,让大家随身佩戴。”她一边指导伙计制作,一边说道,“再烧一大锅艾草水,让伙计们送到各个街道,让百姓用来洗手、擦拭门窗,消毒防疫。”
傍晚时分,陆墨带着第一批采购的药材赶回县城,足足装了三辆马车,都是新鲜采摘的金银花、连翘和艾叶。“姐,我联系了柳县的十多位药农,他们把自家存货都拿出来了,还连夜采摘了不少新鲜药材,后续还有更多药材在运输途中。”陆墨风尘仆仆,脸上却带着一丝欣慰,“我路过朱家镇外围时,看到不少百姓聚集在路口,想往县城逃,已经被官府拦下,暂时安置在城外的临时安置点,那里的百姓急需防疫药材和救治。”
陆清心中一紧:“安置点有多少百姓?有没有大夫?”
“大概有两百多人,只有两位本地大夫,根本忙不过来,不少人已经出现了轻微的发烧症状。”陆墨说道。
陆清立刻做出决定:“陈宇,你带人把刚运来的药材分拣、清洗、烘干,连夜赶制‘清瘟防疫饮’的原料;周明,你带上第一批做好的防疫香囊和部分药材,跟着我去城外安置点,给百姓发放香囊和防疫汤药,为疑似症状的百姓诊治。”
夜幕降临,县城外的临时安置点灯火通明,挤满了流离失所的百姓,孩子们的哭闹声、大人的咳嗽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揪心。陆清一到安置点,就立刻投入工作,为发烧的百姓诊脉、开方,周明则带着伙计发放防疫香囊和简易防疫汤药,讲解防护知识。
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哭着说:“陆大夫,我的孩子烧了一天了,一直咳嗽,你快救救他吧!”
陆清连忙为孩子诊脉,孩子体温很高,脉象浮数,正是疑似染病的症状。她立刻让周明取来退烧药和防疫汤药,亲自喂孩子喝下,又用温水为孩子擦拭身体降温。“放心吧,孩子只是初期症状,喝了药,好好休息,会好转的。”她安慰道,又叮嘱妇人,“你也要喝一碗防疫汤药,佩戴好香囊,尽量和其他发烧的百姓保持距离。”
忙碌到深夜,陆清才带着周明返回县城。刚回到药铺,就收到苏瑶派人送来的消息:苏家已经联系了周边府县的资源,筹集了大批口罩、艾草、酒精等防疫物资,明天一早就会送到,同时苏瑶已经协调官府,加强县城出入管理,严防疫情扩散。
陆清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药材和图纸,疲惫的脸上却透着坚定。她知道,这场与瘟疫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朱家镇的怪病究竟是什么?传染性有多强?背后是否真的如传言般是瘟疫?这些都是未知数。但她不能退缩,清禾药铺是县城百姓的希望,她必须守住这份希望,尽快找到应对之策,守护好县城和周边百姓的平安。
窗外的夜色深沉,药铺的灯火却彻夜未熄。陆清坐在桌前,翻阅着古籍中关于瘟疫、怪病的记载,对比着陆墨带回的病症描述,试图找到相似的案例和应对方法。工坊里,伙计们还在连夜加工防疫药材和香囊,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药香,那是守护生命的味道,也是希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