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cgws

首页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诗与刀郭嘉贞观悍婿食王传红色莫斯科我只会抄诗真不会打仗邪凰狂妃:魔尊,蚀骨绝宠!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逍遥初唐北宋最强大少爷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cgws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文阅读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txt下载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4章 藩篱新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洪武十三年的九月,秋意已深,紫禁城的红墙黄瓦在澄澈的碧空下显得格外肃穆。奉天殿内,鎏金蟠龙柱默然矗立,巨大的空间里弥漫着一种不同于寻常朝会的、更为私密却也更为沉重的氛围。朱元璋端坐于御座之上,太子朱标与吴王朱栋分列于御案前左右。

经历了苏州阊门惊变的震荡,皇帝的眉宇间虽添了几分疲惫,但目光却愈发深邃锐利,如同经历了风暴洗礼的磐石。他今日特意召见两位最倚重的儿子,所议之事关乎朱明皇朝的万世基业——第二次大封皇子。

“标儿,栋儿,”朱元璋开口,声音沉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近年来,天下渐安,咱这些小的们也陆续长大了。上次分封,还是洪武三年的事,如今看来,当时所封秦王、晋王、燕王、周王等,就藩西北、北疆、中原,手握重兵,镇守要害,于巩固边防、屏藩皇室,确有其功。”

他话锋微微一顿,手指无意识地轻叩御案光滑的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目光扫过两个儿子:“然,近来咱每每思之,夜不能寐。诸王就藩,拥兵自重,虽可御外侮,然则……汉之七国之乱,晋之八王之祸,乃至唐末藩镇割据,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如今北元虽遁,然其心不死,边患未绝,边镇亲王权柄日重,咱在一日,自然镇得住。可后世子孙呢?若遇主少国疑,或中央势微,这些手握雄兵的藩王,谁能保证不生异心?尾大不掉,非国家之福啊。”

朱元璋的担忧,赤裸裸地摆在了台面上。这并非杞人忧天,之前南直隶的案子也是一个警示,而且这是每一个有远见的开国帝王都会深切思虑的难题。

朱标闻言,神色凝重,沉吟道:“父皇所虑,实乃千秋之计。然则……分封宗室,以亲屏藩,乃古之成法。若骤然削藩,恐寒了诸弟之心,亦恐边镇生变。”他的性格仁厚,首先考虑到的是家族和睦与边境稳定。

朱栋静静地听着,他知道父皇召他们前来,绝非仅仅为了陈述忧虑,必有深意。此刻,他脑海中来自未来的记忆与对当前局势的判断迅速融合,一个清晰而大胆的构想浮现出来。他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清晰而沉稳:

“父皇,大哥,儿臣近日亦常思此事。分封以固根本,其意甚善。然时移世易,法亦需变通。儿臣愚见,或可于分封之制上,稍作革新,既可保全骨肉亲情,以宗室拱卫中央,又可防微杜渐,免蹈历史覆辙。”

“哦?栋儿有何具体想法?细细说来。”朱元璋身体微微前倾,显露出极大的兴趣。他对这个屡屡提出惊世之策的次子,抱有极高的期待。

朱栋整理了一下思绪,从容道来:“儿臣以为,或可将日后所封之藩王,分为两类。”

“其一,曰‘边藩’。如父皇方才所言,如三弟哥秦王、四弟晋王、五弟燕王、六弟周王,已就藩或即将就藩于西北、北地、中原等战略要冲之地。彼等肩负御边重任,非重兵不足以成事。此等藩王,可依旧制,保留其军权但授朝廷节制,总制一方军政,以为国家藩屏。然,需加强朝廷对其之监察与节制,如严格规其护军数额,明确其与都司、布政使司之权责划分,并定期派遣巡边御史、鹗羽卫密探,核实其军政情况,防其坐大。”

“其二,曰‘闲藩’。”朱栋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此后新封之皇子,及部分年幼亲王,可不再授予实权兵柄。朝廷赐其崇高爵位,享其丰厚岁禄,保其宗室尊荣,然,不使其掌军,更不使其治理地方政务。”

他详细阐述道:“闲藩之居处,可有两种选择。一则可于京城赐建府邸,使其常居天子脚下,沐受教化,亲近天伦;二则亦可其就藩于富庶内地之府县,然其就藩,非裂土治民。无论居于京畿或是就藩,均需严加限制:无诏不得出南直隶或所在行省之地!其行动范围,受鹗羽卫与地方官府双重监控。”

“至于治理与世袭,”朱栋继续道,语气愈发坚定,“闲藩仅有爵位府邸,绝无封地治理之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地方有司政务,违者严惩不贷。其爵位承袭,严格依照《大明律》及父皇洪武三年钦定之‘爵位降等世袭制’,逐代降等世袭。如此,可最大程度避免宗室冗积、国力耗损之弊。朝廷虽支出禄米,却省去了藩镇坐大、尾大不掉之后患,实则利大于弊。”

