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爱吃清蒸桂花鱼的小娘

首页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是混世魔王程咬金末日进化秘战无声1908远东狂人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大唐再起席卷天下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谍影:命令与征服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爱吃清蒸桂花鱼的小娘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文阅读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txt下载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7章 东宫问策忧边事 翰苑陈言析胡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这一日,陈彦在翰林院当值完毕,处理完手头的文书,已是午后。他整理好案几,与同僚略作交代,便起身出了翰林院,径直往东宫方向而去。身为太子侍讲(实为太孙侍讲),他需定期前往东宫,为太孙赵宸讲解经史,探讨时务。

初夏的宫苑,草木葱茏,阳光透过繁密的枝叶,在青石路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偶有鸟鸣清脆,本该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时节。然而,当陈彦踏入东宫那座雅致却不失庄重的书房时,却感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沉闷。

太孙赵宸并未像往常一样,或是伏案批阅文书,或是站在书架前翻阅典籍,而是独自负手立于窗前,望着窗外庭院中的一池碧水,眉头微蹙,俊朗的脸上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阴霾,连陈彦进门的脚步声都似乎未曾察觉。

陈彦心中微动,放轻脚步,上前躬身行礼:“臣陈彦,参见殿下。”

赵宸闻声,这才回过神来,转过身,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抬手虚扶道:“维岳来了,不必多礼。坐。” 虽是笑着,但那笑容明显有些勉强,眉宇间的忧色并未散去。

两人在窗边的茶榻上相对坐下。内侍奉上香茗后,便悄然退下,并掩上了房门,书房内只剩下他们二人。

陈彦没有急于开始今日的讲读,他观察着赵宸的神色,斟酌了一下语气,关切地问道:“殿下,臣观您今日眉宇不展,似有忧烦之事。不知可否告知?或许臣能略尽绵薄,为殿下分忧一二。”

赵宸闻言,轻轻叹了口气,将手中的茶盏放下。他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了陈彦。“维岳,你先看看这个。”

陈彦双手接过书信。信纸是常见的宣纸,但纸质坚韧,边缘略有磨损,显然经过多次辗转。字迹遒劲有力,带着一股沙场特有的铁血之气,落款是“弟常胜顿首”。陈彦快速浏览起来。

信是写给太孙赵宸的,写信之人名为常胜,乃是当今大雍军方重臣、镇守北疆多年的镇国公常云之孙,目前似乎也在边军之中效力。信中并未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内容让陈彦的心渐渐沉了下去。

信中提到,去岁秋冬之交,北地气候极为异常,暴雪连绵,较往年早了近月,且雪势极大,堪称数十年不遇的白灾。漠北草原更是重灾区,积雪深达数尺,严寒彻骨。据边境斥候探知及零星越境而来的匈奴部落民透露,漠北匈奴各部赖以生存的牛羊马匹冻死无数,草场被深雪覆盖,牲畜觅食艰难,饿殍遍野,情形极其惨烈。写信人常胜在信中表达了他深深的忧虑:依照往年经验,匈奴一旦遭遇如此巨大的白灾,为了生存,今秋或者最迟明春,南下犯边劫掠的可能性将极大增加。他提醒京中早作防备,并恳请太孙殿下能有机会在陛下面前进言,重视北疆防务。

看完书信,陈彦缓缓将信纸折好,递还给赵宸,面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完全理解了太孙为何忧心忡忡。北疆的安宁,关乎大雍半壁江山的稳定,一旦烽烟再起,便是生灵涂炭,国力损耗。

“殿下是在担忧北疆防务?担忧匈奴可能南下寇边?”陈彦沉声问道。

赵宸点了点头,眉头锁得更紧:“正是。维岳,你也看到了。常胜与我自幼一同长大,性情耿直,绝非危言耸听之辈。他既如此紧急来信,可见北疆局势已然不容乐观。去岁那场大雪,京城亦受影响,我只觉寒冷,却未曾想,漠北苦寒之地,竟是如此惨状!牛羊冻死殆尽,匈奴人生计无着,为了活命,他们必然会化身豺狼,南下劫掠!我近日翻阅北疆奏报,虽各地镇守总兵皆言防务无虞,但多是泛泛之谈,未见有谁如常胜这般,将匈奴可能南下的根源与紧迫性剖析得如此透彻。唉,只是我虽知此患,但一介储君,未掌实权,即便向皇祖父进言,若无切实凭据与应对之策,只怕也难以引起足够重视,反倒可能被那些一味强调‘天朝上国、四夷宾服’的朝臣斥为杞人忧天,徒惹纷争。”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力与焦虑。储君身份尊贵,但在军国大事上,尤其是涉及边防此等敏感领域,若无充分理由和朝中重臣支持,贸然发言,确实容易陷入被动。

赵宸说完,目光灼灼地看向陈彦,带着一丝期待问道:“维岳,你博闻强识,通晓古今。对于这匈奴,你了解多少?我知你生于江南,未必亲历边塞,但书中可曾涉猎?”

