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许师傅来啦,快请进。”
许大春和王颖刚推着自行车来到门口,就被保卫科认出来了。
许大春都懵了,他不是只来过一次么,怎么都这么久了还能认的出来?这小子认人脸有点儿厉害啊。
客套了几句之后,许大春在保卫科热情的迎接下走进了大门。
在外面的时候还只是听起来热热闹闹,进来之后他才知道什么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整洁干净的厂区,停放的井然有序的车辆,严格的分为了待修区、初检区、待取区。
旁边的几个大开门的厂房大门上方挂着铁牌子,上边分别写着一号检修车间、二号检修车间、三号检修车间、四号。。。
足足十个检修车间,场面颇为壮观,如果说每个车间每天能修三辆车,那一天就是三十两,一年最少一千辆。
当然了,是不能这么算的,有些车一天是修不好的甚至等零件要十天半个月的,有的车可能一会儿就弄完了。
而且这里可不仅仅是维修车辆,各种农机、车床、拖拉机等等,但凡跟机械有关的东西,就没有这里不修的。
而且听着保卫科在旁边的介绍,他们这里不但接取维修任务,如果什么地方有东西坏了,但是还没有车辆给送过来,一个电话打过来,他们还会派师傅派车前往。
师傅当然是为了尽量当场把机器修好,如果修不好的话,就拉回来。
车辆自然是专门的外派车,上边还带自卸吊的,虽然没有后来那么先进,绝大部分调整方向和其中的工作都还需要手动完成,但是在现在这个年代,应付一些小型机械已经足够了。
代价就是需要耗费不少的力气,但是,这个年代的工人老大哥和农民兄弟们,最不缺的就是力气,就是干劲儿,就是人手。
不就是千八百斤的东西嘛,不就是一两千斤的一个小小的机器,随便摇几个人喊着号子唱着歌就搞定了。
参观过一圈之后,许大春都要哭出来了,这可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六十年代啊,而且还是特殊时期,竟然还能有工厂有工人保持如此上进的干劲儿,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个小奇迹。
“你们太伟大了。”
许大春激动的握着前来迎接的李厂长的手剧烈的晃悠着。
原本油头粉面但是现在一脸慈祥和睿智的李厂长被许大春激动的手握的生疼,但是他一点都没有生气的意思。
他能看得出来,许大春是真心实意的在夸奖他们,也是真心实意的激动,毕竟眼眶里含着的泪花做不了假。
“不是我伟大,是工人兄弟们伟大,是他们亲手缔造了这里。”
王颖作为一个文科生,理解不了这些男人的感情和机械的魅力,但是理科生出身的厨师许大春能理解,他大概了解中国的工业史,知道是这个年代的工人一锤子一榔头敲出了未来几十年的盛世中华,是这个年代的农民一镐头一铁锹挖出了几十年后的丰衣足食。
“时间还早,先到我办公室坐一会儿吧。”
“不了,我在厂子里转一转,好好欣赏一下工人老大哥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