朱栋一口气将心中酝酿已久的计划和盘托出,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朱元璋手指捻着胡须,目光低垂,显然在飞速地权衡利弊。朱标也面露思索之色,眼神中既有惊讶,也有赞赏。

“闲藩……无兵权,无治权,限其行止,降等世袭……”朱元璋缓缓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眼中精光闪烁。他出身布衣,历经乱世,深知兵权之重与割据之害。朱栋此策,看似削弱了皇子权力,有违“家天下”之传统,实则却是将皇室安危与中央集权置于更高之位,是以制度约束人性之贪欲与野心。

“此法……”朱元璋沉吟片刻,猛地一拍御案,“好!栋儿,此策思虑周全,深谋远虑!既全了骨肉亲情,又绝了后世肘腋之患!咱朱明天下,不能走汉晋老路!就依你之议!此次分封,便开此先例!”

皇帝的金口一开,便是定论。他转而看向朱标:“标儿,你以为如何?”

太子朱标深吸一口气,拱手道:“父皇圣明,二弟此策,实为老成谋国之见。如此,既可示天下以陛下宽厚亲亲之心,又可保社稷长治久安,儿臣深表赞同。”他作为太子,未来的皇帝,深知稳定的重要性,此策无疑大大减轻了他未来的潜在压力。

“既如此,具体封号事宜,你二人便先议个章程出来。”朱元璋心情似乎舒畅了许多,将初步的筹划交给了两个儿子。

朱标与朱栋领命,移步至偏殿。宦官早已备好笔墨纸砚与宗室玉牒。兄弟二人对着名册,开始仔细商议。

待封的皇子共有五位,皆是近年成年或即将成年的幼弟。

“十一弟椿,性情敦厚雅静,好读书,素爱文墨,颇有儒雅之风。”朱标指着名册道,“封其为蜀王如何?蜀地富庶,文风鼎盛,正合其性。设为闲藩,亦无碍大局。”

朱栋点头:“大哥所言极是。十一弟确乃文人胚子,封蜀王,甚妥。”他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总是安静待在角落看书的小少年模样。

“十二弟柏,”朱标的声音带上了一丝笑意,“这小子,可是活泼得很,聪明机敏,最是崇拜你这个二哥。每每听闻你又做了什么大事,便眼冒精光,缠着宫人讲你的故事。他武艺课业也都不错,是个好苗子。”

朱栋闻言,也不禁莞尔。朱柏确实与他格外亲近,在他面前从不拘束,有什么新奇想法也爱找他分享。这份兄弟情谊,在皇家显得尤为珍贵。

“柏弟确与我很是投缘。他年纪尚小,心思活络,留在京中多加教导,将来或可成大器。便封其为湘王,赐邸京城,不必就藩。”

“正合我意。”朱标笑道,“十三弟桂,性格略显浮躁,封为豫王吧,暂留京城读书磨砺心性。十四弟楧,封汉王;十五弟植,年纪最幼,封卫王。此三王,皆循新制,为闲藩,暂居宫中,无诏不得离京,成年后就藩富庶之地,然皆不掌兵权。”

兄弟二人很快便议定了封号。正事议毕,气氛轻松了不少。朱标似想起什么,笑道:“今日麟趾学宫休假,雄英、同燨、同燧几个小子,怕是又在你的吴王府里闹翻天了。尤其是同燧,那股活泼劲儿,倒有几分十二弟小时候的样子。”

朱栋也笑了,想起自己的几个孩子,目光柔和:“是啊,同燨沉稳些,像他娘;同燧却是靖澜的翻版,一刻也闲不住,整日带着雄英和同燨在府里‘探险’。昨日还缠着我要去格物工技司看新造的火枪。”言语间充满了为人父的慈爱与些许无奈。

“孩子们活泼些好。”朱标温言道,随即轻轻叹了口气,“只望他们这一代,能永享太平,不再经历我们父辈那般刀光剑影的岁月。”

“会的,大哥。”朱栋语气坚定,“只要我们今日将根基打牢,制度立稳,后世子孙必能安享太平。”

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向朱元璋禀报说:“陛下,皇十二子听闻二皇子回宫,特意前来求见陛下。”朱元璋听闻此言,心中一动,他知道朱柏是自己的第十二个儿子,向来聪明伶俐,深得自己的喜爱。于是,他便毫不犹豫地吩咐道:“宣他进来吧。”

年仅十余岁的朱柏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样,兴高采烈地冲进了偏殿。他的脚步轻盈而迅速,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等待着他去揭晓。

一进入偏殿,朱柏的目光立刻被坐在正中央的太子哥哥和吴王哥哥吸引住了。他先是恭恭敬敬地向两位兄长行了一个标准的礼,然后便如脱兔一般,急匆匆地奔向站在一旁的朱栋。

朱栋微笑着看着弟弟朝自己跑来,眼中流露出一丝宠溺。朱柏跑到朱栋身边,停下脚步,他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星。

“二哥!你终于回来了!”朱柏的声音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苏州的事情都办完了吗?那些坏蛋是不是都被抓起来了?我听说你还遇到了危险,真的吗?”

