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清晨,生物钟依旧固执地在往日起床的点将吴迪唤醒。窗外,天光微熹,城市尚未完全苏醒,一种熟悉的、准备投入一天战斗的肌肉记忆在他体内涌动。然而,当意识彻底清晰,他猛地意识到,那场“战斗”已经与他无关了。无需挤上早高峰的地铁,无需面对一天的工作安排,一种奇异的失重感包裹了他。
他侧过头,看着身边还在熟睡的林薇,她呼吸均匀,面容宁静。一种混杂着解脱和些许无所适从的情绪,在他心底弥漫。他轻轻起身,没有惊扰她,像过去无数个工作日一样,走进了卫生间。洗漱,换上舒适的居家服,整个过程流畅却带着一丝表演性质——他似乎在用这些熟悉的动作,来填补突然空出来的时间,并试图说服自己,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早晨。
林薇也被闹钟叫醒,睡眼惺忪地坐起来,看到已经穿戴整齐(虽然是家居服)的吴迪,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脸上露出一个了然的、带着点心疼的微笑:“怎么起这么早?不多睡会儿?”
“习惯了。”吴迪笑了笑,语气轻松,“反正也醒了,送你去上班吧。”
林薇没有拒绝。她知道,丈夫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这种生活的切换,而一个保持不变的“仪式”,或许能帮助他平稳过渡。
送完林薇,吴迪开车回到小区。停好车,他并没有立刻上楼,而是在小区花园的长椅上坐了一会儿。晨练的老人们打着太极,遛狗的人悠闲地走过,送孩子的家长行色匆匆……他像一个突然闯入别人生活剧场的旁观者,看着那些与他过去节奏同步,如今却已脱钩的日常场景,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那份持续数年的“清闲”所带来的惯性,比想象中更为强大。
回到家,岳母已经准备好了早餐,小悦宁也正坐在儿童餐椅上,小口小口地喝着牛奶。看到吴迪回来,岳母有些意外:“这么早就回来了?”
“嗯,送完薇薇就回来了。”吴迪在餐桌旁坐下,拿起一个包子,“妈,一会儿我送宁宁去幼儿园吧。”
岳母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行,那你送吧。我也省得跑一趟。”她没有多问,眼神里却带着理解。她明白,女婿需要找点事情做,来填充这突然多出来的、巨大的时间空白。
吃完早餐,吴迪牵起女儿软软的小手。悦宁似乎对爸爸送她上学感到格外新奇和兴奋,一路上叽叽喳喳,像只快乐的小麻雀。
“爸爸,你今天不用上班吗?”
“嗯,爸爸放假了。”
“那你可以天天送我吗?”
“好啊,只要爸爸有空。”
“爸爸你看,那是我的好朋友朵朵!”
“爸爸,我们老师昨天教了新歌,我唱给你听……”
女儿纯真的话语和依赖,像温暖的阳光,一点点驱散着吴迪心头那点莫名的空落。他将女儿安全送到老师手中,看着那个小小的背影蹦跳着融入小朋友的队伍,心中涌起一股为人父的、踏实而柔软的情感。
再次回到那个只剩下他和岳母的家,气氛变得有些不同。没有了孩子在旁的喧闹,空间显得格外安静。岳母正在阳台晾晒衣服,阳光洒在她不再挺直的脊背上。吴迪看着她的背影,一个念头突然清晰地冒了出来。
他走到阳台,接过岳母手里还没晾完的衣物,一边帮忙,一边状似随意地开口:“妈,您来这边帮我们带孩子,也挺长时间没回去了吧?”
