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星宫新秩
林风意志归来,一指抹杀炼虚尊者“幽骸”,其威势如同飓风般席卷了整个星海。混沌星穹阁的声望,在极短时间内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原本一些尚在观望、甚至暗中与暗星阁有些暧昧勾连的势力,闻讯后无不胆战心惊,纷纷派遣重量级使者,携带重礼,前来星穹阁表示臣服或缔结盟约,生怕慢了一步便被这位新晋的“混沌道祖”视为敌人。星宫麾下的势力范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着,其影响力已然超越了碧波星界,辐射至周边数十个大型星域。
然而,外部危机的暂时解除,并未让星穹阁内部放松下来。相反,一种更加微妙而紧张的气氛,开始在新宫高层之间弥漫。
林风的“归来”,并非肉身重塑,也非神魂完全恢复如初。他依旧是以意志融合星碑的状态存在,其力量浩瀚无边,但似乎受限于某种规则,无法长时间脱离星碑行动,更像是一位坐镇圣地的“守护神”与“定海神针”。日常的事务,仍需七脉自行处理。
但所有人都明白,格局已彻底改变。一位能轻易抹杀炼虚的道祖坐镇,其意志便是星宫的最高律法。过去那种七脉争执、需要多方协调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这一日,星无涯以天枢令,召集其余六脉核心于天枢殿议事。与以往不同,这次会议的气氛,显得格外凝重与肃穆。
众人落座,目光都不由自主地瞥向大殿主位旁,那尊静静悬浮、散发着温润光芒的混沌星碑虚影。虽然林风的意志并未直接降临,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股无形的、浩瀚的意念正笼罩着整个天枢殿,静默地注视着他们。
星无涯深吸一口气,率先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谨慎:“诸位道友,道祖归来,星宫威震星海,此乃大喜之事。然,宫不可一日无主,法不可一日不明。以往我等七脉共商之制,于当下而言,或显冗赘,恐延误战机,亦难体现道祖威严。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议一议,这星宫往后的章程。”
他这番话,说得委婉,但意思却很清楚——需要确立以林风为核心的、更加集权高效的统治秩序。
殿内一片寂静。
金破岳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座椅扶手。他天性桀骜,崇尚力量,对林风的实力他心服口服,但要让他从此唯命是从,放弃天玑一脉的部分自主权,心中难免有些别扭。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感受到那无处不在的浩瀚意志,最终还是将话咽了回去,只是闷哼了一声。
玄刹更是直接,面甲下的目光闪烁,周身肃杀之气起伏不定,显然内心极不平静。开阳一脉追求极致的毁灭与肃杀,向来我行我素,如今头上突然多了一位至高无上的存在,感觉如同被套上了缰绳的野马。
文经纬则是面露思索,他推了推眼镜(一种辅助推演的法器),缓缓道:“无规矩不成方圆。道祖既立,自当确立核心。然,七脉传承各异,职能不同,若一味强求统一,恐失其特色,反而不美。需得有一章程,既能尊道祖为核,令行禁止,又能发挥七脉之长,各司其职。”
月琉璃清冷开口:“天璇附议。星宫运转,需有法度。然法度之立,需契合混沌包容之真意,而非简单压制。”
衡云子抚摸着横置于膝前的青铜秤,声音平和却带着分量:“玉衡之意,在于平衡。新秩序,当平衡道祖权威与七脉活力,平衡集权与分工,平衡征伐与建设。过犹不及。”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落在了楚瑶身上。她如今不仅是摇光一脉的实际执掌者,更是林风最信任的人,她的态度至关重要。
楚瑶神色平静,早在林风意志复苏,与她进行过短暂深入交流后,她便对今日之局有所预料。她迎上众人的目光,声音清晰而坚定:
“林师兄之意,并非要泯灭七脉传承,亦非行独断专横之事。”
她的话,让金破岳、玄刹等人神色稍缓。
