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星没有请他坐下,也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语气平和但带着不容置疑的追问:“周部长,我注意到,近期‘新家园’殖民地提交的关于扩建地下农业模块的物资申请,以及‘希望之光’前哨站申请更换老旧能源核心的报告,批复流程都超过了标准时限。我想了解一下具体原因。”
周部长显然早有准备,脸上立刻浮现出无奈的表情,开始诉苦:“执行官明鉴,不是我们效率低,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自从全面执行‘深潜计划’以来,各基地的隐匿设施建设和维护消耗了海量资源,库存的稀有金属和能量晶体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新家园’的申请需要大量的特种合金,而‘希望之光’要的能源核心,生产线目前都在优先保障舰队需求。再加上流程上需要经过技术安全评估、资源可用性核查、优先级排序等好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我们也是按章办事,尽力协调了。”
他说的听起来合情合理,将问题归咎于客观的资源紧张和必要的流程。
王晨星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直到周部长说完,他才不紧不慢地开口,同时调出了一份数据报告投射到两人之间的空中:“周部长,你说的资源紧张情况我了解。不过,我调取了最近三个月的资源调度记录和库存数据。我发现,在‘新家园’申请卡在你部门的同一周,有三批同等规格的特种合金被优先调配给了‘玄武岩’军事基地,用于一项并非紧急的战备仓库加固工程。而这项加固工程的优先级,按照去年修订的《资源分配条例》附录七,实际上低于殖民地关键民生设施的扩建。至于流程问题,”王晨星用手指放大报告中的某个节点,“技术安全评估环节,平均耗时是5.7个工作日,但‘希望之光’的申请在这一环节停留了12个工作日,原因是负责工程师被临时抽调到另一个项目,而接手的工程师需要重新熟悉情况。这种情况,是否反映了我们内部协调机制存在优化空间?”
王晨星的语气依旧平静,但每一个字都像锤子一样敲在周部长的心上。他列举的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引用的条例具体到附录编号,显然是有备而来,而且做了极其深入的功课,绝非一时兴起过问。
周部长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甚至是一丝慌乱。他没想到这位年轻的执行官对看似繁琐的后勤事务竟然如此了解,而且洞察力如此敏锐。他原本准备好的那套说辞,在具体的数据和事实面前,瞬间显得苍白无力。他脸上的无奈表情迅速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恭谨,甚至带上了几分敬畏的态度。
“是……是我工作不够细致,执行官您指出的问题非常准确!”周部长立刻承认错误,语气诚恳了许多,“关于‘玄武岩’基地的调配,我立刻去核实优先级问题,如果确实有误,马上纠正!流程上的协调问题,我回去就召开部门会议,优化交接机制,确保类似情况不再发生!请您放心,最迟明天,我一定给您一个明确的处理方案和整改报告!”
王晨星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看不出喜怒的笑容:“好,周部长办事,我还是放心的。联盟现在处于关键时期,效率就是生命线。资源紧张是事实,但正因为紧张,才更需要我们把每一份资源都用在刀刃上,确保流程畅通,避免不必要的内耗。”
“是!执行官教训的是!我一定深刻反省,改进工作!”周部长连连点头,后背似乎渗出了一层细汗。
看着周部长离去时明显更加谨慎小心的背影,王晨星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今日在会议上的“新思路”试探,和对周部长的精准“敲打”,是他树立权威的第一步。他成功地传递了几个信息:他并非对具体事务一无所知,他有自己的信息渠道和判断力,他关注细节和效率,并且,他不会轻易被下属的借口所蒙蔽。
