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凉拌日月

首页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郭嘉逍遥世子爷1908远东狂人神魂至尊北宋最强大少爷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宗明天下开局官府送老婆,我娘子竟是女帝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凉拌日月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全文阅读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txt下载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13章 弘历的小心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弘历抬手示意安静,目光扫过群臣。

“诸位的顾虑,朕并非不知。

但各地度量混乱,早已成商事阻碍——江南的尺比塞北短半寸,苏杭的斗比陕甘小两成,商户进货要带三套秤,税官收粮得记五种换算,这难道不是更大的麻烦?”

弘历拿起一米长的黄铜尺,“这‘米’以士兵正步为基,百姓走两步便知一米多长;‘千克’合两斤,买菜称粮依旧说‘二斤’,只是秤砣准了——传统未丢,只是添了准头。”

周明远连忙补充:“新制保留里、斤、斗等俗称,只是明确定标:一里五百米,一斤五百克,一斗十升,官府会印发换算表户户张贴,半年内新旧并用。

基层官吏若敢借机刁难,按贪腐论处。

商铺校准量具,工部还会发放补贴——这不是破传统,是给传统立规矩。”

弘历看向三位御史,语气缓和却坚定。

“祖宗之法,也得顺时应变。

等百姓发现‘买一斤肉’在南北都是实打实的分量,‘扯一尺布’再无长短偏差,自会明白这新制的好处。”

弘历将量具在案上一放,“今日便按此推行,有不妥之处,再随时调整——但这‘统一标准’的规矩,必须先立起来。”

三位御史对视一眼,虽仍有顾虑,却也躬身领旨。

朝会散后,周明远捧着新制量具走出乾清宫,春风卷着他的袍角,身后还跟着几位捧着《新制换算表》的属官。

监察御史赵启铭与吴尊义、梁国治并肩而行,脸上仍带着几分疑虑。

“周大人,”赵启铭忍不住开口,“这新制推行,真能如皇上所说那般顺畅?

我担心地方商户阳奉阴违,暗地里仍用旧秤旧尺。”

周明远停下脚步,指着量具上的刻度笑道。

“赵大人放心,工部已在各省设‘量具校准局’,免费为商户校准量具,每把新秤、每把新尺都刻着校准局印记,市场监督局也会每日沿街巡查,发现无印记的旧量具当场收缴。

更要紧的是,新制对百姓实在——以往买布怕‘短尺’,称粮怕‘小秤’,如今一尺就是三十三点三分米,一斤准准五百克,等他们尝到甜头,自会主动换用新制。”

梁国治捋着花白的胡须,忧心忡忡道。

“可税赋文书改用升、千克,老吏们怕是一时难适应,万一算错了数目,岂不是又生乱子?”

“早有准备。”周明远从袖中取出一本簿册。

“这是《新制税赋换算手册》,每省发千本,老吏人手一册,工部还会派教习官下乡培训,六个月内保证官吏全学会。

再说,新制十进制换算,比旧制的‘十六两一斤’‘三十步为亩’简单得多,学起来快得很。”

吴尊义望着远处飞鸟,轻声道:“但愿如此吧,毕竟是千年未变的规矩,改起来总要费些力气。”

周明远拍了拍他的肩膀:“吴御史不妨拭目以待。

下月我陪你去城郊集市看看——卖菜的农妇称完菜,会笑着说‘这新秤称得足,比以前多给了半两’。

布庄掌柜量布时,会指着刻度说‘一尺就是三十三点三分米,您尽管量’。等百姓认了这实在,比多少巡查都管用。”

不出半月,京城街头已见新貌。

商铺门框上贴着《新制换算表》,肉铺的铁秤挂着“校准印记”,掌柜称肉时会特意报出“五百克,正好一斤”。

布庄的木尺刻着厘米刻度,裁缝量体裁衣时,嘴里念叨的还是“三尺腰围”,手上却按着“一米”的刻度比划。

江南的粮商王掌柜带着新校准的斗斛去苏州进货,以往要按当地“大斗”换算,如今一斗准准十升,他对着账本笑道。

“总算不用带三把斗出门了,这新制真是救了我们这些跑商的。”

