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黑角楼的月芳菲

首页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朕大意了,科举状元是条咸鱼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食王传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北宋最强大少爷娘子不像话:妖孽殿下俏皮妃暴君登基横扫九州水浒话事人神探包公传奇朕只想做个昏君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黑角楼的月芳菲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全文阅读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txt下载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9章 太子已定,天下可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洪武十四年十月十五,应天府的晨光刺破云层,将奉天殿的琉璃瓦映照得熠熠生辉。这一日,是大明开国以来最为隆重的储君册封大典——朱元璋将正式册立燕王朱棣为皇太子,燕王妃徐妙云为太子妃。自天幕披露靖难战局以来,朝堂内外悬而未决的储位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天还未亮,奉天殿外的广场上已挤满了文武百官。他们身着朝服,按品级排列,神色肃穆中带着几分期待。武将班首,徐达、李文忠、傅友德等开国勋贵挺胸而立,目光不时望向殿门方向;文臣队列,李善长、宋濂、陈迪等文官手持笏板,低声议论着今日的大典,眼中满是对新太子的敬畏。

燕王府内,朱棣正对着铜镜,由内侍为他穿戴太子冕服。玄色的冕服上绣着九章纹,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依次排列,象征着太子的威仪;头顶的九旒冕冠垂着珍珠串,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遮住了他眼中的复杂神色。

“殿下,冕冠戴好了。”内侍恭敬地说道,后退一步,垂下头颅。

朱棣抬手扶了扶冕冠,看着镜中身着太子冕服的自己,心中五味杂陈。从燕王到太子,这条路他走得太过艰难——白沟河的尸山血海,东昌之战的丧将之痛,夹河、藁城的浴血拼杀,再到如今的储位加身,每一步都踏在刀尖之上。他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徐妙云,轻声道:“妙云,今日过后,你就是太子妃了。”

徐妙云身着淡紫色的妃嫔朝服,正由侍女为她整理裙摆。听到朱棣的话,她抬起头,眼中满是温柔,这种时候,无需多言,这是他们之间最大的默契。

侍女为徐妙云戴上凤钗,轻声道:“太子妃,妆容与服饰都已备好,可以出发了。”

朱棣点了点头,伸出手,与徐妙云相握。两人并肩走出燕王府,门外早已备好太子仪仗——十六人抬的明黄轿辇,前后簇拥着锦衣卫与东宫侍卫,旌旗飘扬,锣鼓震天。街道两旁,百姓们早已挤满了道路,见太子仪仗经过,纷纷跪地高呼:“太子千岁!太子妃千岁!”

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应天府的上空。朱棣坐在轿辇中,掀开轿帘,看着跪地的百姓,心中暗下决心:日后定要励精图治,让大明百姓安居乐业,不辜负这份拥戴。

辰时三刻,太子仪仗抵达奉天殿外。朱棣与徐妙云下轿,在内侍的引导下,缓步走向奉天殿。殿内,朱元璋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上,马皇后陪在一旁,神色欣慰地看着两人。

“太子朱棣、太子妃徐氏到——”内侍高声唱喏,声音穿透大殿,传遍广场。

朱棣与徐妙云走到殿中,停下脚步,对着朱元璋与马皇后行三拜九叩大礼:“儿臣(臣妾)参见父皇母后(父皇母后),愿父皇母后(父皇母后)圣体安康,万寿无疆!”

朱元璋点了点头,语气威严却带着几分温和:“起来吧。今日是你册立为太子的日子,也是咱大明的大事。”他抬手示意内侍,“宣旨。”

内侍捧着圣旨,走到殿中,展开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昔者天命归于大明,咱承天应命,统御四海。然储君乃国之根本,社稷之基石,不可久虚。燕王朱棣,智勇双全,人品贵重,深肖朕躬,英武果敢,有圣贤之资,具帝王之相。今册立朱棣为皇太子,正位东宫,总领百官,代掌朝政;燕王妃徐氏,贤良淑德,恭谨持重,堪为太子妃,辅佐东宫,母仪天下。布告天下,咸使闻之。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内侍将圣旨递到朱棣手中。朱棣双手接过,再次叩拜:“儿臣谢父皇隆恩,定当不负父皇所托,守护大明江山,造福天下百姓!”

徐妙云也随之叩拜:“臣妾谢父皇母后隆恩,定当谨守妇道辅佐太子。”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好!起来吧。今日是大喜的日子,百官可有贺词?”

徐达率先出列,手持笏板,躬身道:“陛下,太子殿下智勇双全,战功赫赫,实乃储君的不二人选。臣代表武将百官,恭贺陛下册立太子,恭贺太子殿下正位东宫!愿我大明在陛下与太子殿下的治理下,国祚绵长,四海升平!”

李善长也随之出列,躬身道:“臣代表文臣百官,恭贺陛下与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不仅勇武过人,更懂得体恤百姓,重视吏治,日后定能成为一代明君。臣等定当尽心辅佐太子殿下,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武百官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高呼:“恭贺陛下!恭贺太子殿下!恭贺太子妃殿下!愿大明国祚绵长,四海升平!”

