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之后的第三次治理黄河,更是马不停蹄的修筑了多处堤坝,让经常泛滥的黄河终于得以“数年无大患”。】
【经过了潘季驯的治理,原本黄河泛滥的地区,都不再遭受到黄河河水的侵扰,还有那些被肆意流淌的黄河河水覆盖的地方,洪水也全都退去,露出了肥沃的农田。】
【万历年间,大明的朝政能够得到缓解,税收暴涨,除了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之外,潘季驯的治河效果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只不过,黄河的问题实在是太严重了,潘季驯想的很好,但是这些措施,也只是治理了黄河一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
【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潘季驯用淮河河水冲击黄河积聚的泥沙,确实有效的将黄河的泥沙带走了,但是这个措施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不知道友友们有没有注意到,这种用水冲刷的措施,实际上就是在人为的、固定时日的进行泄洪。】
【所以虽然“蓄清刷黄”很有效的治理了黄河中的泥沙,但是也使得淮河流域中有大面积的土地被淹没。】
【而且泥沙单靠这种手段是不可能清理干净的,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潘季驯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束水攻沙这一招,也并没有完全杜绝黄河局部地区的决堤现象。】
【但是不管怎么说,潘季驯的治河政策在当时还是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的,他的治水策略,也成为了后来人们治理黄河的重要理念。】
万历年间。
“原来是这样的啊!”潘季驯只觉得自己的思路完全被打开了,他现在只想到要修筑堤坝,就连遥堤、缕堤、格堤、月堤的名称,都还只是在自己的脑子中,并没有真切的出现。
现在好了,天幕直接将示意图都给出来了!他脑海中的对这四种堤坝完善方案的想象瞬间变成了现实!
虽然之前他在治河的时候,就已经使用过这四种堤坝,但是现在天幕上给出的示意图,明显要更加的科学完善!
感谢天幕的馈赠!
虽然这是他日后的治河策略,但是能白嫖不是更好吗?
潘季驯看着天幕上对于自己多次治河结果的评价,只觉得自己的想法可能还是不够全面!
天幕上的自己多次治河才在摸索中得到了治河方案的一次次改进,可是现在,他需要的是将天幕上指出的不足一一弥补,想出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治河方案!
原来黄河中泥沙过多是有原因的, 是不是说,只要自己找到了这个原因,就能真正的治理好黄河了呢?
潘季驯一边想着,一边用拿着笔的手敲了敲自己的头:“看我这记性,天幕上的后人说了,就算是他们那个朝代,都没能真正的将黄河治理好,我这个‘古人’是不是把自己想得太厉害了!唉,不管了,还是先做好的自己的事情,黄河治理刻不容缓,但凡能够多一点点效果,我都应该去尝试!”
朝堂之上,大臣们看完了潘季驯的治河方案,就算是对潘季驯有意见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人在治理黄河确实很有一手。
只是,这天幕上也说过了,要是按照潘季驯这样治理黄河,少不得要建造众多的堤坝,可是建造堤坝是要钱的,现在的大明,虽然因为张阁老的一条鞭法确实增加了一部分税收,但是现在这些税收也只不过就是刚刚够大明的财政支出而已啊!
要是真的要大规模的修建堤坝,恐怕现在的大明还拿不出这么多的钱啊!
潘季驯这小子还总是想着要用好材料,呸,好材料不要钱的吗?越好的材料,要的钱就越多!
这里修一个堤坝,那里也修一个堤坝,哪能修的起!
大臣们的目光转向了户部尚书王国光,王国光是张居正改革的重要支持者,因为没有人比他这位大明的钱袋子更清楚大明财政的窘境。
皇帝找他要钱,他没有啊!
别人在户部尚书的这个位置上,都是赚的盆满钵满,只有他,当上户部尚书之后,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做梦都在想着这么一点点的赋税,应该怎么安排才能利益最大化!
张阁老的新政,可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啊!
王国光虽然支持张居正,可是现在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但是治理黄河的效果,又让张居正和他都很是心动。
黄河之所以成为华夏的母亲河,就是因为在黄河流域有着众多肥沃的良田,现在因为黄河泛滥的缘故,这些良田都没办法种植,也就没办法为大明带来收入,可要是这些河水真的如天幕所说的退去了呢?那这些良田,岂不是就能给大明带来不菲的收入?
张居正看向了王国光,王国光一咬牙:“禀陛下,国库中的税收确实不多,但是我们修筑堤坝也可以循序渐进,不用这么着急,将这么多的堤坝全都修建好,我们可以先修建那些比较要紧的,之后再将治河工程逐步摊开!”
王国光的话说完,朝臣们都摸着胡子点头,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天幕上也说了,潘季驯治河是治理了很多次的,确实是没必要毕全功于一役。
他们大明有了天幕的警示,已经比历史上的大明早了一步治理黄河,也比历史上的大明更加重视黄河治理。
潘季驯也应该能够从天幕中得到启发,做出更加完善的方案,这样的话,他们确实也不用这般着急。
各个朝代都在奋笔疾书,恨不能把笔杆子都抡出火花。
这个潘季驯果然不走寻常路,想法果然多,要是他们,可是不敢把淮河蓄起来,让它去冲刷黄河!
他们现在治理黄河,最主要的手段还是沿袭了老一辈的思想,要么分流泄洪,要么修建堤坝。
这个后人也是真感想,淮河虽然比不上黄河,但是淮河流域的农田也是很多的,百姓们也在淮河流域分布广泛,为了治理黄河就淹没淮河,谁要是敢在朝堂上提出这样的想法,恐怕早就被打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