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李建安率领工部一行官员,赶往河南。
李建安擅长骑马,赶路很快。苦了工部的官员,只好马车加快,颠簸得骨头都要散架了。
一路上,李建安沿着黄河视察堤坝,每一段都非常牢固,可以说是百年工程。
李建安放心了,历来华夏的苦难,总少不了黄河的身影。
黄河安全了,内忧少了一大半。
到达开封后,张若麒和李建安好友相见,格外欢喜。
二月初三,李建安参加黄土庙和千秋功德碑奠基仪式,亲自填土。
黄河的事情算是功德圆满。
李建安没有在河南久留,看完黄河就直接回京了。
回京路上,李建安一行人不断听说发财故事,有些狩猎队已经从东北回来了,有人貂皮丰收,有人鹿茸满获。
听说有些狩猎队深入北海以北,专门打击俄国定居点,抓获不少俄女。李建安没有亲眼所见,也就不去管了。
二月十三,李建安回到京城,并未引起多少关注。
次日,李建安去行署办公,听说一件大事。
就在本月初七日,南京传来消息,筹备已久的金陵大学开业了!
金陵大学是黄宗羲主推的项目,他利用复社的影响力,在原来南京贡院的基础上,由江南教育界出人出力,创办了金陵大学。
金陵大学有经济,数学、律法、地理、逻辑、工程、造船等众多专业,计划首批招生960人。
金陵大学的创办,标志着科举改革的成功,是无数人为之努力奋斗的结果。
李建安发表京华日刊发表贺词,并汇去六两银子的礼金。
南方的教育走在前面,让李建安和京城教育界倍感压力。
顾炎武、董福、孔维生、谷兆丰等京师教育家四方奔走,倡议建立京师大学。
经过一个月紧锣密鼓的准备,三月十七日,京师大学在原来国子监的旧址,成功创立!
京师大学的课程全面模仿金陵大学,首批招生也是960人。
四月初一,学生招满,举办创校开学仪式。
李建安发表了《百年树人》的演讲,被京华日刊全文刊发,反响强烈。
唯一遗憾的是,960位新生中,只有7个女生,远远低于金陵大学33位女生。
四月初三,沈志祥忽然抵京,专门去李府拜见李建安。
李建安在客厅招待他,问他来意。
沈志祥笑道;“总理大人,我这次来,是为了蒸汽机的事情。”
李建安心里一惊,没想到消息走漏了,连沈志祥都知道了。
早在六年前,李建安还是副总理的时候,他凭借记忆和技术,就把蒸汽机的图纸研究出来了。
为了研制蒸汽机,李建安特意让李二叔秘密寻找人才,组建研发队伍。
四年前李氏机械创立,一直都是三条线工作,自行车和日用品生产归李巴山,军工生产李建业管理,蒸汽机的研制工作是李二叔在领导。
研制蒸汽机,机械原理方面不难,难的是材料。
因为没有橡胶,李二叔在李建安的指导下,寻找各种代替材料,最后选定一种树脂混合物,基本能做到密封和柔韧。
两年前,蒸汽机第一台样机定型。李氏机械专门买下一泊大湖,用来实验舰载蒸汽机。
一年前,小型蒸汽机开始量产,目前已经生产二十三台,全部都是二百马力的。
就在年前,大型蒸汽机已经出了样机,高达震撼人心的九百马力!
蒸汽机一直是李氏集团的核心机密,没想到还是泄露了。
李建安问沈志祥;“你是怎么知道的?”
沈志祥笑道;“没有不通风的墙,何况京城人多眼杂,各路探子比鬼都多,我知道不稀奇。”
李建安没有追着不放;“你问蒸汽机干什么?”
沈志祥陪着笑;“是我二叔想问问,总理对这些蒸汽机,打算如何使用?”
李建安知道他话里有话,不过自己的东西,主动权在自己,于是说道;“小型蒸汽机,先卖给运河商船,这样免去拉纤辛苦,还能提高速度,增加运力。”
沈志祥又问;“那台大的呢?”。
李建安警惕起来;“这就不关你的事了。”
沈志祥道;“是不是配给长江造船厂那艘大舰。”
李建安心想;“长江造船厂有沈世魁的股份,有他们沈家的人。那艘大舰设计之初就没有风帆,建造过程瞒不住人,沈志祥果然聪明。”
李建安道;“你既然都知道,有什么说法?”
沈志祥笑道;“如今海运的情况,您了解多少?”
李建安板着脸;“南方有郑家,北方不是有你们和林家吗?”
自从新朝以来,经济发展,京杭大运河的运力已经捉襟见肘。
尤其运河每年冬季枯水停运,就需要海运补充了。
现如今大明朝的海运,南方有郑家,北方主要是林家和沈家。
这里的林家是指靖海卫的林书和,当年在靖海卫时,他是李建安的副千户。
李建安入驻京城后,林书和眼光独到,没有把林家的产业迁过来,而是接管了靖海卫的海运。
靖海卫有现成的码头。东北局势稳定后,李建安为了开源节流,把靖海水师变成军民两用。没有战事的时候,靖海水师由林家代为商管。
这样靖海水师的费用有了,李建安每年还能收到一笔可观的租船费。
林家的海运线路南起上海,北到天津。
从天津到朝鲜到辽东的线路,则是由沈世魁的东江镇把持着。他们一直有自己的船队,大小船只不缺的。
去日本的线路,朝廷和郑芝龙签了协议,一直由郑家把持。
林家为了更好做生意,已经与沈家联营。
两家秘密组建了一支船队,这两年常去日本走私,赚了不少。
郑芝龙知道这个船队,不过碍于李建安的情面,他没有深究。
这些李建安都是知道的,所以对沈志祥没有好脸色。
原本李建安没机会敲打沈家,沈志祥送上门来,他就不客气了;“我听说你们去日本走私,都运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