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章:研发防疫汤药
晨曦微露,清禾药铺后院的临时实验室已亮起灯火。陆清一夜未眠,案台上摊满了泛黄的古籍医书,《伤寒杂病论》《千金方》《瘟疫论》等典籍旁,散落着密密麻麻的批注和样本分析数据。她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指尖划过《瘟疫论》中“疫者,感天地之厉气……邪从口鼻而入”的字句,结合连日来的临床观察,心中渐渐有了清晰的研发方向。
这场疫病虽由人为投毒引发,症状却与烈性瘟疫相似,核心病机在于“热毒侵袭、湿浊内蕴”。患者初期高烧咳嗽,是热毒犯肺的表现;后期呕吐皮疹,则是湿毒弥漫、浸淫肌肤所致。因此,汤药研发需以“清热解毒、芳香化浊”为核心,同时兼顾扶正固本,避免患者因毒邪侵袭而元气耗损。
陆清取来之前采集的毒草样本和患者痰液标本,再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毒素活性,结合古籍中记载的防疫方剂,开始逐一筛选药材。金银花、连翘为清热解毒之要药,可清透肺卫之热;板蓝根凉血解毒,能增强机体抗毒能力;藿香、佩兰芳香化浊,化解湿邪困脾之症;再辅以陈皮理气健脾,甘草调和诸药,初步拟定了预防用汤药的配方。
“师父,您都熬了一夜了,先吃点东西吧?”陆月端着一碗温热的小米粥走进来,看着陆清苍白的脸色,满眼心疼,“工坊的伙计们都已到岗,就等您的配方批量生产了。”
陆清接过粥碗,却没心思下咽,只匆匆喝了两口,便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配方:“金银花三钱、连翘三钱、板蓝根五钱、藿香二钱、佩兰二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加水三碗,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熬半个时辰,滤渣后温服,每日一剂,连服三日。”
她将配方递给陆月,叮嘱道:“这是‘清瘟防疫饮’的配方,主打预防,适合健康人群和密切接触者服用。你立刻送往工坊,让陈宇严格按比例配料熬制,每一锅都要抽样检测,确保药效达标。另外,准备一些便携的茶包样式,方便百姓随身携带冲泡。”
安排好预防汤药,陆清又投入到治疗轻症的汤药研发中。轻症患者多伴随高热不退、咳嗽咽痛等症状,需在清热解毒的基础上,加强退热止咳的功效。她在预防方的基础上,加入薄荷疏散风热、桔梗宣肺利咽、杏仁止咳平喘,调整药材配比,拟定出“解毒退热汤”的初步配方。
为验证药效,陆清立刻带着新熬制的汤药前往朱家镇临时安置点。此时,安置点内又新增了十几名轻症患者,他们蜷缩在帐篷里,面色潮红,不停咳嗽,眼神中满是痛苦与焦虑。“陆大夫,你可来了!我们快撑不住了!”负责照料患者的村民看到陆清,激动地迎了上来。
陆清没有多说,立刻让周明将“解毒退热汤”分发给轻症患者,亲自喂一位年纪最小的患者喝下汤药。“小朋友,乖,喝了这碗药,发烧就会好了。”她温柔地安抚着,看着孩子皱着眉头喝下汤药,随即用温水为他擦拭额头降温。
半个时辰后,喝下药汤的患者陆续有了反应,不少人的体温开始下降,咳嗽也有所缓解。那位小患者更是精神了许多,原本通红的脸颊渐渐恢复了正常肤色,不再哭闹。“陆大夫,这药真管用!我感觉身上不那么烫了!”一位患者激动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感激。
陆清心中稍定,又根据患者的反馈,对“解毒退热汤”的配方进行了微调,将薄荷的用量从一钱增加到一钱半,增强退热效果。确认配方稳定后,她立刻让人将优化后的配方送往工坊,加急批量生产。
工坊内,陈宇正带着伙计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巨大的铜锅排列整齐,火焰熊熊燃烧,锅中的药材咕嘟咕嘟地翻滚着,浓郁的药香弥漫在整个工坊。伙计们分工明确,有的按配方精准称量药材,有的负责熬制搅拌,有的将熬好的汤药过滤、分装,还有的将汤药装入便携的陶瓶和茶包中,贴上“清瘟防疫饮”“解毒退热汤”的标签。
“陈管事,这一锅‘解毒退热汤’熬好了,您快来看看!”一位伙计高声喊道。