陕西的税官李大人拿着新制天平收粮,以往要记“一石合多少斗”的换算表,如今直接按千克称重,账本上的数字清清爽爽,再无模糊之处。

一月后,赵启铭巡查至保定府,见集市上农妇拿着新秤互相比对,布庄掌柜用米尺给孩童量身高,连挑担卖水的小贩都知道“一担水正好五十升”,不由得对同行的吴尊义叹道。

“原来真如皇上所说,百姓认的不是‘新旧’,是‘实在’——这新制立住了。”

保定府城郊的蒙学堂里,王秀才手持黄铜米尺讲解:“十毫米为一厘米,十厘米为一分米,十进制换算比旧制更易记。”

学童狗蛋、柱子拿着木尺互量身高,“狗蛋一百三十厘米,我一百二十厘米”的喊声此起彼伏。

先生写下《新制儿歌》,稚嫩的跟读声让“米、克、升”成了认知世界的新标尺。

苏州织造工坊内,张掌柜带着裁缝们围着刻有厘米刻度的量体台忙碌。

以往靠经验估“三尺腰围”常出偏差,如今量出“八十厘米”便能精准下料,张掌柜算起账来喜道。

“按新标裁衣,十件能省两匹布!”

中华火炮公司车间里,李师傅用毫米卡尺测炮管内径,读数“九十八毫米”时误差不超半毫。

“按新标下料,壁厚一分不差,炸膛隐患少了!”

仓库里钢材按吨计、火药按克分,账房先生老刘记起账来清清楚楚,领料再无错漏。

南阳府县学堂赵先生带学生量百米跑道,演示“两百米是两里路的五分之一”,数理课上用升量器装水,孩子们看着“一升水重一千克”的天平平衡,眼里满是好奇。

……

养心殿内檀香袅袅,弘历手持周明远的奏折,眉头先紧后舒。

奏折里既有新制推行的成效,例如保定学童用米尺量身高,苏州织造靠厘米刻度省布料等。

也如实报了各地动荡,苏州商户嫌换算麻烦罢市三日,山西老吏算错税粮闹了纠纷,还有老妪拿着旧秤哭诉“新秤称少了粮”。

“改千年旧制,风波果然难免。”

但看到后续补报“工部派教习驻市指导,七日后商户复市”“老吏经培训已能算清”“验秤后老妪知新秤更足”,神色渐渐缓和。

弘历放下奏折,对贴身太监李玉道:“传朕旨意,赏工部官员各百两,增印万份换算表发往各地府县。

另让《中华日报》多登百姓得实惠的例子,助新制立稳。”

李玉得令踮着脚退出去,殿门“吱呀”合上,弘历往龙椅上一靠,将翻卷的旧制换算册“啪”地扔在案上。

瞅着新制量具上清晰的“米”“千克”刻度,弘历终于笑出声:“可算不用跟这些零散旧制较劲了!”

习惯了现代度量标准的弘历,早烦透了各地奏报的混乱——江南用“丈”、塞北论“步”,粮税有“石”有“担”,连算亩产都得先理一堆换算,如今新制立了,按体系办事怎不舒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鬼市玄医传人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名门隐婚:傅先生,娇妻宠上瘾!武灵圣尊影视现实双穿:我的明星女友邪凰狂妃:魔尊,蚀骨绝宠!张起灵!回头!太阳王之证仕途重任三国:先虐吕布,再虐关张体坛全能天王坏事都做绝了,你说我流芳百世不正经宗门之说好的一起无情道呢这个残王我罩了暴躁的爹,温柔的爸,和新生的他征服世界,从鉴宝捡漏开始牧龙师名剑英雄传迫嫁妖孽殿下:爆笑小邪妃网游之青城剑仙
经典收藏掠爱:错上王爷榻谍战从特工开始唐朝小白领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秦镇王侯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三国之佣兵天下幕府将军本纪两界当倒爷,皇帝找我借钱打仗一穿越就成断案高手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天幕放映:在二战前,放二战历史黑铁时代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大汉奸臣锦衣行之吕敏传春秋:从荒野乞活到成为霸主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九灵帝君
最近更新衣冠谋冢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笔架叉将军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大乾风云起苍穹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三藏还俗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大明辽国公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锦衣血诏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岂独无故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凉拌日月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txt下载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最新章节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