陈彦迎上赵宸的目光,略一沉吟,坦然道:“回殿下,臣确未至北疆,于塞外风物,多是得自书本与前人记述。然则,匈奴为我中原千年之患,史不绝书。臣平日读书,于《史记》、《汉书》中匈奴列传,乃至历代兵家关于备胡、御虏的策论文章,均曾用心研读,不敢说了若指掌,但于其族源习性、社会结构、兴衰之理,也算略有心得。”

“哦?”赵宸眼中闪过一抹亮光,身体微微前倾,“快与我说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唯有深知匈奴为何必然南犯,我等方能思虑应对之策。”

陈彦整理了一下思绪,清朗的声音在书房中缓缓响起,开始为他未来的君主,系统梳理那来自北方草原的威胁:

“殿下,欲明匈奴为何每遇天灾便必然南犯,需先明其根本。臣浅见,其缘由可分为明、暗两层,或者说,一为‘生存之需’,一为‘统治之策’。”

“这明处第一层,便是殿下与常小将军所言,生存所需,不得不为。”陈彦伸出第一根手指,“匈奴乃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其生计根本,全系于牛羊牲畜。去岁白灾如此酷烈,牲畜冻饿而死泰半,则其部民冬日口粮、春日籽种(指母畜怀胎)、乃至来年生计,皆濒临断绝。牲畜于彼,如同我中原百姓之田亩稼穑。田亩若遭蝗灾水患,颗粒无收,百姓亦将沦为流民,迫于生存,或啸聚为盗,或冲击州府。匈奴亦然,当其部落存续受到威胁,南下劫掠我朝边境城镇,抢夺粮食、布匹、铁器、乃至人口,便成了他们最快、最直接的求生之道。此乃形势所迫,无关仁义,纯为生存本能。故而,每遇大灾,边患必起,几乎已成铁律。”

赵宸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确实如此。易地而处,若我大雍百姓遭此大难,朝廷若赈济不力,恐亦生内乱。这第一层缘故,显而易见。那第二层呢?”

陈彦神色愈发沉静,目光变得深邃,伸出了第二根手指:“这第二层,亦是关键,却往往为人所忽视。那便是转移矛盾,巩固权位。”

“哦?转移矛盾?此言何解?”赵宸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殿下可知匈奴王位,传承制度与我中原迥异?”陈彦问道。

赵宸略一思索,答道:“略有耳闻,似是兄终弟及,而非父死子继?”

“殿下明鉴。”陈彦赞道,“正是如此。我中原王朝,立嫡以长,太子名分早定,旨在避免争储内耗,求一个‘定分止争’。然匈奴之俗,大抵是兄终弟及,俟诸弟尽亡,乃复归传于长兄之子。此制在部落强盛、首领威望足以服众时,或可维系。然一旦王庭衰弱,如遭遇此等白灾,实力大损,则其弊立现!”

他顿了顿,详细剖析道:“殿下试想,匈奴单于之下,尚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等,皆称‘王’,各有分地、部众,实力不容小觑。平日单于强盛,诸王自然臣服。可一旦单于本部因天灾人祸实力锐减,威望受损,那些手握重兵的兄弟子侄,岂能没有觊觎大位之心?单于之位,立贤立长,本就可争,届时,内乱之危,远胜外患!”

