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雨隆叔,您可千万别告诉他们!”
要是让小宝的爷爷奶奶知道他在学校打架被留校,回家肯定又要挨打。
阿诗玛笑着问:小宝,为什么打架呀?
班上有两个男生总拽女生头发,我就教训了他们。
原来是这样。
小宝,婶婶觉得你做得对,是个好孩子。
嘿嘿......我也觉得没错,雨隆叔不是说嘛,路见不平就要挺身而出。
行了,去练功吧。何雨隆挥手让小宝继续练习。好嘞!
小宝随手扔下书包,跑到院子角落和李援朝一起练功。
没过多久,晚饭做好了,何雨隆叫他们停下吃饭。
饭后,李援朝和沈鸽先离开了。
小宝像往常一样多练了一小时才回家。雨隆,我去隔壁找老太太和秋叶聊会儿。
去吧。
阿诗玛带着承启和承玉去了隔壁大杂院。
柱子来了,喝茶。
好嘞。
看你这么高兴,有喜事?涨工资了?
阿诗玛刚走不久,何雨柱就来了。
何雨隆看他满脸笑容就猜到了好消息。哥,这都能看出来?
真涨工资了?
对,升一级炊事员,加了九块钱。
真不错,柱子。
在这个年代涨工资可不容易。
何雨柱才去帝都饭店没多久就晋升了,工资从八十块五涨到八十九块五。
不过以何雨柱现在的厨艺水平,这是他应得的。
这一年他的进步飞快,连淮扬菜泰斗林诚斋都认可他的谭家菜造诣,认为他已经超越创始人,堪称新一代谭家菜大师。哥,我能有今天全靠你,要不是你,我现在还在轧钢厂做大锅饭呢。
这事说过多少次了,别总提了,喝茶吧。
大哥,我敬你一杯,以茶代酒。
好,干杯。
何雨隆举起茶杯与何雨柱轻碰。
两人聊了些烹饪技巧,天南海北地闲聊一阵后,何雨柱便返回了隔壁的院子。哇啊......
咱们回家找爸爸去,让爸爸给你们讲故事。
晚上八点多,阿诗玛带着承启和承玉从隔壁院子回来。
两个孩子闹着要找父亲。雨隆,孩子们想听故事了,非要回来找你。
想听故事啦?承启,承玉,过来爸爸这儿。
何雨隆放下手中的书,将两个孩子抱过来。小九,炉子上烧着热水呢。
好,我先去洗漱,你陪这两个小家伙玩吧。
呀呀......
好好,讲故事,讲个什么好呢?让爸爸想想......
何雨隆给孩子们讲起故事,等阿诗玛洗漱回来时,两个小家伙已经睡着了。这么快就睡啦?
刚睡着,时间不早了,我们也休息吧。
对了雨隆,有件事忘了跟你说。
什么事?
滇南来信了,下午送到的,我还没来得及看。
下午何雨隆送李奎勇去车站时,邮递员送来一封信。
信是从滇南寄来的,是马明亮写的。
阿诗玛当时正照顾承启和承玉,没来得及看。看看写了什么。何雨隆展开信纸。
内容与往常相似,多是家常琐事。明亮说他们分到新房了,邀请咱们有空去滇南做客。
十月底时,马明亮与赵玉梅结了婚。
小两口的新房已经分配好,特意邀请他们前往滇南。
信封里还夹着几张照片。
是何雨隆一家十月去滇南时拍的全家福。
照片上有何雨隆一家四口,阿诗玛的姐妹两家,她的父亲和三哥,以及在春城的侄辈们。
当时离开滇南时,照片还没洗出来。
照片冲洗好了,马明亮将它们装进信封寄了过来。雨隆,咱们抽空带承启和承玉去照相馆拍几张吧。
明天就去,以后每年孩子们生日都拍一张全家福,等咱们老了还能翻出来看看。
这年头照相是件奢侈的事,普通人家轻易舍不得。
但他们家不同。
阿诗玛倚在何雨隆肩头,看着照片又望望婴儿床里熟睡的两个孩子,嘴角漾起笑意。
何雨隆早想买台相机了,出门游玩时能留住美好瞬间。
其实五六十年代国内相机业就发展得很好,各省都有生产厂家,申城的海鸥相机还曾远销海外。
改天去百货大楼转转,买台相机应该不难。
问题是——
买相机得要工业券。
他手头现在没有。
那边也没见着卖相机的。
要是杨希望还在,倒能找他帮忙。
可惜这家伙去了港岛。
也不知他在那边过得如何,音讯全无生死未卜。
工业券还得另想办法。
或许能在高价收些。
……
来,再靠近些,看这儿,别眨眼,保持住。
一,二,三。
咔嚓。
次日早饭过后,何雨隆和阿诗玛先寄了回信,就带孩子们去了照相馆。
拍了十多张,乐得师傅合不拢嘴。
这可是大主顾。
付完钱留下地址,师傅说洗好会送上门。小九,时候还早,逛逛再回?
