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在经历短暂休整后,日军集结重兵,向锦州外围防线发起了开战以来最为猛烈的攻势。尽管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但在日军绝对优势的火力与装备面前,板式沟、山羊岭、新庄等外围要点相继失守。至此,日军四个师团已完成对锦州的三面包围,形势危如累卵。
早在11月10日班吉塔伏击战后,少帅与荣臻等高层已清醒认识到,锦州陷落已成定局。在一场决定东北命运的秘密会议上,他们开始全力推进周亦云战略规划的第二步——部署战略撤退与敌后抗战的持久布局。
会上,少帅正式签署命令,任命黄显声为东北自卫军总司令,赋予其全权整合、指挥所有留在东北境内的自发抵抗力量。s少帅亲自走到黄显声的面前,亲自将委任状给到了黄显声,
这道命令不仅是对黄显声在辽西组织义勇军抗战功绩的肯定,更是将周亦云\"建立敌后武装体系\"的战略构想付诸实施的关键一步。
\"显声,\"少帅紧握着他的手沉声道,\"东北三千万父老,就托付给你了。我们要让日本人知道,就算他们占领了城市,也永远征服不了这片土地。\"
周亦云在一旁补充道:\"自卫军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建立秘密交通线,必要时可向热河方向转移。最重要的是保存火种,等待反攻。\"
这一刻,东北抗战的重心开始从正规军的阵地防御,转向人民战争的广阔天地。
周亦云这一提议,其意义远超一次简单的军事任命。它成功地将在“九一八”事变后至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成立之前,那长达五年、各自为战的混乱时期,有力地终结了。通过“东北自卫军”这面旗帜,散落在白山黑水间的抗日星火被首次汇集起来,为日后我党领导下统一、坚强的东北抗联的建立,奠定了至关重要的组织基础,极大地推进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历史进程。
会议散会之后,会议室的门轻轻合上,少帅示意黄显声来到他的内室。
此时的窗外夜色已经深沉,只有远处零星的炮火不时划破天际,火光隆隆。
在黄显声进来去之后,少帅让黄显声坐在了椅子上,接着对着黄显声说道:“显声,东北今后的局势会越来越复杂。主力一撤,你们在敌后就是孤军奋战了。”
黄显声一听·立马站了起来挺直腰板说道:“少帅放心,我们就是拼到最后一人,也绝不让在东北的日本人安生,日军想要东北,就必须从我的尸体上他过来去。“
少帅看着黄显声向着黄显声走近了两步,对着黄显声说道:“显声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可轻易言死,你在东北现在要懂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说完少帅稍作停顿了一下,又意味深长地的给黄显声说道:”只要真心抗日,就是朋友,你们在东北红党,也未尝不可合作。“
黄显声神色一凛,他自然是听懂了少帅的意思郑重的点了点头,对着少帅说道:“少帅,我明白了,抗日救国不分党派,只要是打鬼子的,都是自家弟兄。”
这时少帅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密信对着黄显声说道,这是一份我·东北军东北各个地方,秘密储存的军火库的地址,你把他拿着,这么用你自己决定,但是你一定要记住,对于其他的抗日武装,既要联合他们抗日,也要保持我们东北军的独立性。
接着.少帅长叹一声道:“东北今后的路..就要靠你们自己走了。东北的父老乡亲就托付给你们了。”
11月16日的辽西平原上,寒风卷起硝烟的气息。东北军的撤退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一队队驮马载着粮食弹药向西行进,车轮在冻土上压出深深的辙痕。
在锦州城外的临时仓库,士兵们正将一批批物资分类转运。重炮和多余的弹药开始向山海关方向转移,而轻武器、炸药和医疗用品则被分装成小批,准备交给即将开展游击战的黄显声部。
“这些手榴弹都检查过了?”一个年轻军官询问着正在清点物资的军需官。
“全部测试完毕,一共三千枚。还有五万发步枪子弹,都做了防潮处理。”军需官头也不抬地记录着数字。
在仓库另一角,黄显声亲自监督着物资交接。他的部下正在将分到的武器装上马车,用柴草仔细掩盖。
“黄司令,这是最后一批了。”负责交接的军官递上清单,“少帅特别交代,给你们多留了二十挺轻机枪。”
黄显声默默点头,目光扫过这些即将陪伴他们在白山黑水间战斗的武器。他知道,这些物资每一件都来之不易,都凝聚着东北军主力对敌后抗战的期望。
随着夕阳西下,最后一支运输队也消失在了暮色中。黄显声站在仓库门口,望着西去的道路,轻声对副官说:\"通知各部,按预定计划进入游击区。\"
随着东北的撤退,日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19日的,夜幕下的锦州城,最后的阻击部队开始放弃锦州撤退。。
一道道命令通过加密电波和传令兵的马蹄,传达到各个作战单位。城内部队按预定方案有序集结,士兵们整理着仅存的装备,将必要的粮食弹药捆扎妥当。所有动作都在严格的灯火管制下进行,只有马蹄包裹棉布后的闷响,和偶尔传来的压低嗓音的指令。
城墙根下,工兵部队正在重要设施和主要道路上布置炸药和地雷,在撤退之后引爆。医疗队将重伤员小心翼翼地抬上担架和马车,用棉被包裹以减少颠簸带来的痛苦。
凌晨3点,前锋部队率先开拔,马蹄和脚步声如同潮水般向西涌去。断后部队迅速进入预设阻击阵地,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构筑起最后一道防线。
此时的指挥部早已迁移到了山海关,16日随着周亦云监督着最后一批机密文件的销毁。火盆中跳跃的火光,映照着他凝重的面容。少帅最后望了一眼作战地图,转身大步走出指挥部。
当第一缕曙光掠过锦州城头时,断后的部队已消失在西方地平线上,清晨日军的旗帜终于插在了锦州的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