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一旦厘清,行动便迅如闪电。
第二天一早,李双林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召开会议或者处理文件,而是让党政办主任张帆悄悄准备了两份简单的礼品——上好的茶叶和一份最新的养生书籍。九点整,他首先出现在了镇人大主席周德明的办公室门口。
周德明年近六十,头发花白,在青云镇工作了大半辈子,从普通干事一步步做到镇长、党委书记,最后在人大主席的位置上退居二线,资历极老,门生故旧遍布全镇。他平时不太过问具体政务,但威望很高,说话颇有分量。
李双林敲门进去时,周德明正戴着老花镜看报纸,见到他,明显有些意外,连忙起身:“李书记?您怎么过来了?快请坐快请坐!”
“周主席,您别客气,坐着就行。”李双林态度谦和,将礼品放在一旁的茶几上,“听说您最近睡眠不太好,这是我一个同学从福建带回来的老枞水仙,安神效果不错,还有这本养生书,您闲着可以翻翻。”
周德明愣了一下,看着那包装朴素的茶叶和书籍,眼神有些复杂。他退休在即,以往镇上的书记镇长,除了年节例行慰问,平时很少会主动到他这“冷衙门”来坐坐,更别提如此贴心的礼物了。
“李书记,您这……太破费了,我这老头子……”周德明有些手足无措。
“周主席,您可是我们青云镇的老前辈,宝刀未老,我们这些晚辈关心您是应该的。”李双林笑着坐下,语气真诚,“我年轻,到青云镇时间短,很多情况不了解,历史沿革、人情世故,都需要向您这样的老领导请教。以前忙于事务,来得少了,是我的疏忽,您可别见怪。”
这番话,说得周德明心里暖烘烘的。人老了,最怕的就是被人遗忘,尤其是曾经手握权柄的人。李双林以党委书记之尊,如此谦逊低调,主动上门请教,这份尊重,让他十分受用。
“李书记言重了,言重了。”周德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亲自给李双林泡了杯茶,“您年轻有为,魄力足,来了之后青云镇变化很大,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
李双林顺势接过话头:“周主席,不瞒您说,最近镇上有些关于我的风言风语,想必您也听到了。我反思自己,可能确实有些工作方式过于急躁,考虑不够周全,尤其是在团结老同志、尊重老传统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他没有直接抱怨马文斌,而是先做自我批评,这种姿态,更让周德明感到意外和舒服。
“唉,基层工作,难免的。”周德明摆摆手,语气也亲近了不少,“李书记你想干事,肯干事,这是好事。有些人不理解,甚至使绊子,也正常。关键是,自己要稳得住,也要注意方法。”
两人喝着茶,聊了足足一个多小时。李双林虚心请教了青云镇历史上几个重大项目的得失,一些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以及目前几个“中间派”老干部的性格特点和关注点。周德明见他是真心求教,也打开了话匣子,将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和盘托出,其中不乏一些极具价值的“内幕”信息。
临别时,李双林看似随意地提到:“周主席,咱们镇的人大工作,特别是对政府工作的监督,还需要您多费心把关。另外,马上年底了,一些老干部的慰问活动,还有镇志的编纂工作,我想请您来牵头抓总,您经验丰富,德高望重,只有您能镇得住场面。”
这是将一部分荣誉性和事务性工作的领导权,交给了周德明。虽然不是什么核心权力,但却是一种极高的尊重和认可。
周德明闻言,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脸上泛起了红光,握着李双林的手用力晃了晃:“李书记信任,我这把老骨头,一定发挥余热,尽力而为!”
从周德明办公室出来,李双林又用同样的方式,拜访了政协工委主任吴有福,同样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随后几天,李双林调整了工作节奏。他不再事事亲力亲为,而是充分放权给孙莉、王建国、张斌等支持他的干部,让他们在各自分管领域大胆工作。对于一些需要协调的部门,他亲自带着分管领导一起去沟通,展现班子的团结和支持。
同时,他陆续与其他几位资历较老、但之前接触不多的副镇长和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单独谈话,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和个人想法,对他们提出的实际困难,只要是合理的,都尽力帮助解决。
他还特意安排了一次老干部座谈会,邀请包括周德明、吴有福在内的十几位离退休老同志参加,向他们通报镇里近期的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会上,他对老同志们尊重有加,对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当场采纳,并安排落实。
这一系列组合拳下来,效果立竿见影。
镇政府大院里的氛围悄然发生了变化。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中间派”干部,发现李书记并非传言中那般不近人情、独断专行,反而谦逊务实,尊重老同志,关心下属。很多人心里的天平,开始慢慢向李双林倾斜。
周德明和吴有福这两位老同志,被重新赋予了存在感和尊重,工作积极性高涨,在各自的影响范围内,也开始有意无意地替李双林说话,肯定他“年轻有为又懂得尊重老同志”。
局面,终于出现了可喜的松动。这展现政治智慧的第一步,走得稳健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