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酷暑,荆楚大地热浪翻滚。省委大院里的老槐树纹丝不动,知了声嘶力竭地鸣叫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闷热。
组织部大楼内,宋江刚刚结束一场干部考察会议,回到办公室。空调的冷气让他稍稍舒了口气。
这两个月来,他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全省空缺的岗位需要填补,干部调整方案需要细化,每一次人事变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
办公桌上,一份刚送来的文件引起了他的注意,宋江接过文件,只看了一眼标题,神色顿时凝重起来——《关于深化党政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他快速浏览内容,越看眉头锁得越紧。
“精兵简政...”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份文件的力度远超预期,不是小修小补,而是要对现有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电话突然响起,是省委书记王维波的秘书:“宋部长,书记请您马上到他办公室一趟,省长也在。”
王维波的办公室宽敞简朴,墙上挂着全省地图,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各类政策文件和理论着作。
此时,这位封疆大吏正站在窗前,望着窗外被烈日炙烤的大地,背影显得有些沉重。
省长李平江坐在沙发上,手中拿着那份文件,眉头紧锁。
“书记,省长。”宋江进门打招呼。
王维波转过身,脸上带着少有的愁容:“宋部长来了,坐吧。文件看过了?”
“刚看完。”宋江在李平江旁边的沙发坐下,“力度很大。”
“何止是大,”李平江接过话,“这是要动大手术啊。有些部门成立几十年了,说撤就撤,说并就并,难度可想而知。”
王维波回到办公桌后的椅子上坐下,双手交叉放在桌上:“中央的决心很明确,我们必须坚决执行。但怎么执行,需要慎重考虑。今天找你们来,就是要商量一个初步方案。”
他顿了顿,继续说:“中央文件明确要求,职能重叠的部门要合并,两个或多个部门可以合成一个。我粗略算了一下,按照这个标准,我们省直机关至少有三成部门需要调整。”
办公室里一片沉默。三成部门的调整,意味着数以千计的干部需要重新安置,无数既得利益将被打破,这其中的阻力可想而知。
“改革总要触及利益,”宋江打破沉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设计改革路径,最大限度地减少阻力,确保平稳过渡。”
李平江点头表示同意:“宋部长说得对。但我担心的是,这次改革正值全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稳定和发展。”
“这就是问题的难点所在。”王维波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步,“既要坚决推进改革,又要确保工作不受影响。中央明确由我们省作为试点之一,这是对我们的信任,也是考验。”
他突然停下脚步,目光落在宋江身上:“宋部长,中央领导特别提到,由你牵头负责我省的改革方案制定与落地。”
宋江心中一震。这个担子之重,超出预期。机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干部安置问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书记,省长,这个任务责任重大,我担心...”
“我们知道有难度,”王平江打断他,“但组织部长这个位置,没有人比你更了解全省的干部情况和机构设置。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王维波回到座位,语气凝重:“这次改革,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而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我们要通过这次改革,解决长期存在的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效率不高的问题。中央的要求很明确——精兵简政,提高效率。”
他从文件夹中抽出一份材料:“我让研究室初步梳理了一下,问题最突出的有几个领域:农业农村管理、市场监管、文化旅游、自然资源管理等。比如,农业部门有农业农村厅,但林业、水利又是独立部门;市场监管方面,工商、质监、食药监虽然已经合并,但与发改委的价格监督、商务厅的流通管理仍有职能交叉。”
宋江认真记录着,脑中已经开始构思改革方案的框架。
“书记,我认为改革要分步推进,”宋江提出自己的想法,“首先是全面摸底,搞清楚每个部门的职责、编制、实际工作情况;其次是科学设计,根据职能相关性进行合并重组;最后是平稳过渡,妥善安置干部。”
李平江补充道:“还要考虑省市县联动改革。如果只改省一级,下面不动,就会形成‘头小身子大’的怪相。但市县两级的改革,又必须给予一定的自主权,不能一刀切。”
“省长的提醒很重要,”宋江点头,“我建议成立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书记和省长担任组长,相关常委作为成员,办公室设在组织部,负责具体工作。”
王维波思考片刻,表示同意:“这个安排可以。但我要强调一点,改革方案必须科学合理,不能为了合并而合并,要真正从提高效能出发。”
他拿起茶杯,呷了一口已经凉掉的茶,继续说:“我知道,这段时间组织部已经连续作战,干部调整工作刚刚告一段落。但现在又要挑起更重的担子,辛苦你们了。”
“书记言重了,这是我们的职责。”宋江说。
“好,那我们就这么定下来。”王维波一锤定音,“宋部长,你抓紧时间拿出一个工作方案,包括领导小组成员建议、时间节点、工作步骤等。下周常委会专题研究。”
这次改革,将是他任职组织部长以来面临的最大考验。不仅因为改革本身的复杂性,更因为这将触及太多人的利益。
他想起了两个月前在阳城的经历。顾怀仁事件虽然已经处理,但背后反映的正是机构职能交叉、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如果当时职责明确,监管到位,或许就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
刚出办公室手机震动起来,是兰仕林的来电。宋江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宋部长,听说中央下了机构改革文件?”兰仕林直入主题。
“是的,省长。我刚从书记那里回来。”
“你怎么看?”兰仕林问。
“大势所趋,必须推进。”宋江回答简洁。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然后说:“我支持改革。但有一点,省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不能削弱,这是底线。”
“请省长放心,改革是为了强化核心职能,提高效率,不是简单做减法。”宋江说。
挂掉电话,宋江若有所思。兰仕林的态度比他预想的要积极,这或许是好事。但他也明白,不知道兰仕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是借机修复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