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岁月安稳情长在,烟火人间是归宿
1965年的红旗生产大队,早已褪去了灾荒的阴霾,处处是安稳祥和的烟火气。
村口的老槐树在春风里抽出新枝,枝繁叶茂,树下常坐着纳鞋底的老人和嬉戏的孩子;村东头的水井依旧清澈,每天清晨都能听到挑水人的欢声笑语;晒谷场扩建后愈发规整,每年秋收时节,金黄的粮食堆成小山,笑声能传到山外。
林依依和罗卫东的院子里,多了两个活泼的身影——六岁的儿子罗向阳和四岁的女儿罗念安。向阳像罗卫东,憨厚结实,每天跟着父亲上工,学着认庄稼、用农具;念安像林依依,眉眼清秀,跟着母亲打理菜园、学做针线,还总缠着陈景明教她认字。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天翻地覆。公社拨款修了公路,拖拉机可以直接开到村口,村民们种的粮食、蔬菜能更方便地运到镇上售卖;村里盖了新的小学,苏老师成了校长,陈景明和周医生也成了代课老师,村里的孩子再也不用光着脚跑老远上学;卫生所也建了起来,周医生坐诊,村民们有个头疼脑热,再也不用硬扛。
1966年的春天,陈景明、周医生和苏老师接到了平反通知。那天,村里的人都聚到了大队部,看着三位先生手里的平反文件,有人红了眼眶。
“陈大叔,你们要走了?”林依依递上早已准备好的包裹,里面是她做的红薯干和腌菜,“到了城里,也尝尝家乡的味道。”
陈景明接过包裹,声音哽咽:“依依,卫东,谢谢你们,谢谢村里的所有人。这几年,是我这辈子最踏实的日子。”他从包里拿出一摞书,“这是给向阳和念安的,还有村里孩子们的,希望他们多读书,有出息。”
周医生也说道:“我会记得这里的每一个人,记得大家的善良和温暖。以后要是有机会,我还会来看大家。”
苏老师看着满院的村民,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大家的照顾,红旗生产大队永远是我的第二故乡。”
送他们去公社的路上,村民们一路相伴,有说不完的话。直到拖拉机开动,陈景明他们隔着车窗挥手,眼里满是不舍,村里的孩子们追着拖拉机跑了老远,喊着“陈老师”“周医生”“苏校长”。
知青们的归宿也各有不同。顾北辰留在了公社,成了农技员,经常回村里指导种植;赵磊娶了邻村的姑娘,在村里盖了房,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江浩和林晓雅在1964年回城,临走前给村里捐了一批图书,每年都会寄信回来,问候大家的近况;刘梅和赵红考上了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是全村的骄傲。
张兰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爱占小便宜的模样,她成了村里的妇女主任,热心肠的性子没变,谁家有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她忙活。她的三个孩子都长大了,大儿子跟着罗卫军上工,二女儿嫁给了镇上的供销社职员,小儿子罗小宝也考上了小学,成了苏老师的学生。
李秀莲和罗卫国的日子过得稳稳当当,两个孩子都上了中学,成绩名列前茅。他们家的菜园子打理得比谁都好,经常给林依依家送新鲜蔬菜,两家人还是像以前一样亲。
罗招娣和李建国生了一儿一女,李建国依旧是村里的会计,把村里的账目打理得清清楚楚。罗盼娣和王大壮的一双儿女也长大了,小宝成了哥哥,总是护着妹妹,兄妹俩经常跟着向阳和念安一起玩耍,四个孩子在院子里追跑打闹,笑声不断。
林依依和罗卫东的小日子,过得愈发红火。院子里的菜园子四季常青,粮仓里的粮食总是满满的,林依依依旧会做很多腌菜和红薯干,分给邻居们;罗卫东成了村里的生产队长,做事公道,大家都信服他。
闲暇时,林依依会坐在院子里,看着孩子们玩耍,听着罗卫东和邻居们聊天,手里缝着针线活。她偶尔会想起系统的提示音,想起自己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快穿者,但那早已不重要了。
【叮——检测到宿主在本世界生活安稳,情感圆满,已完全融入当前生活。快穿任务已达成终极圆满,系统将休眠,祝您岁月静好,一生无忧。下一个世界见。】
系统的声音在脑海里响起,温和而遥远,林依依嘴角扬起一抹浅笑,她早已不需要系统的帮助,这里有她爱的人,有她牵挂的事,有她离不开的烟火人间。
1976年,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村里沸腾了。林依依鼓励向阳报考大学,罗卫东虽然不懂什么是高考,却全力支持:“儿子想考,爹就供你,砸锅卖铁也让你读书。”
向阳没辜负父母的期望,1978年考上了省城的农业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送他去省城那天,全村的人都来送行,张兰拉着向阳的手,叮嘱他好好读书,将来报效国家;陈景明也从城里赶来,给了他一本自己编写的农业书籍,让他好好学习专业知识。
念安也不甘示弱,1980年考上了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县里的中学当老师,像苏老师当年那样,教书育人。
孩子们长大后,林依依和罗卫东依旧守着那个院子。院子里的老槐树长得愈发粗壮,树荫覆盖了大半个院子,他们经常坐在树下,回忆着当年的日子——刚分家时的窘迫,灾荒时的艰难,挖井时的团结,婚礼上的热闹。
“依依,你说咱们这辈子,是不是过得挺值的?”罗卫东给林依依递上一杯热茶,眼里满是温柔。
林依依接过茶杯,抿了一口,笑着点头:“是啊,挺值的。有你,有孩子们,有这么多好邻居,这辈子,知足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院子里,映着两人相视而笑的脸庞。远处,传来孩子们放学回家的笑声,村里的炊烟袅袅升起,饭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这就是林依依想要的生活——没有波澜壮阔,只有细水长流的安稳;没有惊天动地,只有柴米油盐的温暖。
岁月流转,当年的年轻人渐渐老去,孩子们也各自成家立业,但红旗生产大队的烟火气从未消散。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水井依旧清澈甘甜,村民们依旧团结和睦,传承着那份在艰难岁月里凝结的真情。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笑容,每一段回忆,都是她此生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