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几乎完全暗了下来,冷家坳村口那棵老槐树在暮色中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几户人家窗口透出的昏黄油灯光,勉强照亮了泥泞的土路。
凌初瑶背着那座小山似的背篓,步伐沉稳地走进了村子。背篓被塞得严严实实,最上面用粗布盖着,但沉甸甸的轮廓和隐约透出的布料纹理、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肉香,足以吸引所有注意到他们的人。
冷君睿和冷君瑜一左一右紧跟着她,与去时不同,此刻两个孩子虽然依旧有些紧张,但腰杆却不自觉地挺直了些。冷君瑜甚至偶尔会偷偷抬起小脸,飞快地瞄一眼周围投来的目光,又迅速低下头,小手却紧紧攥着哥哥的衣角,仿佛从那沉甸甸的背篓和娘亲稳定的步伐中汲取了某种前所未有的底气。
这个时间,正是村里人吃完晚饭,在自家门口或井边闲聊纳凉的时候。
凌初瑶母子三人的归来,尤其是那过于醒目的背篓,立刻成了焦点。
“快看!是冷家老四媳妇回来了!”
“我的天,她这是把镇上的铺子搬空了吗?背篓都快撑破了!”
“瞧见没?那俩孩子跟上午出去时又不一样了,精神头足了不少……”
“闻着没?好像有肉味!她真买肉了?”
“又是新衣裳又是米面肉的,她哪来的这么多钱?冷烨尘这次寄了多少饷银回来?”
“谁知道呢……该不会是……”
议论声比他们出门时更加密集,目光也更加复杂,掺杂着惊讶、羡慕、嫉妒,以及更深的怀疑。那些目光像是无形的针,试图刺探背篓下的秘密,以及凌初瑶突然“阔绰”起来的缘由。
凌初瑶对这一切视若无睹。她的目光平视前方,脚步节奏没有丝毫紊乱,仿佛那些窃窃私语和探究的目光只是夏夜里的蚊蚋嗡嗡,不值一顾。她甚至没有加快脚步,就这么不紧不慢地、坦然地承受着所有的注视,穿行在村道上。
她的平静和坦然,反而让一些想要上前搭话或是嘲讽几句的人有些踌躇。尤其是联想到她下午在张婶面前那不动声色却让人碰了个软钉子的做派,以及此刻她身上那种说不清道不明、却让人不敢轻易招惹的气场。
有妇人想开口问两句,却被旁边的人悄悄拉住,使了个眼色。
冷君睿感受着周遭的视线,心跳依旧有些快,但他学着娘亲的样子,努力挺直小小的脊梁,目不斜视地跟着走。他发现,当自己不去在意那些声音和目光时,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
终于,那处熟悉的、破败的院落出现在视野尽头。
凌初瑶没有丝毫停顿,径直走到篱笆门前,推开,走了进去,然后将那扇吱呀作响的门在身后轻轻合上,动作自然地将外面那些形形色色的目光和议论隔绝开来。
院子里比外面更暗,也更安静。
她放下背上沉重的背篓,落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直到此时,她才几不可察地活动了一下被背带勒得发酸的肩膀。
转过身,她看着跟进来的两个孩子。在昏暗的光线下,他们的小脸上还残留着紧张过后的红晕,眼睛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亮。
“点灯。”她对冷君睿说道。
冷君睿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连忙跑到屋里,摸索着找到火折子和那盏只有重要时候才舍得用的、灯油所剩无几的破油灯,笨拙却成功地将灯点亮。
昏黄如豆的灯火跳动着,勉强驱散了屋内的黑暗,也映亮了地上那个仿佛藏着无数好东西的、鼓囊囊的背篓。
凌初瑶看着那灯火,又看了看眼巴巴望着背篓的两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