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的突袭如同淬毒的匕首,狠狠扎入了共和国看似庞大的身躯,北部湾的硝烟与凉山阵地的血色,让整个国家都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与屈辱。然而,高岩与他的共和国决策层,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与愤怒后,并未被复仇的冲动所吞噬。他们以惊人的冷静与魄力,制定了一项极其大胆、近乎赌博的反击战略——不再局限于印度支那的被动防御,而是要双线出击,以攻代守,将战火直接引向东瀛的核心,并在中南半岛彻底奠定胜局!
北线:“雷霆”袭巢
就在东瀛陆军在印度支那北部高歌猛进、其海军游弋于北部湾耀武扬威之际,共和国最高统帅部下达了一项绝密指令:启动“雷霆”行动——对东瀛本土实施战略轰炸!
这一任务,落在了共和国空军刚刚组建不久、装备着最新式“猎鹰丙型”远程轰炸机的第8轰炸航空团肩上。“猎鹰丙型”相较于早期型号,增大了油箱,改进了发动机,使其在满载弹药的情况下,具备了从朝鲜半岛南部前线机场起飞,跨越对马海峡,轰炸东瀛九州岛西部工业区后,返回华夏沿海迫降或跳伞的理论可能。这是一次单向的、自杀性极强的任务,但所有被选中的飞行员和机组成员,在得知任务内容后,无一退缩,眼中只有决死的信念。
月黑风高夜,朝鲜半岛最南端的几个经过严密伪装的野战机场上,一架架体型修长、涂着深色夜航涂装的“猎鹰丙型”轰炸机,如同蓄势待发的夜枭,静静地停在跑道上。地勤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查和加油挂弹。
“同志们!”团长站在队列前,声音低沉而有力,“目标,九州八幡制铁所!让东瀛鬼子也尝尝被轰炸的滋味!为了死难的海军弟兄,为了凉山牺牲的陆军兄弟,为了共和国的尊严——出击!”
引擎的轰鸣声瞬间撕裂了夜的宁静,一架架轰炸机依次滑跑、拉起,融入漆黑的夜空,向着东南方向那片代表着敌人心脏的列岛飞去。他们利用夜色和云层掩护,巧妙地规避了东瀛沿岸的雷达站(尽管此时雷达技术尚不完善)和巡逻机群,成功地突入了九州岛上空。
当第一枚重磅炸弹带着复仇的呼啸,落在八幡制铁所高大的炼钢炉和轧钢车间上,引发冲天的火光和剧烈爆炸时,东瀛本土那虚假的“绝对安全”神话,被彻底打破了!尽管这次空袭造成的实际物质损失有限,仅炸毁部分厂房和设备,但其心理震慑效应和政治影响,却是核爆级别的!东瀛举国震动,军部颜面扫地,他们从未想过,战火会如此之快地烧到自己的家园。
完成投弹任务的“猎鹰”机群,在黎明时分遭遇了东瀛紧急起飞的战斗机拦截,损失惨重,多数未能返回基地。但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向全世界宣告:共和国,拥有将战争引向敌人本土的决心和能力!
南线:“定南”收官
几乎在“雷霆”行动展开的同时,中南半岛上,共和国的“定南”战略也进入了最后的收官阶段。
面对东瀛陆军主力的北压,共和国在印度支那的军队并未一味死守。高岩授权前线指挥官,采取“弹性防御,重点打击”的策略,在河内-海防核心区域构筑坚固防线,吸引和消耗东瀛主力。同时,一支精锐的机械化步兵旅,配属少量“山猫”坦克,沿着海岸线悄然南下,直插兵力空虚的交趾支那(越南南部)。
此时的交趾支那,高卢鸡殖民统治已彻底崩溃,本地势力纷争不断,东瀛的触角尚未完全延伸至此。共和国南下兵团以“恢复秩序,保护侨民,抵御共同敌人(东瀛)”为口号,进展神速。西贡(胡志明市)的守军在象征性抵抗后便开城投降。共和国兵不血刃地控制了这座富庶的湄公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以及重要的西贡港,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南方出海口和战略支点。
与此同时,在西部丛林密布的缅甸方向,另一场低调却关键的行动也在进行。共和国驻云南的边防部队,以“追击溃散殖民军”和“防范东瀛渗透”为名,越过边界,进入了上缅甸地区。他们并未与名义上仍属英属印度的缅甸殖民当局发生大规模冲突,而是采取扶持亲共和国的地方土司、提供武器援助、修建简易公路等方式,稳步扩大实际控制区,兵锋隐然指向仰光。此举既切断了东瀛可能从西面向印度支那渗透的通道,也为共和国未来经略印度洋埋下了伏笔。
暹罗(泰国)的抉择
面对共和国在北(印度支那)、西(缅甸)两个方向的凌厉攻势,以及东瀛在东北部的军事压力,此前一直试图保持中立、左右逢源的暹罗王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艰难抉择之中。
共和国驻暹罗大使携带着高岩的亲笔信,秘密觐见了暹罗国王。信中,高岩既展示了共和国迅速控制中南半岛大部的事实,也严厉警告了东瀛扩张的野心,最后抛出了极具诱惑力的条件:共和国尊重暹罗的独立与主权,愿意与暹罗缔结“友好互助条约”,提供经济援助和军事保护,共同抵御“外部威胁”(明确指向东瀛);作为回报,暹罗需允许共和国军队和平通过其领土,并向共和国开放特定的军事基地使用权。
在共和国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利诱下,暹罗王室和政府经过激烈争论,最终做出了现实的选择——倒向共和国。他们秘密与共和国签订了《曼谷协定》,接受了共和国的条件。虽然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但在他们看来,共和国至少表面上承认其主权,总比被东瀛或英法彻底吞并要好。
至此,共和国以一场对东瀛本土的震撼性空袭为战略佯动和士气激励,辅以在南线疾风骤雨般的军事推进与精准的外交手腕,在极短时间内,基本实现了对除暹罗(已沦为附庸)外整个中南半岛的实际控制,将东瀛的扩张势头牢牢锁死在印度支那北部一隅。
南京,总统府。高岩看着地图上那几乎被共和国旗帜覆盖的中南半岛,以及代表“雷霆”行动成功的标记,脸上并无太多喜色。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东瀛遭受如此奇耻大辱,必然疯狂报复;国际社会,尤其是美英,绝不会坐视共和国独吞中南半岛;而新占领区的治理与消化,更是漫长而危险的挑战。
双锋已然出鞘,破晓之光却映照出前路更多的荆棘与险峰。共和国这艘巨轮,在惊涛骇浪中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急转弯,但更广阔也更凶险的太平洋风暴,正在前方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