岳母动作顿了顿,没有立刻回答。
吴迪继续道:“爸一个人在家,估计也挺想您的。你看,我现在也没上班,有时间在家照看宁宁。要不……您趁这个机会,回去看看爸,住一段时间?你们也好长时间没见了。”
这个提议,吴迪是经过考虑的。岳母为了他们这个小家,牺牲了太多自己的生活和与老伴团聚的时间。以前他工作忙,林薇也忙,离不开她。现在他暂时空闲下来,理应让辛苦已久的岳母喘口气,回去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生活,也和岳父团聚,弥补这些年的分离。
岳母沉默着,将最后一件衣服挂上衣架,用手抚平上面的褶皱。她转过身,看向吴迪,眼神复杂。有对回家的期盼,有对外孙女和这个家的不放心,也有对女婿这份心意的触动。
她想了想,终于点了点头,语气带着下定决心的意味:“行。你说得对,是好久没回去了,你爸那个人,生活上总是瞎对付……那我回去看看。”她顿了顿,又说,“那我晚上跟薇薇说一声,要是没问题,我明天一早就回去。”
“哎,好!”吴迪连忙应下,心里也为能替岳母做点事而感到高兴。
决定了要回去,岳母身上那种属于“总管”的模式立刻启动了。整个下午,她几乎一刻没停,开始事无巨细地给吴迪进行“工作交接”。
她先是从孩子的饮食开始:“宁宁早上喝奶,现在一般是180毫升,水温要试好,不能太烫也不能凉了……鸡蛋她喜欢吃蒸的,嫩一点,有时可以滴两滴儿童酱油……水果上午下午各一次,苹果要削皮切小块,葡萄要剥皮去籽……”
吴迪拿出手机,打开备忘录,认真地一条条记下。
接着是穿衣:“最近天气变得快,早晚凉,中午热。送幼儿园的时候要给她带件薄外套,放在小书包里,跟老师说一下……这件红色的卫衣她最喜欢,要是她闹脾气不肯穿别的,就拿这件哄她……袜子每天要换,鞋子里要检查有没有小石子……”
然后是生活习惯和注意事项:“她中午在幼儿园睡午觉,但有时候会尿床,书包里我多放了一条隔尿垫和一条备用裤子,你跟老师也再说一下……晚上睡觉前要刷牙,她有时候会偷懒,你得看着……洗澡水温度我一般用手肘试,比手感觉准……她怕洗头,洗的时候要用那个洗头帽,动作要快,别让水进眼睛……”
岳母絮絮叨叨地说着,从孩子喜欢的绘本讲到她害怕的打雷声,从每天要补充的维生素d讲到如果发烧了物理降温该怎么操作。她的语速不快,但信息量巨大,涵盖了孩子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琐碎至极,却每一件都关乎孩子的健康、安全和情绪。
吴迪听着,记着,内心受到的震撼远比想象中要大。他自认是个关心孩子的父亲,参与度也不算低,但直到此刻,他才真切地体会到,岳母平日里看似寻常的照顾背后,隐藏着怎样巨大而精细的劳动和心血。这不仅仅是一日三餐和接送,更是无数个细节的堆叠和无时无刻的牵挂。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岳母的付出,远不是他们每月给的那点钱所能衡量和回报的。
“妈,您放心,我都记下了。”吴迪收起手机,语气郑重地向岳母保证,“我一定把宁宁照顾好。”
岳母看着他认真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眼神里那份“儿行千里母担忧”般的不放心,依旧隐约可见。
晚上,林薇下班回来,得知母亲要回去住一段时间的消息,先是有些意外,随即也表示赞同。
“妈您早该回去看看爸了!这边有吴迪呢,您就放心回去吧,好好歇歇,陪爸说说话。”林薇搂着母亲的肩膀,语气轻快,试图冲淡离别的情绪。
岳母笑着点头,又开始不放心地跟林薇交代起家里的一些事情,比如米快没了要买,哪个超市的菜比较新鲜,物业费好像快到期了……
第二天一早,家里比往常更早地忙碌起来。吴迪先送林薇去上班,然后回来,和已经收拾好行李的岳母一起,送小悦宁去幼儿园。
到了幼儿园门口,岳母蹲下身,仔细地给外孙女整理了一下衣领和头发,语气格外温柔:“宁宁,外婆要回老家看外公了,你在家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好不好?”
小悦宁似乎隐约明白了分离,小嘴一瘪,有点不乐意,但还是点了点头,奶声奶气地说:“外婆你要快点回来。”
“好,外婆很快就回来。”岳母亲了亲孩子的小脸,眼圈微微有些发红。
送孩子进了幼儿园,吴迪开车载着岳母,驶向高铁站。路上,岳母依旧不时地叮嘱着,仿佛要把所有能想到的事情都交代清楚。吴迪耐心地应着,心里充满了对这位无私老人的感激与敬意。
到了车站,吴迪帮岳母取好票,提着行李送她到安检口。
“妈,路上小心,到了给我们来个电话。”
“知道了,你们在家好好的……宁宁那边,你多上心……”
“您放心,我一定照顾好。”
岳母一步三回头地走进了安检通道,身影渐渐消失在熙攘的人流中。
吴迪独自开车回家。车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他看了一眼副驾驶空荡荡的座位,又看了看后视镜里那个曾经属于孩子的安全座椅。
一种全新的、沉甸甸的责任感,伴随着岳母那无数条琐碎的叮嘱,正式落在了他的肩上。从现在起,他将暂时接替岳母的角色,成为女儿生活的主要照料者,成为这个家白天运转的核心。
回到家,面对突然安静下来的、略显空荡的房子,吴迪没有让自己沉溺在失重感中。他拿出手机,看着备忘录里那条理分明又庞杂无比的“育儿指南”,深吸了一口气。
生活的节奏,已经彻底改变。他不再是那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是一个暂时“居家”的丈夫和父亲。这是一个陌生的角色,也是一段充满挑战也充满温情的序章。他需要尽快熟悉这一切,不仅是照顾好女儿,也要利用这段宝贵的“间隔期”,为自己下一步的职业转型,规划并踏出坚实的第一步。挑战已然来临,而他,必须迎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