陈宇快步走过去,拿起勺子舀起一勺汤药,观察着汤色和质地,又凑近闻了闻药香,满意地点点头:“很好,符合标准,立刻过滤分装!注意每一瓶都要密封好,贴上服用说明,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他深知,这两碗汤药关系到无数百姓的生命安全,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把控。为此,他特意安排了专人负责质量检验,每一批次的汤药都要经过抽样检测,确保药效和卫生达标后,才能发放给百姓。
与此同时,清禾药铺门口也设立了专门的防疫咨询点。周明带着几位经验丰富的伙计,为前来咨询的百姓讲解防疫知识:“大家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通风,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饮用水必须烧开后才能饮用,不要喝生水、不要吃生冷食物;家里可以用艾草、苍术点燃熏蒸,起到消毒防疫的作用……”
咨询点旁,伙计们正有序地为百姓发放“清瘟防疫饮”和防疫香囊。领到汤药的百姓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纷纷向伙计们道谢:“陆大夫真是我们的救星!免费给我们发防疫药,还教我们怎么防护!”“有了这药,我们就不怕被传染了!”
为了让偏远村落的百姓也能及时领到防疫汤药,陆清还安排陆墨带着伙计们,驾驶马车将汤药送往周边各村。马车一路颠簸,伙计们顶着烈日,挨家挨户地发放汤药,讲解服用方法和防疫知识。不少村民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拿出自家的鸡蛋、蔬菜送给伙计们,被他们婉言谢绝。
“老乡,这是陆大夫特意为大家熬制的防疫汤药,免费发放给大家的,您快拿好!”陆墨将一瓶“清瘟防疫饮”递给一位白发老人,“每日一剂,连服三日,能有效预防疫病。您一定要记住,不要喝村口那条河的水了,尽量喝井水,烧开后再喝。”
老人接过汤药,紧紧握在手中,激动地说:“谢谢陆大夫!谢谢你们!你们真是好人啊!”
短短一日,清禾药铺就发放了近万份防疫汤药和数千个防疫香囊。消息传遍了县城和朱家镇周边,百姓们的恐慌情绪渐渐平复,大家都积极配合防疫工作,按时服用汤药,做好防护措施。
傍晚时分,陆清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药铺。看着案台上堆积如山的汤药订单和百姓们送来的感谢信,她的心中充满了欣慰。虽然连日来的高强度工作让她身心俱疲,但只要能守护好百姓的生命安全,一切都是值得的。
楚洛轩得知陆清研发出防疫汤药并免费发放给百姓的消息后,特意赶来药铺。看到药铺里忙碌而有序的景象,以及百姓们脸上的笑容,他由衷地赞叹道:“陆大夫,你真是仁心仁术!短短一日就研发出有效的防疫汤药,还能批量生产免费发放,这份魄力与担当,令人敬佩!”
陆清笑了笑,眼中带着一丝疲惫,却透着坚定:“这是我应该做的。防疫汤药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还要继续研发治疗重症的汤药,同时配合你追查投毒源头,彻底遏制住这场疫病。”
楚洛轩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件:“我已经让人调取了近期西域货物的通关记录,发现半个月前有一批标注为‘香料’的货物,实则是西域毒草,从州府通关入境,收货人信息模糊,但与我之前查到的陌生商贩行踪轨迹有重合之处。接下来,我会重点追查这批货物的流向。”
陆清接过文件,仔细查看起来。她知道,这场与疫病的较量还未结束,与幕后黑手的博弈才刚刚开始。但她有信心,只要坚持下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一定能打赢这场守护生命的战役,还百姓一片安宁的天地。
夜色渐深,清禾药铺的灯火依旧明亮。工坊里,伙计们还在连夜熬制汤药;咨询点前,仍有百姓在询问防疫知识;陆清的实验室里,灯光下,她依旧在翻阅医书,为研发治疗重症的汤药而努力。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药香,那是希望的味道,是守护的味道,在寂静的夜色中,温暖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