声音震天动地,回荡在奉天殿内外。朱元璋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站起身,走到朱棣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棣儿,从今日起,东宫的担子就交给你了。好好干,不要让咱失望。”

朱棣郑重地点头:“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马皇后走到徐妙云身边,拉起她的手,温和地说道:“妙云,东宫事务繁杂,你要多费心。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说。”

徐妙云恭敬地答道:“谢母后关怀,儿媳定当尽力。”

大典结束后,百官在奉天殿外的广场上列队,恭送太子与太子妃前往东宫。蓝玉走到傅友德身边,低声道:“如今太子册立,储位已定,咱们这些武将也能安心了。太子殿下有勇有谋,又是魏国公的女婿,不会像陛下那样,日后定会重用咱们这些武将,也不会像建文那样,只听文官的谗言。”

傅友德点了点头,语气带着几分欣慰:“是啊。之前我还担心能不能寿终正寝。现在好了,太子殿下勇武但不失仁慈,比之陛下有过之而无不及。日后征讨云南,我也能安心出征了。”

王弼也凑了过来:“太子殿下确实有本事,白沟河、夹河、藁城三战,打得建文的军队落花流水。不过,他当了太子,可不会忘了咱们这些开国勋贵。也不会像陛下那样猜忌咱们,咱们只要恪尽职守,就能安享富贵。”

徐达瞪了他一眼:“你少胡说!太子殿下不是那样的人。只要你有能力,老实本分,好好为大明效力,不欺压百姓,太子殿下自然会重用你。”

王弼撇了撇嘴,不再说话,但心中却暗暗打定主意:日后定要在太子面前好好表现,争取封一个国公,到底叫什么呢,梁国公还是定国公。

文臣队列中,李善长看着太子的仪仗远去,对身边的陈迪道:“太子殿下勇武果敢,尚武但不抑文。之前我还担心殿下会偏袒武将,压制文臣,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太子殿下和陛下终究是不同的。看样子,咱们的好日子到了。”

宋濂摇了摇头,语气带着几分谨慎:“太子殿下虽尊重文臣,但也不是轻易会被左右的人,当今的太子殿下是最像陛下的皇子。他有自己的主见,自己认定的事,任何人都改变不了。”

陈迪也附和道:“宋大人说得对。太子殿下在凤阳布衣耕作了数年,深知民间疾苦,也明白朝堂的弊端。可不是像建文陛下那样养在深宫不识五谷的皇帝,想要骗他,呵呵,只怕后果比骗了陛下还要严重。”

文臣们纷纷点头,心中对朱棣多了几分敬畏。他们清楚,这位新太子与建文、与前太子都不同,他是魏国公的女婿,淮西诸将在看到他的能力和胸襟之后就坚定不移站到他那边,他不像建文他更懂得百姓疾苦,若是得罪了他,绝不会有好下场。

太子与太子妃的仪仗抵达东宫时,东宫的官员早已在门口等候。东宫的布局与皇宫相似,却少了几分威严,多了几分雅致。正厅名为“文华殿”,是太子处理朝政的地方;后殿名为“慈宁宫”,是太子妃居住的地方。

朱棣走进文华殿,坐在殿中的宝座上,看着下方的东宫官员,语气威严:“今日起,东宫正式理事。孤奉父皇之命,总领百官,代掌朝政。你们都是东宫的官员,日后要各司其职,尽心尽力,不得有丝毫懈怠。若是敢贪赃枉法、玩忽职守,休怪孤不客气!”

东宫官员纷纷跪倒在地:“臣等谨遵太子殿下教诲!”

与此同时,徐妙云正在慈宁宫打理东宫的内务。她召集东宫的女官与宫女,温和地说道:“东宫是太子殿下处理朝政、居住生活的地方,事务繁杂,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本宫只有一个要求:各司其职,谨守本分,不得搬弄是非,不得私自结交外臣。若是有人阴奉阳违,严惩不贷。”

女官与宫女们齐声应道:“奴婢谨遵太子妃殿下教诲!”

徐妙云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今日起,每日的膳食、服饰、礼仪等事务,都要按规矩来。太子殿下日理万机,饮食要清淡一些,殿下偏爱北方饮食,东宫膳食要多些北方菜系,服饰要得体庄重。若是有什么问题,及时向咱汇报。”

她看向为首的女官:“你负责膳食与服饰,每日将菜单与服饰清单报给咱过目。”

女官躬身道:“奴婢遵旨。”

处理完内务,徐妙云来到文华殿,见朱棣正在批阅奏折,便轻手轻脚地走到他身边,为他倒了一杯热茶:“夫君,辛苦了。先喝杯茶,休息一下吧。”

朱棣抬起头,看着徐妙云,眼中满是温柔:“还是你体贴。这些奏折都是各地送来的军情与民情,需要尽快处理。”

徐妙云坐在他身边,轻声道:“夫君也不必太过劳累。身体是根本,若是累垮了,怎么处理朝政,怎么守护大明?”

