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信任的“试炼”
黄梅前线的晨雾尚未散尽,邓枫便接到总司令部急电,命他立即返回九江。这个突如其来的命令让他心头一沉——在这个节骨眼上被召回,绝非吉兆。
他将前线指挥权暂交罗友胜,只带了一个警卫班匆匆上路。一路上,他反复思忖着可能的变故:是中路进军计划引起了怀疑?还是周凤岐又抓住了什么把柄?
抵达九江时已是黄昏。让他意外的是,来接站的不是总司令部的人,而是政治部的一名少校。
“邓旅长,周主任请您直接去政治部。”少校的语气礼貌却不容拒绝。
政治部的小楼里灯火通明。邓枫被引到二楼一间会客室,周凤岐正独自品茶。
“邓旅长辛苦了。”周凤岐示意他坐下,“前线情况如何?”
“一切顺利,已按计划完成初步部署。”邓枫谨慎应答。
周凤岐点点头,看似随意地问道:“听说你与叶怀远在德安见过面?”
邓枫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不动声色:“确有此事。在车站偶遇,聊了几句。”
“哦?聊了些什么?”
“无非是些军中琐事,还有对下一步战局的看法。”邓枫坦然道,“叶团长认为应当主攻北路,我则坚持中路。意见不合,不欢而散。”
这个回答半真半假,既承认了会面,又强调了分歧。
周凤岐不置可否,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推到他面前:“看看这个。”
这是一份人员名单,上面罗列着二十多个军官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附有简短的评语。邓枫一眼就看见叶怀远的名字,评语是“思想激进,立场可疑”。
“这是......”邓枫故作不解。
“一份需要甄别的名单。”周凤岐盯着他的眼睛,“想听听你的看法。”
邓枫知道,真正的考验开始了。他慢慢翻阅名单,心中快速权衡。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同志、一个同袍的命运。
当他翻到第三页时,手指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赵明远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个曾在汀泗桥救过他命的同窗,如今也成了怀疑对象。
“怎么样?”周凤岐追问。
邓枫合上文件,语气平静:“单从这些评语来看,很难判断。军中思想活跃者不少,但未必都有问题。”
“那依你之见?”
“卑职以为,关键要看实际行动。”邓枫缓缓道,“有些人虽然言辞激烈,但作战勇猛,对革命忠心耿耿。有些人表面顺从,背地里却另有所图。”
这个回答滴水不漏,既没有包庇任何人,也没有落井下石。
周凤岐忽然换了个话题:“听说你昨天特意去看望了受伤的赵营长?”
邓枫心中一凛,没想到连这个都被监视着。
“是。赵营长在汀泗桥救过我的命,于情于理都该去探望。”
“只是因为这个?”周凤岐意味深长地问。
邓枫迎着他的目光:“周主任若是不信,可以调查。”
两人对视片刻,周凤岐忽然笑了:“邓旅长不必紧张,只是例行询问。你是总司令看重的人,我们自然信得过。”
话虽如此,邓枫却听出了弦外之音。
离开政治部时,夜色已深。邓枫独自走在回旅部的路上,春夜的凉风让他清醒了许多。今晚这场看似平常的谈话,实则凶险万分。周凤岐的每一个问题都暗藏陷阱,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更让他担忧的是,政治部对军官的监视远比想象中严密。这意味着他今后的每一步都要更加小心。
回到旅部,他发现罗友胜竟在办公室等候。
“你怎么回来了?”邓枫惊讶地问。
“听说旅座被召回,我不放心。”罗友胜压低声音,“今天政治部的人到前线去了,问了很多关于您的问题。”
邓枫心头一紧:“问了什么?”
“主要是关于您平时和哪些人来往,对时局有什么看法......”罗友胜犹豫了一下,“他们还特别问起您和叶团长在德安见面的事。”
邓枫沉默片刻,忽然问道:“你怎么说的?”
“我说旅座一向公私分明,与叶团长只是正常同袍之谊。”罗友胜直视着他的眼睛,“我还说,若是旅座有问题,那全军就没有可靠的人了。”
这番话让邓枫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却也更加愧疚。
“谢谢你,友胜。”他轻声道,“不过以后不要再这样说了。现在时局敏感,不要因为我把你也牵连进去。”
罗友胜却笑了:“我这条命都是旅座救的,说什么牵连不牵连。”
送走罗友胜,邓枫在灯下独坐良久。他知道,这场“忠诚试炼”还远未结束。周凤岐今天只是初步试探,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他取出一张信纸,开始写家书。这是与组织联络的掩护,也是他此刻唯一能倾诉的途径。
“父亲大人:儿在九江一切安好,唯近来军中事务繁杂,颇感疲惫。闻家乡近来多雨,望珍重身体......”
笔尖在纸上游走,密写的药水同时记录下重要情报:政治部的监视重点、被怀疑人员名单、以及他面临的忠诚测试。
这封信明日将通过最可靠的渠道送出。在风暴来临前,他必须让组织了解这里的险境。
写完信,他走到窗前。九江城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他知道,从明天开始,他必须更加小心地扮演那个“忠诚的上校旅长”。每一步都要走得稳,每一句话都要说得巧。
在这场信任的试炼中,他不仅要保全自己,还要保护那些信任他的人。这条钢丝,他必须继续走下去。
远处传来教堂的钟声,悠扬而宁静。但邓枫知道,这份宁静很快就会被打破。而他,必须做好迎接暴风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