朱柏像连珠炮一样,一口气问出了好几个问题,他的语速极快,似乎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这些问题无一不显示出他对朱栋的关切和崇拜,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二哥在苏州的经历,尤其是那些关于危险和坏蛋的部分,更是让他充满了好奇。

朱栋笑着摸了摸他的头:“都办完了,贼人已伏法。放心吧,二哥没事。”

朱柏这才松了口气,随即又兴奋起来:“二哥,你下次再去巡视,能不能带我去见识见识?我保证不添乱!我也想跟你一样,为父皇分忧,为国出力!”少年人的热血与憧憬溢于言表。

朱标在一旁笑道:“十二弟,你想为你二哥分忧,眼下就有一桩。父皇已决定封你为湘王,留在京城开府。你可要好好进学,文武兼修,将来才能成为你二哥真正的臂助。”

朱柏一听,心中先是涌起一阵惊喜,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被封王!这可是莫大的荣耀啊!而且,更让他高兴的是,他还能够留在京城。这意味着他可以与家人团聚,不必远离京城,这对于一个年轻的皇子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

朱柏立刻挺直了胸膛,一脸郑重地保证道:“真的吗?太好了!谢谢父皇!谢谢大哥二哥!我一定努力,绝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和决心,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未来挑战的准备。

看着幼弟那张充满朝气的脸庞,朱栋和朱标相视一笑。他们为弟弟的高兴而感到欣慰,同时也为这份真挚的兄弟情谊而感到无比珍惜。在皇家之中,权力斗争和利益纷争常常会让人迷失自我,但他们三兄弟之间却始终保持着这份难得的纯真和亲情。

一切都商议妥当之后,朱元璋最终拍板决定。次日,正式的册封诏书便由中书舍人精心拟定,经过反复校对和修改后,呈递给朱元璋御览。朱元璋仔细阅读了诏书内容,确认无误后,便盖上了玉玺,正式颁布了对朱柏的册封。

诏书中明确宣布:封皇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皇十二子朱柏为湘王,皇十三子朱桂为豫王,皇十四子朱楧为汉王,皇十五子朱植为卫王。并首次阐明“边藩”、“闲藩”之分野,规定蜀王、湘王、豫王、汉王、卫王皆为“闲藩”,赐爵禄而毋庸兵权治权,湘王赐邸京城,余者暂居京中,无诏不得擅离南直隶,其爵位依制降等世袭。

诏书一下,朝廷内外反应不一。有识之士皆赞陛下圣明,吴王殿下深谋远虑,此乃杜绝后患、巩固国本之良策。自然,亦有些许迂腐之言,暗讽此制有违古礼,削弱亲亲之义,然在皇帝强有力的意志和新政大势之下,这些声音并未掀起多大波澜。

洪武十三年九月初十,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这一天被选定为吉日,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册封大典即将在奉天殿隆重举行。这场大典的目的不仅是要昭示新制,更重要的是安定宗室,以确保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紫禁城内,一片繁忙景象。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们穿梭于各个宫殿之间,他们神情严肃,忙碌而有序地准备着各项繁复的礼仪。从装饰殿堂到安排座位,从准备祭品到训练礼仪队伍,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策划和反复演练,以确保大典的顺利进行。

整个宫廷都弥漫着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气氛,所有人都深知这场大典的重要性。人们预感到,这场大典将会再次深刻影响大明王朝的未来格局,它不仅关系到皇室的尊严和地位,更关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体坛全能天王影视现实双穿:我的明星女友救世主模拟器重生九零:腹黑辣妻宠上瘾网游之青城剑仙我和22岁美女老总打穿诸天无敌手末世来临:开局强化蜡烛对抗诡异西宫恨1908远东狂人傅先生,偏偏喜欢你快穿守则:黑化男神,狠狠撩(我家宿主超级萌)寻情仙使鸿蒙圣王狗血文女配她不干了女配一摆烂,运气好没边代号修罗最新章节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机甲屠魔录牧龙师
经典收藏庶民崛起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我在大宋当外戚中华灯神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锦衣黑明大明:我一定红透半边天的!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大唐唯一的剑仙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嫏嬛姝开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听!掠爱:错上王爷榻晚唐:归义天下谍战从特工开始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
最近更新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谋杀三国精编版开局被妻妾们逼宫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明执政官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最后的一位将军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六州风云季大明工业导师穿越之边疆崛起吴三桂称帝奋斗在激情岁月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cgws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txt下载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最新章节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