“混沌之道,在于包容与衍化。星宫新秩,亦当如此。”楚瑶继续道,“林师兄当为星宫‘道祖’,居最高位,执掌最终裁决权、对外征伐决策权以及核心传承阐释权。星宫上下,见碑如见道祖。”
“然,道祖之下,需设‘七星阁’。由七脉之主组成,负责星宫日常治理、资源调配、内部法规制定与执行。星无涯道友持天枢令,可为七星阁首席,统筹协调。”
“各脉依旧保持其传承与相对独立性,负责其擅长领域:天枢统筹、天璇推演、天玑开阳征战、天权研法立规、玉衡平衡监察、摇光……则为道祖近卫,执掌星碑之力,护佑圣地,并在必要时,代行道祖意志,协调各方。”
楚瑶将林风与她商议的构想娓娓道来。这套体系,明确了林风的至高地位,确立了以七星阁为核心的集体议事与执行机制,同时又保留了七脉的特色与职能,并将代表林风意志的摇光一脉置于了一个特殊的“监督与协调”位置。
既集权,又分权;既确立核心,又保留活力。很大程度上采纳了文经纬、月琉璃和衡云子的建议,也考虑到了金破岳、玄刹的感受。
殿内再次陷入沉默,众人都在消化着这套新秩序。
良久,星无涯率先表态:“此议甚妥,兼顾各方,深合混沌真意。天枢一脉,无异议。”
他很清楚,在这位道祖面前,天枢令的“召集”权柄已然失色,能成为七星阁首席,负责具体事务,已是最好结果。
文经纬点头:“天权一脉,赞同。”
月琉璃微微颔首:“天璇无异议。”
衡云子手中青铜秤保持平衡:“玉衡认可此平衡之道。”
只剩下金破岳与玄刹。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们身上,殿内那无形的浩瀚意志,似乎也微微凝聚了一丝。
金破岳感受到那压力,咬了咬牙,猛地站起,对着星碑虚影抱拳,声音带着一丝不甘,却更多的是服膺:“天玑一脉……遵从道祖之命!愿为星宫先锋,涤荡星海!”
玄刹沉默的时间更长,最终,那冰冷的面甲之下,也传出了沉闷的声音:“开阳……遵命。”
大势所趋,实力为尊。在林风那绝对的力量与相对合理的制度安排面前,即便心有不甘,他们也唯有接受。
“既如此,”楚瑶声音提高,“便请星无涯首席,依据此框架,草拟《星宫宪章》,细化权责,颁布星宫!”
“谨遵道祖法旨!”星无涯肃然应命。
随着新秩序的初步确立,混沌星穹阁的运转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七星阁迅速组建,各项章程法规被制定出来,资源调配、人员任命、征战计划等都变得井井有条,效率大增。
金破岳和玄刹很快发现,在新的体系下,他们虽然头上多了“道祖”和“七星阁”,但在征战方面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倾斜和更大的自主权,只需在重大战略上服从道祖决策即可,反而更能施展拳脚。两人那点不甘也迅速消散,转而投入到疯狂的扩军与征战之中。
而林风的意志,大部分时间都沉寂于星碑之内,似乎在消化此次归来的收获,并进一步恢复力量。只有遇到七星阁难以决断的重大事务,或是星宫遭遇外部强大威胁时,他那浩瀚的意志才会降临,一言而决。
星穹阁在他的守护下,真正成为了一个稳固的、不断成长的、令星海诸强敬畏的庞然大物。
这一日,楚瑶静坐于摇光星云之中,与星碑道韵交融。忽然,她心有所感,只见星碑光芒流转,一道凝实了许多的青衫虚影,悄然出现在她面前。
“楚师妹。”林风看着她,眼神温和,“新秩初立,辛苦你了。”
“林师兄言重了,此乃瑶分内之事。”楚瑶轻声回应。
林风虚影负手而立,望向那无尽星空,目光似乎穿透了层层虚空,看到了那隐藏在黑暗最深处的威胁。
“星宫内部,暂可安稳。然,蚀尊亡我之心不死,此番受挫,其下次出手,必将更为酷烈。”
“我需尽快……彻底归来。”
“在此之前,星宫便交予你与七星阁了。”
他的虚影缓缓消散,留下的话语却让楚瑶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星宫新秩已立,内部的纷争暂告段落。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酝酿。星海的未来,依旧笼罩在蚀尊那庞大的阴影之下。而彻底扫清阴霾的希望,便系于星碑之中,那位正在加速归来的道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