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cgws

首页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大秦有盛世神探包公传奇铁血强国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席卷天下中华第四帝国仙都初唐小卒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cgws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文阅读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txt下载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42章 文武并举 各展宏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五月二十八日,晨曦微露,京城的街道还笼罩在一片朦胧的薄雾中。这一日,对于庚申科的新科进士们而言,是个至关重要的日子——吏部的任命文书即将下达。

在帝国大学宿舍中,李文远早已起身。他仔细整理着身上的进士服,每一个褶皱都被抚平,每一处细节都一丝不苟。镜中的青年面色平静,但微微颤抖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窗外传来阵阵鸟鸣,伴随着远处市井的喧嚣,仿佛整个京城都在为这个特殊的日子而苏醒。

十年寒窗,终得今日。

李文远轻声自语,目光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他想起了西北老家的黄土高坡,想起了父母期盼的眼神,更想起了那些苦读的日日夜夜。

文远兄,准备好了吗?

沈文渊推门而入,一身淡蓝色探花服衬得他越发俊朗,听说吏部的文书已经出了,正在分送各处的路上。方才我看见几个吏部的差役往这边来了。

李文远转过身,微微一笑: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无论何种任命,尽心竭力便是。只是不知会被派往何处...

两人正说着,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只见几个身着绯袍的吏部官员手持文书,在一队锦衣卫的护卫下,正朝驿馆而来。为首的郎中神色肃穆,高声喝道:庚申科进士接旨! 霎时间,驿馆内的进士们纷纷整衣冠,快步来到院中,按科甲名次排列整齐,跪地接旨。

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个人都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吏部郎中展开文书,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任命庚申科一甲进士李文远为翰林院从五品侍讲学士;吴子健为翰林院正六品侍读;沈文渊为翰林院从六品修撰。

宣读到这里,院中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众人没想到状元李文远竟被直接授予从五品侍讲学士,这比往常的翰林修撰要高出二级。而榜眼吴子健和探花沈文渊的职位也较以往为优。

郎中继续宣读二甲进士的任命。前二十名多数被授予翰林院七品编修,其中顾成恩作为传胪,被特别授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其余二甲进士多半外放为知县,品级正七品;三甲同进士则多半外放偏远地区任知县或候补,品级多为正七品。

接旨完毕,进士们个个面露喜色,相互道贺。李文远被同科们围在中间,这个道恭喜翰林院侍讲学士,那个说状元郎前程似锦。

来自山东的进士王守仁拱手道:李兄一举夺得状元,又得此要职,实至名归啊!

李文远连忙回礼:诸位同科皆是人中龙凤,今后还望相互提携,共同为朝廷效力。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突然从远处传来,仿佛大地都在为之震颤。这声音由远及近,越来越响亮,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势不可挡。众人闻声,纷纷转头望去,只见一匹快马如闪电般疾驰而来,扬起一片尘土。

马上的士兵身着重甲,威风凛凛,他高声呼喊:“吴王殿下到!”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人群中炸响,回荡不绝。众人闻听此声,急忙整理自己的衣冠,恭敬地站好,准备迎接吴王的到来。

眨眼之间,那匹快马便已冲到近前。众人定睛一看,只见马背上端坐一人,正是吴王朱栋。他身着一袭华丽的亲王常服,袍袖飘飘,气宇轩昂。在他的身后,紧跟着一队侍卫,个个精神抖擞,戒备森严。

朱栋面带微笑,他的笑容温和而亲切,仿佛春日里的暖阳,让人感到无比舒适。他的步伐轻快而稳健,每一步都显得自信而从容。

诸位不必多礼。

朱栋抬手示意,今日吏部任命已下,本王特来道贺。看到尔等皆得合适职位,实乃大明之幸。

他目光转向李文远等三人:李侍讲、吴侍读、沈修撰,请随本王到偏厅一叙。

四人来到驿馆偏厅,分别落座。朱栋开门见山:三位皆是我大明栋梁之材。然翰林院虽清贵,却难免局限于经史文章。本王有意请三位在履职之余,另有安排。

三人凝神静听,不敢怠慢。 朱栋继续道:李学士和吴侍读可入议政堂观政,参与朝会议题讨论,了解国家大政方针。

沈修撰则可在帝国大学文学院、格物学院和数算学院进修,博采众长。

李文远闻言一怔,随即起身躬身道:殿下厚爱,下官感激不尽。然下官初入仕途,才疏学浅,恐难当此重任。议政堂乃朝廷机要之地,下官恐怕...

