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发布会的喧嚣散去,灵脉研究所却比往日更加忙碌。走廊里,团队成员抱着厚厚的文件快步穿梭,会议室的门始终敞开,不时传出关于系统推广方案的讨论声;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对着屏幕调试数据,为 “跨星球灵脉保护系统” 的海外适配做最后准备。苏清瑶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来来往往的身影,手中轻轻摩挲着一份泛黄的手稿 —— 这是李沫前辈生前整理的古代灵脉研究笔记,扉页上 “守护灵脉,即守护众生” 的字迹虽已褪色,却依旧清晰有力。
“传承” 二字,在这一刻显得格外沉重而温暖。发布会结束后的一周内,苏清瑶带领团队迅速启动了三项核心工作:在蓝星五大洲建立系统运维中心,从研究所选派资深工程师前往各地,培训当地灵脉保护人员;与星墟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由联合实验室组建专项小组,将系统逐步推广到星墟管辖的 12 个殖民星球;同时,联合全球 200 多家灵脉科研机构,启动《全球灵脉图谱》编撰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绘制出蓝星及周边星球的完整灵脉分布与特性图谱,为跨星球灵脉保护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这天清晨,苏清瑶特意早起,带着 “跨星球灵脉保护系统” 的成果报告和一本崭新的《蓝星灵脉保护实用手册》,来到城郊的墓园。李沫前辈的墓碑静静矗立在一片松柏间,墓碑上 “蓝星守护者,正义永存” 八个字,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苏清瑶将报告和手册轻轻放在墓碑前,蹲下身,声音温柔却坚定:“李沫前辈,我们做到了。您看,这是我们研发的跨星球灵脉保护系统,它能守护蓝星,也能守护更远的星球;这是我们编写的手册,现在已经传到了蓝星各个角落,连星墟的科研人员都在学习。”
她翻开成果报告,指着上面的测试数据和修复前后的对比图:“您生前一直遗憾古代灵脉知识未能发挥更大作用,现在,您收集的古籍帮了我们大忙 —— 灵脉稳定器里的符文导引术、应急修复时用的灵草汁液缓冲法,都是从您的笔记里找到的灵感。上个月,我们用这些技术修复了南半球的灵脉主干,那里的村民特意寄来了感谢信,说他们的庄稼又丰收了,孩子的身体也越来越健康。”
微风拂过,松柏枝叶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这份跨越时空的对话。苏清瑶站起身,轻轻抚摸着墓碑上的字迹,眼中满是坚定:“前辈,您放心,我们不会停下脚步。接下来,我们要培养更多年轻的灵脉科研人才,在大学里开设灵脉保护专业,让您的知识、您的精神,能一代代传下去;我们还要去探索那些尚未被发现的灵脉区域,研究灵脉与气候、生态的深层联系,研发更高效、更环保的修复技术;我们会和全球的伙伴一起,把灵脉保护的理念传遍每一个星球,让每一片土地都能在灵脉的滋养下,焕发勃勃生机。”
离开墓园时,朝阳已升至半空,金色的光芒洒在苏清瑶的身上,为她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她抬头望向远方,仿佛能看到李沫前辈站在光影中,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那一刻,她更加清晰地明白,灵脉保护从来不是一项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一份需要代代相传的使命 —— 它关乎星球的未来,关乎众生的幸福,没有终点,只有永不停歇的前进。
回到研究所后,苏清瑶立刻召集团队成员,在会议室召开了新的工作会议。墙上的大屏幕上,正显示着全球灵脉监测地图,绿色的健康灵脉区域不断扩大,红色的受损区域逐渐缩小。苏清瑶看着眼前一张张充满活力的脸庞,笑着说道:“各位,‘跨星球灵脉保护系统’的推广只是我们使命的开始。接下来,我们有三个重点方向:第一,成立‘灵脉保护人才培养基地’,与全球 50 所高校合作,开设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明年 9 月正式招生;第二,启动‘灵脉与生态协同研究项目’,深入探索灵脉能量对气候调节、物种保护的影响,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新方案;第三,组建‘星际灵脉探索队’,与星墟合作,前往尚未开发的星球,绘制灵脉图谱,为星际移民的灵脉保护提前布局。”
她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团队成员们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有人举起手:“苏所长,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之前编写手册时积累的科普经验,正好能用到人才培养的教材编写中!” 还有人说道:“星际探索需要的设备参数,我们已经开始初步设计,结合星墟的技术,应该能满足极端环境下的监测需求!”
苏清瑶看着眼前充满斗志的团队,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这份使命或许艰巨,未来的道路或许充满挑战,但只要大家心怀信念,携手同行,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她拿起桌上的李沫前辈手稿,轻轻放在会议桌中央:“这是我们的精神指引,也是我们的初心。让我们以李沫前辈为榜样,以守护灵脉为己任,在这条道路上,永不止步,为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守护宇宙的生机与平衡,贡献我们全部的力量!”
窗外,阳光正好,微风拂过研究所的窗户,带来了远处灵植农田的清新香气。会议室里,讨论声、笑声与翻页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关于使命、传承与希望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