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后的第三个清晨,强子独自驾车驶向城市边缘。后视镜里,强胜集团崭新的总部大楼渐渐远去,前方的道路越来越熟悉。
当那片红砖厂房出现在视野里时,他的心跳莫名加速。这里,强胜五金最初挂牌的地方,如今已被规划为工业遗址公园,只有最早的那个车间还保留着原貌。
看门的老张头正在扫落叶,看见强子,眯着眼辨认了好一会儿才惊喜地叫道:强子?真是你啊!
张叔,我来看看。强子接过他手中的扫帚,自然地扫起来,这活儿我熟。
老车间的大门发出熟悉的吱呀声。阳光从破旧的窗棂照进来,在布满灰尘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台二手冲压机还停在老位置,上面盖着防尘布。
强子轻轻掀开防尘布,手指抚过冰凉的机身。突然,他在操作台上摸到一道熟悉的划痕——那是他第一次独立操作时,不小心用扳手留下的。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他看见二十年前的自己,穿着沾满油污的工装,蹲在这台机器前琢磨图纸;看见阿梅第一次来车间找他,站在门口不敢进来的模样;看见和工友们围坐在机器旁吃盒饭,讨论如何改进工艺......
机器还能转吗?他问跟进来的老张头。
每个月都保养一次,老张头自豪地说,你交代的,我一直记着。
强子接通电源,按下启动按钮。机器发出熟悉的嗡鸣,仿佛沉睡的巨兽被唤醒。这声音,比任何上市钟声都让他心安。
他在车间里慢慢踱步,在每个角落都能找到回忆:
墙上的生产记录板,还留着最后一班工人写下的数字;
工具架上,每件工具都按老规矩摆放;
黑板报上,模糊的字迹还能辨认出大干一百天的标语。
在车间最里面的墙角,强子发现了一个木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创业初期的老物件:第一本手写账本、第一张客户订单、第一次团建的照片......
最下面是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强子翻开,是他当年写下的创业梦想:
要做就做最好的五金件,让成为质量的代名词。
看着这行稚嫩的字迹,强子眼眶发热。这些年来,他忙着扩大规模、争取订单、谋划上市,有多久没有想起过这个最简单的初衷?
中午,他请老张头去附近的小餐馆吃饭。老板娘还认得他:强子?好久没来了!还是老规矩?
老规矩。强子微笑点头。
两碗牛肉面,一碟花生米。这就是他们创业初期最好的犒劳。
现在可是大老板了,老板娘上菜时打趣,还吃得惯我们这小店?
这味道,大酒店可比不了。强子深吸一口香气。
吃着面,老张头絮絮叨叨地说着这些年的变化:隔壁厂区改建了购物中心,当年的工友们各奔东西,只有他还守着这个老车间。
上周还有个老头来找你,老张头突然想起来,说是你师傅。
老赵?强子放下筷子。
对,赵师傅。他在车间里转了很久,最后在那台机器前坐了半天。
强子立即给老赵打电话。电话那头,老赵的笑声依旧爽朗:我就知道你会回去。
下午,强子做了一个决定。他让秘书把下午的会议全部取消,独自在车间里待了一整天。
他像二十年前那样,给机器做保养、擦拭工具、整理车间。汗水浸湿衬衫的感觉,比坐在空调房里开董事会更让他踏实。
傍晚,阿梅找来时,看见强子正坐在工具箱上,对着一台老旧的台钻出神。
就知道你在这儿。阿梅轻声说。
这里才是我们的根。强子拉她坐下,记得吗?你第一次来给我送饭,就坐在这个位置。
阿梅靠在他肩上:那时候多难啊,可是也真快乐。
夕阳西下,车间里洒满金色的余晖。两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仿佛回到了创业初期的那些夜晚——忙碌了一天,疲惫却满足。
我想把这里改造成实训基地,强子突然说,让新员工都来这里待上一周,体验强胜是怎么起步的。
这个主意好。阿梅点头,也让管理层常回来看看。
离开时,强子从工具箱里拿了一把旧螺丝刀放进口袋。
留个念想?阿梅问。
强子摇头,是提醒。
回程的路上,强子一直在思考:这些年来,强胜的规模扩大了几百倍,技术更新了几十代,但最宝贵的东西,始终留在这个破旧的车间里。
那是对质量的执着,对工艺的敬畏,还有脚踏实地做实业的精神。
当晚,强子在致全体员工的邮件中加了这样一段话:
明天,请各位抽空去老车间看看。那里没有现代化的设备,没有智能化的系统,但有强胜的初心。上市让我们站得更高,但初心让我们走得更远。
发出邮件,强子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脚下是璀璨的城市夜景,而他的心,已经回到了那个充满机油味的老车间。
他知道,从明天开始,强胜将要开启新的篇章。但无论走多远,那个红砖厂房永远是他的起点。
而真正的强大,是无论飞得多高,都记得自己从哪里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