朱棣握住她的手,笑道:“有你在身边,我就有动力。对了,今日大典上,父皇私下跟我说,让我多关注江南的吏治。江南是大明的财赋重地,可近年来,地方官员与当地的士绅乡贤富商勾结,贪赃枉法,百姓怨声载道。父皇让我暗中调查,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徐妙云点了点头:“江南的问题确实严重。之前建文就是因为太过信任江南的文官,才会被他们蒙蔽,做出许多错误的决策。夫君暗中调查时,要小心行事,不要打草惊蛇。”

朱棣赞同道:“你说得对。我打算让朱能暗中派人去江南,收集官员贪腐的证据。等证据确凿后,再一举拿下,震慑江南的世家与官员。”

与东宫的热闹不同,吴王府内一片冷清。朱标坐在庭院中的石凳上,看着手中的太子册封大典的旨意,神色落寞。吕氏站在他身边,手中拿着一件刚绣好的锦袍,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

“殿下,今日是新太子的册封大典,咱们虽然不能去现场,但也该派人送去贺礼。”吕氏轻声说道,语气带着几分无奈。

朱标摇了摇头,苦笑道:“送什么贺礼?如今他是太子,我是吴王,咱们早已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了。送去贺礼,只会让他觉得孤在讨好他。”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自嘲:“之前我还以为,父皇会念及父子之情,给我留几分颜面。可今日大典,父皇连邀请我去现场的意思都没有,显然是不想让我这个废太子出现在众人面前,给新太子添麻烦。”

吕氏沉默了片刻,低声道:“殿下,事已至此,咱们也只能接受现实。只要雄英允炆能平安无事,咱们就算住在这吴王府里,也没什么不好。”

提到儿子朱允炆,朱标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是啊,只要雄英能平安,我什么都不在乎。希望老四当了太子后,能念及兄弟之情,不要为难雄英。”

吕氏心中却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她想起今日在街头看到的太子仪仗——朱棣身着太子冕服,身姿挺拔,眼神锐利,那份帝王的威仪,让她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她又想起往日在东宫时,朱棣与徐妙云抚琴看书的场景,心中满是妒忌与羡慕。吕氏正想着,一阵微风吹过,吹乱了她的发丝。她下意识地抬手整理,目光却又不由自主地落在手中的锦袍上。这锦袍本是为朱标所绣,可此时她却觉得,若是穿在朱棣身上,定是别有一番风采。

朱标见她神情恍惚,关切地问道:“爱妃,你怎么了?可是累了?”吕氏回过神来,强颜欢笑道:“没事,只是有些走神罢了。殿下,咱们还是早些歇息吧。”

“殿下,我有些不舒服,先回房休息了。”吕氏连忙低下头,避开朱标的目光,转身走进房间。

回到房间,吕氏靠在门上,大口地喘着气。她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滚烫滚烫的。“为什么一想到他,我就会这样?”她在心里一遍遍问自己,却得不到答案。她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

夜晚,吕氏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朱棣的身影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她甚至开始幻想自己若是能嫁给朱棣,哪怕是侧妃,与朱棣相伴的情景。她的心跳愈发加快,思绪也更加混乱了……

傍晚时分,朱棣回到奉天殿,向朱元璋汇报东宫的事务安排。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听着朱棣的汇报,点了点头:“你安排得很妥当。不过,有件事,咱要提醒你。”

朱棣恭敬地说道:“请父皇示下。”

“江南的吏治问题,你要尽快解决,但也不能操之过急。”朱元璋语气严肃,“江南的世家势力庞大,盘根错节,若是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叛乱。你要暗中调查,收集证据,等时机成熟后,再一举拿下。不要像建文那样,刚愎自用,贸然行事。”

朱棣点了点头:“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朱元璋继续说道:“还有,你当了太子,身边会有很多人巴结你,给你送礼,拉拢你。你要记住,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礼物,更不要培植自己的势力。咱知道你有能力,但也不能恃宠而骄。大明的江山是朱家的,是咱打下来的,明白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长夜行重生之征战三国末世来临:开局强化蜡烛对抗诡异萌妻大神:溥少,强势宠赵原柳莎免费阅读全文最新章节灭世魔帝港综:暴造金钱帝国,给佳欣送崽明镜暗不治武灵圣尊独尊星河无敌仙帝重生都市寻情仙使月明南天偏偏心动鬼市玄医传人我的绝色女邻居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最强皇道系统之召唤诸神体坛全能天王女配一摆烂,运气好没边
经典收藏谍战从特工开始北宋不南渡烽火淞沪他改变了法国幕府将军本纪让你从军,你竟成了异姓王?刺客信条:梦华录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九灵帝君辛亥大英雄大秦反贼开局替刘邦赴鸿门宴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天幕放映:在二战前,放二战历史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三国之佣兵天下
最近更新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梁朝九皇子抗倭战神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缔王志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楚汉争霸演义金瓶梅那些事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南诏残魂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李世民重生水浒工科大明大明金算盘双生龙影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黑角楼的月芳菲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txt下载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最新章节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