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个潘季驯不仅敢想敢干,还真的让他给办成了!
只是根据天幕上的说法, 这项措施确实是带来很严重的后果,要想治理黄河的泥沙,还是要先找到黄河多泥沙的原因,只有从根本上治理,才能一劳永逸!
既然这样,蓄清刷黄这个有点缺德的方案,还是暂停吧,他们还是想想怎么从源头上处理黄河的泥沙好了!
他们可比不上潘季驯头铁,他们没有这个勇气承担淮河流域百姓们的怒骂!!
【在军事上,张居正则是坚持“外示羁縻、内修守备”的指导方针。】
【内修守备的重点在于要加强大明北部的防御工作,同时提高大明对于战争和外地的抗衡能力。】
【为了能够增强大明的军事实力,张居正相继启用了很多位有功的武将。】
【这其中,有在东南地区抗倭的谭纶、戚继光、王祟古、方逢时、李成梁等人,他们的能力和威名都是实打实的打出来的,这种有功之臣,更加让张居正满意。】
【启用这些武将之后,张居正分别将他们派往蓟镇、宣府、大同、山西和辽东等地,训练军队,主持当地的军队要务。】
【不仅如此,张居正还很看重边防设施的建设,不惜花费了大价钱,重新加固的城防设施,原本被忽略没有城防设施的地方,张居正也一一派人去增添,力图将整个边防打造的滴水不漏。】
【修筑长城本就是各个朝代最重要的边防设施之一,张居正掌权后,决定修建明代的长城。】
【明代的长城为了能够有效的防备来自草原的进攻,修建使用的用料非常好。】
【北方边防的每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都修建有明长城,这些重要地点,都是使用极好的砖石砌成,内里还填充了极为细腻的泥土和大量的石块。】
【这些措施都让明长城非常的坚固,不仅如此,明长城的形制也是经过了重新设计,更加的完善,更加的合理。】
【当时的戚继光于蓟镇镇守,他也为修建明长城出了一份力,创造性的在蓟镇边缘修建了一千三百多座空心的敌台,就相当于一座座砖石砌成的堡垒,士兵们在里面安装火炮,同时躲在敌台之中。】
【这样一来,火炮可以攻击到敌人,但是敌人惯常使用的箭矢却不能伤到大明的士兵,士兵们还是从敌台之中观察敌人的动向,可谓是一举多得。】
【修建了明长城之后,张居正对于某些军事重镇还是不放心,在这些地方加修了多重城墙,将边防地区的侧翼、纵深和外围等地全部都防守的密不透风,力求就算是一只苍蝇,也别想从边关进入大明腹地!】
{大明也渐渐的走上了宋的老路,重文轻武!}
{张居正作为一个文臣,还能这般的关心军事,已经很是不容易了!}
{楼上是不是太小看张居正了,张居正虽然是文臣,但是他已经是大明的掌控者,自然是知晓什么样的选择才是对大明好的!}
{就是就是!}
{张居正可是多少小说中,权臣的原型!}
{张居正从考上进士开始就在不停的思考救国良策,你觉得他会不涉及军事吗?}
{那是不可能的!}
{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等可是一个都不能落下的!}
{大明的军队实力已经有所下降了,多亏了张居正改革捞了这么一手,在军事改革的期间还进行了练兵,不然的话,我都觉得大明末年坚持不了这么长的时间!}
{经过了练兵之后,大明的军事实力算是有所提升,要是张居正不改革,呵呵,早就被叛军和关外的国家打进来了!}
{戚继光!!我男神!}
{这些一个个都是真刀真枪的一个个拼出来的军功,要是大明没有了张居正,这些人的军功也就是个摆设,根本不会得到重用!}
{真的很感谢张居正启用了这些名将,也怪不得这些武将都死心塌地的跟着张居正,是张居正的心腹了!}
{大明的大臣们,能够真正的睁开眼睛看这些武将一眼的文臣,除了张居正寥寥无几,张居正还是这些人中权势和官位最大的!}
{明长城居然不是明太祖朱元璋修建的吗?}
{别忘了,长城可是用来防备着这些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洪武年间,这些游牧民族还不成气候,等到judy上位,直接五征漠北,把这些游牧民族都给打残了!}
{这么一看也确实是根本就没有修建长城的必要哈!游牧民族敢来,那就直接留在这里了!}
{大明刚开始的执政的都是明君,他们都不需要防守,对他们来说,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只要把敌人都打残了,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需要我防守的敌人!!}
{这明代的长城修建的也太讲究了!}
{不然呢?张居正想要办的事情,那是一定会办到的,他想要修建最坚固的长城,谁敢给他偷工减料啊!}
{这么一看,张居正确实是大明难得的好官!}
{张居正虽然平时有点奢侈,但是他做的事情,都确实对的住大明朝廷和大明百姓。}
{那些整天反对这个反对那个的大臣们,要是在办实事这方面,能够比得上张居正,他说什么我都不管,我还能看着他跟张居正互掐,但是如果是宽以待己,严以待人,那对不起,我就要站在张阁老这边了!}
宋朝。
再次被拎出来嘲讽的大宋皇帝们,只觉得自己的脸上一片黯淡无光。
重文轻武,重文轻武,这个事情到底还要说多少遍啊!
宋太宗赵光义很不高兴的黑了脸,天幕这么一说,他得位不正的事情已经让他皇帝的宝座岌岌可危,现在,又提重文轻武。
他承认,他确实是更看重文官,可是他同样也没有很严重的打压武将吧?
明明是子孙后代的皇帝们理解错了他的意思,将他一项好好的政策给曲解了,他们大宋是不可能重文轻武的!
他们大宋的开国皇帝可都是武将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