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兄弟二人争执不休时,广场上的局势再次升级。
谢玄率领鸽营精锐穿梭在混乱的人群中,玄色劲装的身影如同鬼魅。
手中短刃劈开拥挤的人潮,高声喊道。
“大家听着!李渊父子狼子野心,竟敢篡权夺位!如今捧着的所谓传国玉玺,不过是蒙蔽天下的假货!”
他的声音清亮,借着风势传遍广场每个角落。
鸽营影卫们纷纷附和,将事先誊抄的 “伪玺罪状” 传单撒向人群。
白纸黑字落在百姓手中,瞬间点燃了潜藏的不满。
“裴大帅在洛阳拥兵百万,麾下猛将如云,如今已整兵待发,不日便会率军入关,为大家主持公道!”
谢玄猛地挥出短刃,斩断一根掉落的仪仗旗杆。
“打倒李唐!还我隋室!”
话音刚落,人群中突然响起一声震耳欲聋的附和。
“打倒李唐!还我隋室!”
虎营都统伍奔手持双刀,刀身泛着嗜血的寒光。
率领虎营精锐在人群中硬生生开辟出一条通路,脚步踏过之处,躲闪不及的唐军士兵被砍得连连后退。
“李家父子窃国盗名,拿个假玉玺就想糊弄天下人?”
伍奔双刀交错,劈飞一枚迎面而来的盾牌,声如洪钟。
“我们要真玉玺!要隋室正统!”
百姓们本就因乱世流离失所,对骤然掌权的李家父子心存疑虑,此刻被影卫这番极具煽动性的言辞点燃了积怨。
有人想起之前还算安稳的日子,对比如今的兵荒马乱,顿时悲愤交加。
有人看着广场上影卫与唐军的厮杀,又瞧见散落的 “伪玺罪状” 传单,瞬间信以为真。
“假玉玺?他们这是要骗尽天下人啊!”
“打死这些篡权者!还我们一个太平天下!”
愤怒的嘶吼此起彼伏,百姓们不再奔逃。
纷纷弯腰捡起地上的石头、断裂的棍棒,甚至还有人抄起路边茶摊的陶碗、酒坛,朝着高台方向的唐军和李家亲信狠狠砸去。
密集的杂物如雨点般落下,唐军士兵猝不及防,不少人被砸中头盔,发出沉闷的声响。
还有人被陶碗碎片划伤脸颊,鲜血直流。
原本还算规整的防线,在百姓的怒火与影卫的冲击下,彻底变得摇摇欲坠。
而另一边,鸽营都统苏墨早已借着混乱的掩护,如同狸猫般潜入宫城。
他身着一身偷来的太监服饰,低眉顺眼地避开巡逻的宿卫。
按照原定计划,直奔存放登基礼仪文书的偏殿。
殿内值守的小吏正惊慌失措地收拾文书,见苏墨进来,刚要询问,便被苏墨手中的短刃抹了脖子。
苏墨没有丝毫犹豫,从怀中掏出火折子,点燃了殿内的帷幕。
干燥的丝绸瞬间燃起熊熊大火,火焰顺着梁柱蔓延,很快便吞噬了整座偏殿。
“轰” 的一声,屋顶的瓦片在烈火中爆裂,浓烟滚滚直冲天际,与广场上的尘埃交织在一起,遮天蔽日。
宫城宿卫见状,顿时乱了阵脚。
“失火了!快救火!”
带队的校尉嘶吼着,原本负责守卫宫城要道的宿卫们,纷纷提着水桶、扛着云梯冲向火场。
原本严密的宫城防御,瞬间在偏殿方向出现了一道巨大的缺口 。
这正是影卫早已计划好的退路,火光与浓烟,成了他们最好的掩护。
与此同时,渭水河畔的旷野上,霍去病率领五百轻骑如同离弦之箭,突袭了李世民麾下玄甲军的粮草大营。
玄甲军虽精锐,却不料影卫会绕开正面战场,直捣后路。
霍去病手持长枪,率先冲破营门,轻骑们纷纷点燃火把,朝着堆积如山的粮草垛扔去。
“放火!烧光他们的粮草!”
霍去病一声令下,火光瞬间照亮了渭水夜空。
玄甲军将士急忙反扑,与影卫轻骑展开厮杀,刀枪碰撞声、战马嘶鸣声不绝于耳。
虽然影卫轻骑人数有限,不可能重创玄甲军,但熊熊燃烧的粮草大营已然让李世民首尾难顾 。
前线大典混乱,后路粮草告急,两处烽火同时燃起,饶是李世民素有谋略,此刻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高台之上,李渊望着眼前火光冲天、民怨沸腾的乱局,脸色铁青如铁。
他深知,这场精心筹备的登基大典已经彻底无法继续,若再迟疑,恐怕会生出更大的祸端。
他当机立断,对身旁的宿卫统领厉声吩咐。
“快!护送陛下前往后宫偏殿,无论如何,今日必须登基!”
“再调城外重兵火速进城,不惜一切代价,镇压这些乱民和刺客!”
“遵旨!”
宿卫统领不敢怠慢,立刻率领一队精锐宿卫簇拥着杨侑,朝着后宫方向狂奔而去。
沿途的宫女、太监们吓得魂飞魄散,纷纷丢弃手中的器物,蜷缩在墙角躲避。
宫殿内的烛火被奔跑的气流吹得摇曳不定,明明灭灭的光影映在众人脸上,像是一场荒诞至极的闹剧。
后宫偏殿内,陈设简陋得与皇城前的高台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没有繁复的礼乐仪仗,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只有一张普通的木椅孤零零地放在殿中。
墙角蛛网遍布,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霉味。
杨侑被两名宿卫按在木椅上,他身形单薄,脸上却不见丝毫慌乱,只是平静地看着李渊手持那方伪造的玉玺,一步步走向自己。
“陛下,事不宜迟,速速登基!”
李渊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急迫与野心,他不由分说地将假玉玺强行按在杨侑的手中,力道之大,几乎要捏碎杨侑的手掌。
杨侑看着李渊眼中的贪婪与慌乱,心中冷笑不已 。
这李家父子费尽心机,最终却只能在这破败偏殿中草草完成篡位之举,何其讽刺。
但他深知此刻不是反抗的时候,只能顺水推舟,握紧了那方冰冷的假玉玺。
没有百官朝拜,没有万民欢呼,甚至连基本的礼乐都没有。
殿内只有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等寥寥几位李家亲信。
杨侑举起假玉玺,声音平静得不起一丝波澜,却清晰地传遍殿内每个角落。
“朕,杨侑,承继大统,即日起,改元义宁。”
话音刚落,李渊率先伏跪于地,身后众人紧随其后,齐声高呼:“陛下万岁!”
然而,那整齐的跪拜声里,没有丝毫对君主的敬畏,只有掩饰不住的慌乱 。
宫外的厮杀声、百姓的怒吼声、火光燃烧的噼啪声犹在耳边。
更有难以抑制的野心,如同暗潮般在每个人眼底翻涌,昭示着这场仓促而荒诞的登基,不过是李唐篡隋的一个冰冷注脚。
偏殿外,浓烟依旧滚滚,混乱仍在继续。
而这方小小的偏殿内,一场改变天下格局的 “登基大典”,就这样草草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