朱栋摆手笑道:李侍讲过谦了。你在殿试策问中所提新政实施方案,深得父皇赞赏。特别是关于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的具体执行细则,可谓切中时弊。议政堂正需要这般务实之才。

吴子健也起身道:殿下,入议政堂观政乃莫大荣耀,然下官担心翰林院本职...不必担心,朱栋打断道,此事本王已与刘基大人商议过,你二人每月只需在翰林院点卯后,在到议政堂观政,空闲时间仍在翰林院履职。况且,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在议政堂的见闻,对你们在翰林院的工作也大有裨益。

朱栋转向沈文渊:至于沈修撰,帝国大学那边,墨筹和墨羽两位山长都盼着你去呢。墨羽山长特别提到,你在格物考试中提出的测量方法改进方案,很有见地。

沈文渊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多谢殿下!下官一直对格物数算颇有兴趣,能得此机会,实乃三生有幸!不知下官何时可以开始进修?

随时都可以,我已经和翰林院讲好,你每日点卯后再来帝国大学学习。

朱栋笑道,墨羽山长已经为你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文学院的山长的经史课程,格物院的实验课程,还有数算院的新式算法。希望你能博采众长,将来为朝廷做出更大贡献。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来一阵喧哗。一个侍卫匆匆进来禀报:殿下,武举结果出来了,陛下正在宣旨! 朱栋闻言起身:走,一起去看看!

当他们抵达午门外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里早已聚集了密密麻麻的人群,摩肩接踵,人声鼎沸。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一个方向——高台之上。

原来,今天是武举放榜的日子,而武举的结果显然比文举更加引人关注。围观的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惊叹声,显然是对某个武进士的表现感到震撼。

京城的百姓对于武举似乎有着格外的热情,毕竟在这个时代,武将们的英姿飒爽总是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他们渴望看到那些身强力壮、武艺高强的武举人在赛场上一展风采。

就在这时,只见高台之上,朱元璋亲自站了出来,他的声音洪亮而威严:“武举一甲第一名,平安!”

这个名字如同一道惊雷,在人群中引起了一阵骚动。人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着这个名叫平安的武举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紧接着,朱元璋继续宣读:“一甲第二名,徐增寿!”

又是一阵惊叹声响起,徐增寿的名字显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最后,朱元璋高声宣布:“一甲第三名,蓝春!”

随着这最后一个名字的宣布,整个场面都沸腾了起来。人们欢呼雀跃,为这三位武状元、榜眼、探花的优异表现喝彩。

每念一个名字,台下就爆发出一阵欢呼。这三位无一不是勋贵子弟,平安是朱元璋的养子,年仅十五便武艺超群,尤其擅长骑射;徐增寿是魏国公徐达的次子,精通兵法;蓝春则是梁国公蓝玉的长子,力大无穷,擅长近身格斗。

朱元璋继续宣读:二甲第一名,汤軏!这是信国公汤和的次子,精通水战……。

宣读完毕,朱元璋满面红光,显然对武举结果十分满意。他高声宣布任命:平安,授神策军天策卫正五品千户!徐增寿,授神策军神策卫正五品千户!蓝春,授五军都督府中军都督金吾前卫正五品千户!汤軏,授神策军水师卫正五品千户!

四位年轻武将跪地谢恩,个个英姿勃发。平安虽然年仅十五,但身材魁梧,目光炯炯有神;徐增寿儒雅中透着英气;蓝春豪迈不羁;汤軏沉稳干练。他们身着崭新的武官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朱元璋看着这些年轻将领,语重心长地说:尔等皆是将门之后,望好生历练,勿负咱望!切记,为将者不仅要有万夫不当之勇,更要有运筹帷幄之智,体恤士卒之仁!

臣等定当竭尽全力,报效朝廷!必不负陛下厚望!

四人齐声应答,声音洪亮有力,回荡在午门广场上空。 仪式结束后,文武两科的精英们难得聚在一起。李文远等人上前道贺,平安等人也回礼致意。

平安虽然年纪最小,但气度不凡,对李文远说:久闻状元郎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他日若有闲暇,还请多多指教。

李文远连忙回礼:千户大人过谦了。大人年少有为,才是令人钦佩。听闻大人在骑射比试中百步穿杨,真是英雄出少年。

徐增寿则对沈文渊笑道:探花郎,听说你要去格物学院进修?那可巧了,我对火器制造颇感兴趣,改日定向你请教。

沈文渊眼睛一亮:千户大人也对格物学有兴趣?那真是太好了!我最近正在研究火枪的改良方案,若是大人有兴趣,我们可以一同探讨。

蓝春豪爽地拍拍吴子健的肩膀:吴侍读,听说你们文人都会作诗?改日给我也作一首,让我也沾点文气!

吴子健笑道:蓝千户说笑了。千户这般英雄气概,岂是诗词所能形容的。

就在这文武交融的气氛中,忽然有人来报:陛下宣文武进士入宫赐宴!