然而,他也深知,这远不足以让那些根深蒂固的实权人物真正信服。杨振华等人的观望,周部长式的阳奉阴违可能转为更隐蔽的方式,其他部门的负责人也会据此调整与他的相处策略。他需要用一次又一次的专业、果断和对联盟整体利益的精准把握,一步步地赢得他们的尊重,而非仅仅依靠最高执行官的职位权威。
离开军方气氛凝重但尚属直来直往的议事厅,王晨星在数日后来到了位于暗影基地最深处的“破壁计划”总部。这里的氛围截然不同,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空气中弥漫着臭氧、冷却液和某种高频能量设备特有的微弱嗡鸣声,取代了军事区域的肃杀。通道墙壁是冰冷的合金,但随处可见的全息屏幕上流动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学模型、粒子轨迹模拟和难以理解的高维结构投影。来往的研究人员步履匆匆,眼神专注,甚至有些狂热,他们交谈时使用的词汇对于非专业领域的人来说如同天书。这里的一切,都彰显着一种以知识和真理为最高准则的独特气质。
王晨星的到来并未引起太大波澜。在苏婉博士的引领下,他步入主控中心。巨大的环形空间中央,是一个几乎占据整个视野的、不断变幻形态的宇宙弦理论模型全息投影,周围环绕着数十个独立的工作站,科学家们沉浸在自己的数据海洋中,对最高执行官的视察只是礼节性地点头示意,随后便继续投入工作。这种专注于学术本身、对权力相对淡漠的态度,让王晨星感受到了一种比军方更为隐晦和复杂的考验。
苏婉博士本人,就是这种气质的集中体现。她年约五旬,头发一丝不苟地挽在脑后,穿着朴素的白色研究服,眼神锐利而冷静,仿佛能洞穿一切虚妄。她对王晨星的接待礼貌而周全,但那种尊重是纯粹学术性的、保持距离的。她称他为“执行官阁下”,语气平稳,没有军方将领那种隐含的审视或试探,却更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一种需要用同等水平的智慧才能赢得真正对话资格的压力。
视察的核心环节,是听取苏婉关于“破壁计划”最新研究进展的汇报。他们没有去正式的会议室,就站在那巨大的、变幻不定的宇宙模型之下。苏婉的操作下,全息投影迅速切换,呈现出复杂的能量图谱和多维坐标系。
“执行官阁下,”苏婉开口,语速很快,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我们目前的研究重点,集中在解析从太阳系遗迹和‘信使号’数据中提取出的异常维度常数波动,我们称之为‘收割者印记’。”她指向一组扭曲的引力波信号,“传统广义相对论模型在此完全失效,我们推测‘收割者’具备局部修改物理常数的能力。”
她接下来的汇报,如同疾风骤雨。大量王晨星只在高级理论文献中见过的专业术语喷涌而出:“卡鲁扎-克莱因理论的高维紧化参数异常”、“量子纠缠退相干速率在特定能级下的非线性突变”、“基于超对称理论预言的额外维度共振反馈效应”……她配合着全息影像上飞速掠过的复杂公式和模拟动画,思路清晰,逻辑严谨,但信息密度极高,仿佛在搭建一座令人眩晕的抽象概念大厦。
这绝非一次常规的工作汇报。王晨星敏锐地察觉到,这更像是一场精心准备的“资格测试”。苏婉和她的团队,正在用他们最擅长的方式,评估这位新任联盟领袖的科技素养和理论理解深度。他们需要知道,未来的资源掌控者,是否只是一个依靠父辈余荫的行政官员,还是一个能够理解他们工作的艰难与伟大、并给予真正支持的知音。
王晨星始终保持着极度的专注和耐心,他没有试图打断苏婉,也没有流露出任何困惑或不耐。他的目光紧紧跟随着全息影像的变幻,大脑飞速运转,调动着自幼在父亲影响下打下的扎实科学基础,以及继任以来恶补的前沿知识。他清楚地认识到,在这个领域,任何虚伪的赞许或外行的指挥都是致命的。他必须展现出足以匹配其职位的智力水平。
当苏婉的汇报告一段落,全息影像定格在一幅描绘维度涟漪衰减的复杂模型图上时,会议室出现了短暂的寂静。所有在场的核心科学家,都将目光投向了王晨星,等待着他的反应。
王晨星没有立刻发表评论,而是向前走了两步,更靠近那幅模型图,目光深邃地审视着其中的细节。他沉默了片刻,仿佛在消化和理解那海量的信息。然后,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苏婉,提出了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