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

不会低头

首页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明帝兵临城下之大汉再起!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逍遥小贵婿大唐:爵位继承无望,只好当纨绔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水浒话事人皇上隆恩浩荡无敌天下内神武天帝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 不会低头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全文阅读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txt下载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31章 襄阳大战之十一——众将对偷袭计划的期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听完孔勍三子孔继军的陈述,孔勍与众人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山南东道节度使孔勍对其长子孔继宣的擅自行动并未大发雷霆。

经过一夜未眠,再加上四五个时辰的激烈战斗,他已是身心俱疲。体力和精神都已逼近极限的他,甚至对长子孔继宣擅自突围、意图今晚偷袭钟鹏举军炮兵阵地的行动,甚至抱有一丝期待。

节度副使李弘规(年纪较长,持重)沉吟开口:“衙内此举攻敌所必救,可以扭转心理态势。

当前战局,钟鹏举军完全掌握主动,我军士气濒临崩溃。

此时出兵反攻,哪怕目标再艰难,其象征意义巨大,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击。

这能向全军表明,我军主帅仍有战斗意志,绝非坐以待毙。若能成功,可瞬间扭转战场心理,创造奇迹般的士气高潮。”

李弘规作为节度使的副手,属于核心军职。当节度使外出征战、入朝述职或因病无法理政时,可代行节度使的军政职权,不仅能统筹辖区军队调度,还能参与军机决策。

该职位多由节度使的心腹或有深厚资历的将领担任,是节度使身边仅次于自身的权势人物。

他的话很有分量。众将不由得点头表示认同。

在绝境中,襄阳众将对孔继宣这个近乎自杀的计划产生“期待”,是一种复杂而真实的人性反应,其中混杂着绝望、侥幸、忠诚与自我欺骗。

面对孔继宣这个鲁莽、生疏到近乎可笑的计划,堂内在短暂的死寂后,弥漫开的并非全是质疑,而是一种扭曲的、近乎病态的期待感。

内城将破,常规战术已全部失效,等待他们的可能是城破身死的必然结局。在这种终极绝望下,人的理性会下意识地抓住任何一丝微小的可能性,无论它看起来多么荒谬。

“反正都是死,万一……万一成功了呢?”“少帅此举虽险,但或许正因出其不意,能创奇迹?”这种想法就像溺水者抓住一根稻草,明知其无力,但抓住这个动作本身就能带来片刻的心理慰藉。

众将对孔勍的忠诚和信赖极深(至少表面上如此,但樊城的赵安和襄阳的周伦先后叛变了)。当他们看到主帅的儿子甘愿赴死进行最后一次冒险时,这种忠诚会移情到孔继宣的计划上。

“节帅之子尚且不惜此身,我等还有何可保留?”“这或许是孔氏一门的气运所在,我们应当相信!”他们支持的不仅仅是计划,更是孔勍这个统帅,以及他所代表的最后抵抗意志。

年轻的参军李默则说道:“这是一个极具胆识的战术构想。从军事冒险角度看,此计‘看似疯狂,实则暗含一丝绝境中的合理性与悲壮之美’,但成功的概率极其渺茫。

少帅此举是想利用敌军战术上的“灯下黑”原理。

钟鹏举军主力正忙于巩固襄阳的外城、轰击内城,并防备其他方向的我国援军。

敌军很可能判断我军已无力外突,会将主要精力放在‘攻城’而非‘守城’上。

樊城和襄阳外城的守军兵力可能确实相对薄弱,戒备心也可能最低。出其不意,是此计唯一的成功基石。”

参军李默话锋一转,他忧虑地说道:“少帅这两千五百人从外城突围反攻樊城或襄阳、抢夺火炮阵地的策略,看似是‘围魏救赵’的绝境反击,实则是风险远大于收益的极端冒险,整体不可取——短期或能制造混乱,但长期来看,既违背攻防逻辑,又存在多重致命漏洞,大概率会加速我军的溃败。”

众人包括孔勍面色都露出不悦的表情。

“参军”是藩镇幕府或州府中的核心幕僚官职,并非直接领兵的武将,而是主帅的“军事参谋+行政助理”,地位介于中下级文官与幕僚长之间,是割据势力中不可或缺的智囊型角色。

李默二十多岁,平时敢于直言,心直口快。节度使孔勍正是看中他这一点,作为六十岁的地方最高统治者,他的度量还是有的,他要兼听则明。

生死关头,参军李默可顾不了那么多了,他面不改色,直言道:“我们的核心目标是“保住襄阳、缓解炮轰”,但反攻樊城是下策,更稳妥的策略应是‘收缩防御、固守待援+伺机骚扰’。

放弃外城残余据点,将所有兵力(1.8万正规军加2万民兵)集中于内城和子城,重点加固城门、修补城墙缺口,利用内城的制高点(如城楼)部署弩兵、投石机,对抗钟鹏举的攻城部队;

同时严格管控粮草、水源,延长坚守时间,等待周边州县和朝廷的援军;

同时可以派出数百人规模的多支小队骚扰袭击敌军的炮兵炮位与弹药储存地。

襄阳与樊城隔汉江相望,突围部队需依赖船只渡江——但汉水江面已被钟鹏举舰队完全占据,突围部队既无足够战船,又无法在舰队的炮火覆盖下组织渡江(钟鹏举的水师战船配备火炮可直接轰击渡江船只)。