好啊,去百货大楼?
两人带着孩子直奔百货大楼。
何雨隆果然看见有相机售卖——
帝都照相机厂新出的SZ价格不过一辆自行车钱。
但买回去还得添置胶卷,冲印照片也少不了开销。
这东西对一般人而言,纯粹就是奢侈享受。
有这笔钱,买辆自行车更实惠些。小九,这台相机你觉得如何?
挺漂亮的。
可惜手头没有工业券了,下午我去市场那边看看能不能收几张。
雨隆,要不还是别买了,要二十张工业券呢。
再说了,以后买胶卷、冲印照片都得用券花钱。
没关系,花不了多少。
咱们自己有了相机,出去玩随时都能拍照。
在市场那边,一张工业券也就三元钱。
二十张工业券,不过六十块的事。
何雨隆每天在市场的摊位收入约一千六百元,养台相机根本不费力。
他们在百货大楼逛了一圈,给阿诗玛和两个孩子买了些东西。
离开百货大楼后,又去便宜坊尝了顿烤鸭。
把阿诗玛和孩子们送回家后,何雨隆便去了市场。
摆好推车,挂出事先准备的高价收工业券牌子。
等收齐工业券,他就能去百货大楼把相机买下来。何老板,你要收工业券?旁边摆摊的小贩问道。对,你有吗?何雨隆递了支部队 烟过去。我这儿没有,之前几张都用来添置日用品了。
帮忙留意下,谁要出手工业券,我高价收。
没问题。
何老板,我这儿有几张工业券,你要吗?一位买菜的老主顾问。
常来光顾的客人家里条件都不错。
家境宽裕就意味着工资高,分配的工业券也多。
用不完的工业券通常会转赠他人,或是拿到市场换钱贴补家用。
到下午收摊时,何雨隆已从老主顾手里收到五十张工业券。
每张三块钱,总共花费一百五十元。
明早就能去百货大楼把相机带回来了。
还是老主顾给力。
回到家时,小宝和李援朝正在院里练功。雨隆,回来啦。
小九,瞧瞧这是什么。
“工业券,这么多?”
“整整五十张,明天一早我们就去百货大楼把帝都SZ“雨隆,这么多工业券从哪来的?”
“那边收的,三块一张,花了一百五十块钱。”
“可我们都不会用照相机啊?”
“这有什么难的,找人学学就会了。”
这个年代的照相机何雨隆确实没用过。
但他前世有个爱拍照的红颜知己,跟着学过一些。
以他的聪明劲儿,还搞不定这台老式相机?实在不行就去照相馆请人指点。好吧,听你的。”
“以后出门就带上相机,我来给你们娘仨拍照。”
“好。”
“承启和承玉呢?”
“在隔壁大杂院,老太太带着呢。”
“那我去做饭。”
“不用了,柱子让我们过去吃,雨水和飞跃一会儿也来。”
“这小子是借着提级涨工资请客呢。”
何雨柱昨天刚升为一级炊事员,工资涨到八十九块五,特意摆宴庆祝。大哥,大嫂。”
“雨隆叔,婶子,小宝师兄,援朝。”
“飞跃,雨水,长利,来得正好。”
“我哥高升请客,当然要来。”
郑飞跃和何雨水先去看了孩子们,这会儿才过来。
周长利原本要回体校吃饭,被硬拉来品尝谭家菜泰斗的手艺。郑叔,雨水婶子,长利。”
“雨水小姨,小姨夫,长利师弟。”
李援朝和小宝向三人问好。大嫂,承启和承玉呢?”
何雨水四下张望没看见两个孩子。在隔壁老太太那儿呢。”
老太太的去向无人知晓。大概是去后院了。”
有人推测道。难怪承智也不在,听说是被老太太带走了。”
何雨隆招呼道:“飞跃,雨水,进来坐吧。”
院子另一边,周长利正向李援朝发起挑战:
“援朝,过两招?”
李援朝笑着回应:“规矩先说好,输了可不许哭。”
“好像你能赢似的。”
“试试不就知道了?”
两人迅速交手,拳脚往来间已对拆十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