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土豆蒸熟碾成泥,拌入调料;
还有小巧的土豆球滚上孜然椒盐……不多时,田埂旁临时支起的小桌上,便摆满了金黄诱人、香气四溢的各式土豆菜肴。
林一宁对着宇文曜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陛下,诸位大人,土豆的几种常见吃法已备好,还请品尝。”
早有试菜太监上前,他先是夹起一根金黄的薯条,送入嘴里。
外酥内软,带着盐粒的咸香,让他眼睛一亮,忍不住又夹了一根。
接着是酥脆的薯片、酸辣开胃的土豆丝、绵密香滑的土豆泥、咸香可口的椒盐小土豆……每尝一样,他脸上的惊艳之色便浓一分。
待到全部试完,他竟下意识舔了舔筷子,回味无穷。
强忍着再吃一口的冲动,他转身恭敬回禀:“陛下,菜品均已试过,无毒,且……甚是美味!”
宇文曜这才拿起筷子。
他首先夹起的也是薯条,放入口中,酥脆的外皮和软糯的内里形成绝妙口感,淡淡的咸味更衬托出土豆本身的香甜。
他眼神微动,不动声色地又尝了酸辣土豆丝,那爽脆酸辣的味道瞬间打开味蕾,让他忍不住想要配上一碗米饭。
他逐一品尝过去,每一样都带给他新的味觉体验。
心中暗忖:此物不仅易种高产,竟还能做出如此多花样美味!回去定要让御厨好生学来!
几位大臣见皇帝已然品尝完毕,这才敢拿起筷子。
起初还有些拘谨,待那酥脆的薯条、酸辣的土豆丝入口,味蕾瞬间被征服。
几位平日里道貌岸然的重臣也顾不得仪态,纷纷大快朵颐起来。
不过片刻功夫,满桌的土豆菜肴便被扫荡一空。
“唔!美味!真是人间美味!”
白大人意犹未尽地擦着嘴,由衷赞叹,“林小姐,真没想到,这其貌不扬的土疙瘩,竟能做出如此多的花样,还这般好吃!”
其他几位大臣也纷纷附和,看向林一宁的目光充满了佩服。
“诸位大人喜欢便好。”林一宁转向宇文曜,“陛下,既然土豆可食已得验证,是否现在便开始采收,一观亩产究竟?”
宇文曜压下心中的波澜,颔首道:“准。开挖吧,朕要亲眼看看,这亩产究竟能达几何。”
一声令下,随行的侍卫、农官纷纷动手。
人多力量大,不过半个时辰,一亩地的土豆便被尽数挖出,堆成了几座小山。
早有司农官员准备好大秤,一筐筐地进行称重。
当负责统计的官员颤抖着声音,报出最终数字时,整个试验田陷入了一片死寂——
“回、回陛下!此一亩地,共收获土豆……五千一百三十七斤!”
“五千多斤?”饶是宇文曜心中已有准备,听到这个数字,呼吸也不由得一滞,他看向那官员,“你确定?真有五千斤?”
那官员激动得脸色通红,指着那堆成小山的土豆,声音发颤:“千真万确!陛下,所有土豆皆在此处,臣等反复称量了三遍,确是五千一百三十七斤无疑!”
在场的所有大臣也都惊呆了,看着那金灿灿的土豆山,仿佛看到了未来大乾仓廪充实、再无饥馑的景象。
宇文曜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心绪,看向林一宁:“好!此物……果然不负‘高产’之名!”
他顿了顿,又道,“朕记得,林小姐所种高产作物,似乎不止这一种?却不知另一种,产量如何?”
林一宁回道:“陛下所言甚是。另一种名为红薯,其产量据臣女在边疆试验,比土豆只高不低,且更为耐旱耐瘠。
只是其生长周期稍长,估摸还需两月方能成熟。待收获之时,臣女再请陛下与诸位大人品尝。”
宇文曜满意地点点头,朗声道:“此二物若能推广全国,实乃利在千秋之功!林家献种、育苗、教导种植之法,功不可没!林小姐,说吧,你想要何赏赐?”
林一宁躬身道:“能为大乾百姓尽一份心力,是臣女的本分,不敢妄求赏赐。”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乃国之法度。朕岂能寒了功臣之心?”宇文曜大手一挥,“既如此,朕便赐你黄金万两,以资嘉奖!”
“臣女,谢陛下隆恩!”林一宁行礼谢恩。
宇文曜赏赐完毕,话锋却陡然一转:“赏赐已毕。那么,林小姐此前许诺朕的事,是否也该抓紧办理了?”
林一宁知道他指的是什么:“回陛下,臣女一直在潜心研究,目前已有些眉目。再给臣女一些时日,定当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复。”
宇文曜盯着看了她片刻,才缓缓道:“好,朕便再信你一次。希望下次见面,你能给朕带来惊喜,而非……需要朕亲自与你们‘切磋’武艺。”
林一宁垂首:“臣女谨记陛下教诲,定当竭尽全力,加快进度。”
当晚,宇文曜回宫后,立刻命侍卫将带回的几筐土豆送至御膳房,吩咐晚膳便以此物为主。
御膳房总管丁御厨看着这些从未见过的“土疙瘩”,一脸为难。
“大人,小的……小的从未见过此物,不知该如何烹制啊?”
侍卫一拍脑门:“哦!对了,林小姐呈给陛下的菜单还在陛下那里,我这就去为你誊抄一份。”
侍卫返回御书房禀明缘由。
“将菜单多抄录几份,分发下去。原稿给朕完好送回。”宇文曜说。
有了详细的食谱,丁御厨带领手下御厨依样画葫芦,很快便置办出了一桌像模像样的土豆宴,呈到宇文曜面前。
宇文曜只尝了几口,便不再吃了。
虽形似,味道总觉得差了些。
他兴致缺缺地放下筷子,命人将菜肴撤下。
小金子见状,上前问道:“陛下,可是今晚的菜肴不合胃口?”
宇文曜摆了摆手:“夜深了,不宜多食。”
“陛下圣明,确实该保养龙体。”小金子连忙应和,心中却暗自嘀咕,陛下今日在田间的胃口可不是这般。
此后,宇文曜下令大农司,将收获的土豆妥善储存于地窖,作为秋季推广的种薯。
同时,命大农司即刻开始,向全国各州县普及土豆的种植方法,务必让百姓能在秋季大面积种植土豆与尚未收获的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