陈彦的声音带着一种洞察历史的冷静:“值此内部矛盾尖锐、统治岌岌可危之时,对外发动一场战争,便成了匈奴单于转移视线、巩固权位的一步‘妙棋’。” 他看着赵宸,一字一句道:“首先,南犯劫掠,若有所获,可迅速补充部落损失,增强本部实力,此为解决生存问题,亦增强硬实力。其次,亦是更重要的,可将部落内部因贫困、饥饿而产生的不满情绪,引导至外部,所谓‘一致对外’。让所有匈奴人都意识到,他们的敌人是富裕的南方中原王朝,是汉人,而非他们贫弱的单于。通过制造外患,来压制、消弭内忧。”

“最后,”陈彦目光锐利,“战争期间,单于可以整合调遣各部兵力,借机削弱不服从命令或实力较强的其他王爷的势力,甚至可能借刀杀人。若战争获胜,单于个人威望将达到顶峰,足以压制一切反对声音;即便战事不利,只要单于本部损失不大,亦可归咎于他人作战不力,从而继续维持统治。故而,在单于看来,南下犯边,虽冒险,却是一举多得:既能解决生存危机,又能转移内部矛盾,更能借机巩固自身权力。因此,每逢天灾,匈奴南犯,几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绝非单纯的‘穷疯了’来抢掠那般简单。”

赵宸听得入了神,手指无意识地在茶几上轻轻敲击着,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陈彦的这一番分析,抽丝剥茧,由表及里,将匈奴南犯的深层动机剖析得淋漓尽致,远远超出了寻常“胡人畏威而不怀德,贪利而忘义”的肤浅论调。这让他对北疆局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有了更深刻、也更清醒的认识。

良久,赵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向陈彦的目光中,欣赏与信赖之色更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维岳此番剖析,洞若观火,直指要害!将匈奴南犯的‘生存之需’与‘统治之策’说得透彻无比!如此看来,今秋或明春,北疆必有一场大风波!绝非边将奏报中那般轻描淡写!”

他的眉头重新蹙起,忧色更重:“若果真如此,那我朝北疆防御,便不能仅以防范小股流寇劫掠视之,而需以应对一场可能由匈奴单于亲自策划、意在转移内部危机、甚至可能集结了相当兵力的大规模入寇为准!这……现有的边防部署,是否足够?各镇总兵,是否已有此等警惕?”

陈彦看着赵宸忧心忡忡的样子,知道这位年轻的储君已将北疆安危真正放在了心上。他沉默片刻,没有立即回答关于防御的具体问题,而是转而问道:“殿下既已洞察其奸,不知接下来,有何打算?”

赵宸站起身,在书房内踱了几步,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看向窗外,沉声道:“此事关系重大,绝不能坐视不理!我需尽快觅得时机,向皇祖父详细禀明此事利害,陈说匈奴南犯之必然性与严重性!即便可能引来非议,也顾不得了。只是……”他转过身,看向陈彦,语气带着诚恳的请教,“若要说服皇祖父与朝中重臣,单凭常胜一封信与维岳你方才这番精妙分析,恐仍嫌不足。维岳,你既深知匈奴情弊,对于此番北疆防务,可有何具体的应对之策或建言?哪怕只是初步构想,亦可助我完善奏对之辞。”

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只有窗外细微的风声和池水的轻响。香炉中升起的袅袅青烟,在空中缓缓盘旋。陈彦端坐在榻上,眼帘低垂,手指轻轻摩挲着温热的茶杯,脑中飞速运转,将过往所读的兵书战策、史籍记载,与当前掌握的北疆信息、匈奴动态相互印证,推演权衡。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话,或许将直接影响大雍北疆的防御策略,乃至千万军民的安危。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已然有了决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暴躁的爹,温柔的爸,和新生的他月明南天全能魔法师温宁厉北琛许逸是什么小说我一个道姑,怎么就成了皇后?邪凰狂妃:魔尊,蚀骨绝宠!港综:暴造金钱帝国,给佳欣送崽七零找个队长老公,生活甜蜜蜜御兽:原来她们才是主角?打穿诸天无敌手救世主模拟器重生九零:腹黑辣妻宠上瘾太古圣尊名剑英雄传仕途重任仙界第一赘婿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狗血文女配她不干了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凤临天下:摄政王的宠妃一颗水灵珠,驾驭全球海洋
经典收藏金锋关晓柔我主明疆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大秦镇王侯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锦衣行之吕敏传抗战游击队我在大宋当外戚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他是言灵少女大唐唯一的剑仙大汉奸臣龙珠之牧神传说我的大唐我的农场魅影谍踪锦衣黑明北宋不南渡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
最近更新清欢渡:味染人间天下一帝秦始皇石器革命寒甲御天箭神三少爷大唐:纨绔老六指点江山跛王爷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退隐江湖那些年骏驰青霄跟宋江决裂后,我二龙山强的可怕白衣盗特种兵魂穿诸葛,靠系统称霸三国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皇后们,这真不是后宫聊天群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穿越当死侍绣春雪刃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爱吃清蒸桂花鱼的小娘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txt下载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最新章节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