奉天殿内,宴席已经摆开。文武进士们分列两旁,文东武西。朱元璋高坐龙椅之上,太子朱标和吴王朱栋分坐两侧。御膳房准备了丰盛的菜肴珍馐美味应有尽有。

朱元璋举杯道:今日文武并举,皆得英才,实乃大明之福!望尔等同心协力,共保大明江山!文臣以智安邦,武将以勇卫国,二者不可偏废!

愿为陛下效死!

众人齐声应答,举杯共饮。清脆的酒杯碰撞声回荡在大殿之中。 宴席间,文武进士们相互敬酒,气氛热烈。

李文远注意到,虽然文武殊途,但这些年轻人都有着报效国家的热血和理想。他们讨论着各自的抱负,交流着对不同领域的见解,展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宴席进行到一半时,朱元璋忽然开口道:今科取士已毕,然求才之路不可止步。六月将举行医学科举,下旬还有农学考试。望天下有才之士,不论出身,皆来应试!

这话引起了进士们的窃窃私语。医农二科向来被视为,如今却与文武科举并列,可见皇帝对实用人才的重视。

朱栋适时补充道:医学科举优异者,可入太医院或地方医馆;农学考试杰出者,将派往各地指导农事。皆为朝廷正式官员,享受相应俸禄。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京城,引起了新一轮的轰动。许多原本无缘科举的医者、农人,纷纷早已准备应试。

六月初,医学科举如期举行。考场设在太医院旁的专门考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医者汇聚一堂。考试内容不仅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传统医学理论,还有诊断、方剂、针灸等实践考核。

帝国大学医学院的教授们亲自监考,确保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一个来自江南的老郎中感慨道:行医四十载,从未想过医术也能求取功名。陛下圣明啊!若是早几十年有此科举,老夫也不必颠沛流离了。

六月下旬,农学考试接着举行。这场考试更加特殊,考生是大明帝国大学农学院的读书人。考试内容涉及农作物种植、水利工程、农具改良等实用知识。

考官中不仅有官员还有帝国大学农学院的教授们,确保选拔出真正懂农业的人才。

随着各项科举考试的进行,大明帝国的人才选拔体系日趋完善。不同领域的人才都有了晋升的通道,整个国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在帝国大学内,李文远和吴子健开始了在议政堂的观政生涯,沈文渊则在各个学院间奔波求学。武进士们则投入到军营训练中,为将来的军旅生涯做准备。

每当夜幕降临,李文远总喜欢站在翰林院的高处,眺望着京城的万家灯火。他想起了西北老家的贫瘠土地,想起了赶考路上的艰辛,更想起了皇帝和吴王的知遇之恩。 大人,该休息了。一个翰林院的小吏轻声提醒。

李文远回过神来,微微一笑:是啊,明日还要早起。还有很多事要做呢。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大明的复兴之路还很漫长,但他们这些年轻人,已经准备好了为之奋斗终生。 而在紫禁城的深处,朱元璋正在翻阅各地的奏报。看着一项项新政顺利推行,一批批人才脱颖而出,他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栋儿,他对侍立在旁的朱栋说,

这科举改革,你做得好。大明有了这些人才,何愁不兴! 朱栋躬身道:儿臣只是执行父皇的圣意。真正圣明的,是父皇您。

朱元璋哈哈大笑:好!好!明日早朝,咱要好好考验这些新科进士! 夜深了,但大明的未来,却越来越明亮。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为国家的富强,努力奋斗着。文武并举,各展宏图,一个强盛的大明正在崛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医圣传港综:暴造金钱帝国,给佳欣送崽清末:新秩序体坛全能天王三国:先虐吕布,再虐关张赵原柳莎免费阅读全文最新章节为所欲为者长夜行长生异闻我的殡葬灵异生涯女配一摆烂,运气好没边快穿守则:黑化男神,狠狠撩(我家宿主超级萌)我在大明当暴君偏偏心动邪凰狂妃:魔尊,蚀骨绝宠!太古圣尊凤临天下:摄政王的宠妃七零找个队长老公,生活甜蜜蜜御兽:原来她们才是主角?1908远东狂人
经典收藏中华灯神考古学家在秦朝大明:我一定红透半边天的!烽火淞沪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窃国小相爷北朝奸佞幕府将军本纪甲申天变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英雌我在大宋当外戚挥鞭断流百越王三国:开局向曹操剧透赤壁之战唐朝小白领锦衣黑明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
最近更新一枪定山河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奋斗在激情岁月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玄黄十二域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边塞枭龙我,刘协,三造大汉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大明执政官汉末三国路吴三桂称帝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在大唐苟活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cgws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txt下载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最新章节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