即便部分士兵泅渡,也会因体力不支或遭遇水师拦截而大量伤亡,能上岸的兵力寥寥无几。

樊城的“空虚”是假象。樊城是钟鹏举军的“后方基地”,可能有5000人,虽攻城主力(7000陆军、3000水师)在襄阳外城,但樊城城防本身并未削弱——城墙坚固,且钟鹏举的特种兵、骑兵团擅长城市防御与快速反击。

少帅突围部队上岸后,会陷入“攻城难、巷战险”的困境,既无法快速突破樊城城门,又会被城内守军分割包围,沦为火炮、弓弩的活靶子。

钟鹏举对樊城的防御应有预案,钟鹏举军深知“火炮阵地是核心”,必然会预判到我军可能的“围魏救赵”,提前在樊城部署预警哨(如汉水沿岸的了望塔、城内的巡逻队),一旦发现襄阳守军突围,可立即调动水师拦截、城内守军布防,让突围部队的行动完全失去突然性。

我军士气低落,突围难以形成战斗力。襄阳外城失守、内城遭炮轰,我军已陷入粮道被断、水源可能受威胁的绝境,士气本就低迷。此时强迫士兵突围反攻,相当于驱羊入虎口,士兵可能在渡江前就溃散,或在樊城作战时消极避战,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反攻力量。”

听完年青的参军李默的长篇大论,众人尽管心里不服,但也不好发作,毕竟似乎言之有理。

众人都望着陷于沉默的孔勍节度使。

在正面对抗完全无望时,军事将领的思维会本能地转向“奇计”、“险招”。历史上所有绝境翻盘的战例,几乎都带有强烈的冒险色彩。

“钟鹏举军此刻正志得意满,定然疏于防备。”“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他们绝想不到我们敢杀出去再杀回来!”这种对“出其不意”的迷信,暂时掩盖了对计划可行性的质疑。

作为指挥官,如果他们彻底承认“毫无希望”,那么指挥系统会瞬间崩溃。他们需要一个目标,哪怕只是幻想,来维持自己继续战斗的意志和指挥部队的功能。

堂内的众将可能会主动地、集体性地忽略计划的漏洞(如:2500人如何隐蔽?子时如何精准协调?面对敌军骑兵如何撤退?),而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偷袭成功”的那个美好幻象上。这是一种维持心理不倒的自我保护。

孔勍的沉默则是最深重的绝望和最美好的期待。

孔勍的沉默,比任何怒吼都更有力量。这沉默包含了:

作为父亲的悲痛,他瞬间明白,长子此举实为赴死,意在为自己争取时间,或以最壮烈的方式保全家族名誉。

作为统帅的清醒,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计划的成功率无限接近于零。但他不能戳破,因为这点虚假的希望,是此刻支撑着所有部将和军队的最后一口气。

无尽的疲惫与接纳,在绝对的悲剧面前,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他或许在心中已经接受了襄阳和他个人的命运,对儿子这飞蛾扑火般的决绝,他只能报以沉默的致意。

最美好的期待,他需要通过这次行动为襄阳军民打一针强心剂,他有能力反击。万一钟鹏举军疏忽大意了,孔继宣偷袭成功了,他剩下的三万人马即使趁势反击不成功,至少可以消耗敌军,再凭借坚固的城防坚守一段时间。

众将的“期待”,是一种在集体绝望中产生的非理性共识。它不是基于军事分析,而是源于人性在绝境中对“希望”的本能渴求,以及对主帅家族的忠诚与信赖。

这种扭曲的期待,使得这个悲壮的计划得到支持,并将整个襄阳守军的最后命运,意图寄托在了一次几乎注定失败的豪赌之上。

这一幕,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中最残酷的一面:当理性走到尽头时,支撑人们继续战斗的,往往是那些看似不理性的、源于情感和意志的力量。这也让孔继宣的突围和整个襄阳的结局,蒙上了一层更加悲壮的色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一颗水灵珠,驾驭全球海洋重生九零:腹黑辣妻宠上瘾太古圣尊长生异闻掌心雷明镜暗不治暴躁的爹,温柔的爸,和新生的他玄凰鉴傅先生,偏偏喜欢你港综:暴造金钱帝国,给佳欣送崽体坛全能天王重生之凤仪天下:宜修传我是全能大明星偏偏心动这个残王我罩了陆尘李清瑶全文免费阅读小说代号修罗最新章节灭世魔帝我一个道姑,怎么就成了皇后?机甲屠魔录
经典收藏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魅影谍踪锦衣黑明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天幕:带三国英豪征服地球穿越异世娶到美娇娘三国之佣兵天下医鸣惊仙北宋不南渡救命,系统要害我幕府将军本纪大唐唯一的剑仙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大汉奸臣他改变了法国东汉问鼎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回到明末做枭雄
最近更新大明,朱允炆我来了!汉末狂王吕布:开局狂虐刘备翰土惊尘我在明朝开连锁便利店山河劫之青云志拜师九叔降妖除魔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儒心弈世金瓶梅那些事大夏九皇子与紫微星宿传说:星辰归途录黄浦江的潮声桃花酒赠君,往愿君安康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侯府杂役秒变大佬三国:我在三国支教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天问:大秦末路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 不会低头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txt下载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最新章节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