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瑟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浮现出的画面。她清晰地听到皇额娘说道:“景瑟啊,如果有那么一天,你真的走投无路、毫无退路可言时,一定要去寻找你的令娘娘。只有她,才能告诉你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尽管亲眼目睹这一幕让景瑟心中的疑虑稍稍减轻,但对于那块神秘玉佩的好奇却愈发强烈起来。她始终无法释怀,总想弄清楚其中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终于,在某一天,当景瑟漫步于御花园时,恰巧撞见刚刚上完香归来的慧贵妃。只见她胸前佩戴着一枚与令贵妃一模一样的玉佩,光芒闪烁间透露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景瑟心头一震,不由自主地上前几步,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姐姐,您这块玉佩……可否也是从皇额娘那里得来?”慧贵妃显然有些惊讶,不过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微笑着点了点头,并轻声解释道:“不错,此乃当年皇后娘娘临终前所赐之物。她特意命人为我们后宫诸人精心铸造而成,期望日后见到此物,能念及昔日姐妹们的情分,多加照拂彼此。尤其是皇后娘娘留下的子女们,更需得到大家的关照。”
闻听此言,景瑟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汹涌澎湃的情感浪潮。原来,皇额娘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念念不忘对自己和哥哥弟弟的关爱和呵护!她用心良苦地安排一切,只为确保自己和哥哥弟弟在未来可能遇到困境时有所依靠。而此刻,手中紧握的玉佩仿佛化作一股温暖的力量,源源不断地传递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给予她无尽的勇气和信心。
慧贵妃看着景瑟那憔悴不堪、满脸愁容的模样,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怜悯之情。毕竟,景瑟也是在她眼皮底下一点点地成长起来的啊!于是,她轻声安慰道:“景瑟啊,莫要忧心忡忡了。这宫廷之中,既有圣上坐镇,又有本宫和令贵妃护着,必定会保得永棕平安无事的。”
景瑟微微颔首,表示知晓,但眼眶却渐渐湿润了起来,哽咽着说道:“谢过慧娘娘关怀备至,儿臣自然懂得这个道理。然而,儿臣每每念及未能见得皇额娘临终前的最后一面,便深感无尽的憾恨与失落……”
慧贵妃轻轻叹了口气,拍了拍景瑟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劝慰道:“孩子,人生在世,谁能没有些许遗憾呢?但切不可被这些遗憾所羁绊束缚住了手脚。你需牢记,你乃是皇后娘娘膝下独女,亦是她在弥留之际倾尽所有也要守护周全之人呐!”
景瑟听闻此言,泪水愈发汹涌如决堤之水般奔涌而出,泣不成声地道:“儿臣晓得,可每每想起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心如刀绞,那种痛楚简直难以言喻......”
慧贵妃将景瑟揽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背,说道:“莫再伤心,皇后娘娘若泉下有知,定不愿见你如此消沉。如今你要坚强起来,守护好自己,也是对皇后娘娘的一种告慰。”景瑟努力止住泪水,抬起头来,眼神逐渐坚定。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匆匆跑来,在慧贵妃耳边低语了几句。慧贵妃脸色微变,随即镇定下来,对景瑟说道:“景瑟,本宫有些要事需去处理。你放宽心,有什么事随时来找本宫。”景瑟福身行礼,“儿臣恭送慧娘娘。”看着慧贵妃离去的背影,景瑟深吸一口气。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沉浸在悲伤中。皇额娘留下的玉佩,不仅是一份牵挂,更是一份责任。她要带着皇额娘的期望,在这复杂的宫廷中好好活下去,守护好自己和哥哥弟弟,让皇额娘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这一天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下微弱的光芒,仿佛也在哀悼逝去的皇后。众位妃嫔们身着素服,静静地守候在皇后的棺椁前,默默地祈祷着她的安息。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众人抬头望去,只见皇上领着几位阿哥缓缓走进了大殿。
皇上神情凝重地走到殿中央,目光扫视四周,却未见令贵妃的身影。他不禁眉头微皱,似乎想要开口询问,但还未等他说话,一旁的景瑟便抢先一步说道:“皇阿玛万安!皇阿玛,令娘娘特意前去筹备皇额娘前往地宫所需之物了。您可知道吗?礼部与内务府的那些人真是无能至极啊!连皇额娘的经幡都准备得如此之少。”
皇上听了这番话,脸上露出一丝满意之色,微微颔首表示认可。紧接着,他语气严肃地对景瑟说道:“嗯,既然如此,待朕稍后定要责罚他们一番。”说完,皇上转身对着身后的侍卫吩咐道:“传旨下去,让礼部和内务府即刻前来领罪受罚。”
得到旨意后的侍卫应声而去,而此时的乾隆心中暗自盘算着。他深知此次皇后的丧事乃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借此整顿朝纲、铲除异己。果然,趁着处理皇后丧仪之事,乾隆大做文章,不仅严厉斥责了内务府和礼部官员办事不力,更借机将许多早已想打压的大臣撤职查办,并换上了一批忠于自己的亲信。
朝堂上一时间人心惶惶,大臣们皆小心翼翼,生怕触怒龙颜。景瑟在后宫也听闻了朝堂的动荡,她深知皇阿玛此举意在立威。然而,这也让她隐隐担忧,如此大张旗鼓的整顿,会不会引起某些势力的反扑。
就在景瑟忧虑之时,令贵妃匆匆赶回。她面色焦急,拉着景瑟到一旁轻声说道:“公主,如今朝堂局势复杂,你切不可掉以轻心。有些势力怕是不甘心被打压,可能会对你不利。”景瑟心中一凛,她明白令贵妃所言非虚。
此后,景瑟行事愈发谨慎。她一面留意着后宫的风吹草动,一面关注着朝堂的局势。而此时,一场针对她的阴谋正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