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阴阳五行向背生克之说,君子不溺而信之,其理则宜参也。自来诋其说者,以宋仁宗东家之西,即西家之东二语称极智,实至愚之论耳。天地之大也,万类处其中。方无定向,向各为方。虱不南,磁石之针不东西。
【译文】:
关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方向顺逆的学说,有德行的人不会沉迷其中盲目相信,但其中的道理却应该参考研究。
自古以来诋毁这种学说的人,把宋仁宗“东家的西边,就是西家的东边”这两句话称作极高明的见解,实际上这是极其愚昧的言论。
天地如此广阔,万物都处在其中。
方向本没有固定的标准,每个方位对不同的参照来说都是一个方向。
虱子不会主动向南爬,磁石的指针不会随意指向东西方向。
【注释】:
1、阴阳五行:传统中国哲学概念,“阴阳”指事物相互对立又统一的两种属性,“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古人认为二者是构成万物及推动事物变化的基础。
2、向背生克:“向背”指方向的顺逆、态度的亲疏,“生克”指五行间相生(如木生火)、相克(如木克土)的关系,是阴阳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
3、溺而信之:“溺”指沉迷、沉溺,“溺而信之”意为沉迷其中并盲目相信。
4、宜参:“参”指参考、探究,“宜参”意为应该参考研究其中的道理。
5、宋仁宗:北宋第四位皇帝赵祯,在位期间推行仁政,此处引用的“东家之西,即西家之东”是与他相关的关于方位相对性的论述,诋毁者借此否定阴阳五行的方位学说。
6、虱不南:古人观察到虱子通常不会主动向南方移动,认为其行为受某种规律约束,此处用于佐证阴阳五行学说中“事物有固定属性”的观点。
7、磁石之针:指指南针,古人发现磁石具有指向性,指针常固定指向南北,不会随意偏向东西,同样用于佐证事物属性的稳定性。
【原文】:
然而南行之人虱不死,挟针而驰东西针不变。朝于东墙而避日,问诸东邻之西墙,有杲杲而已。苟必欲统大地远近而合论之,则泰山未必东,太华未必西,祀事不必南郊投畀,亦无所谓有北也。
【译文】:
但是向南行走的人身上的虱子不会死亡,带着指南针向东西方向奔跑,指针的指向也不会改变。
在东墙下朝拜以躲避太阳,问东边邻居家西墙的情况,也只有太阳明亮照射而已(不会因方位不同而改变太阳的属性)。
如果一定要把天下的远近方位统一起来不加区分地谈论,那么泰山未必固定在东方,华山未必固定在西方,祭祀活动也不一定要在南郊举行,也就没有所谓的北方了。
【注释】:
1、挟针而驰:“挟”指携带,“驰”指奔跑,“挟针而驰”意为带着指南针奔跑。
2、朝于东墙:“朝”此处指朝拜(如祭祀时的礼仪动作),“朝于东墙”意为在东墙下进行朝拜活动。
3、杲杲(gǎo gǎo):形容太阳明亮、光芒充足的样子,此处指无论参照哪个方位,太阳的明亮属性不会改变。
4、统大地远近而合论之:“统”指统一、总括,“合论之”指放在一起谈论,整句意为将天下不同远近、不同参照的方位不加区分地混为一谈。
5、泰山、太华:“泰山”即东岳泰山,“太华”即西岳华山,古人认为它们分别位于东方、西方,是固定方位的代表。
6、祀事:指古代的祭祀活动,古代祭祀常讲究方位,如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传统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7、南郊投畀(bi):“投畀”此处指举行祭祀仪式(“畀”有“给予、交付”之意,引申为将祭品交付神灵),“南郊投畀”即在南郊举行祭祀活动。
【原文】:
国朝袁简斋以干支无义理,无殊一二三四之代数,诚代数也,羲卦亦代数。数成而义理见,义理见而吉凶生。祷子而得一三,求偶而遇二四。能谓其非征乎?
【译文】:
本朝的袁枚(号简斋)认为天干地支没有深层义理,和一二三四这样的代数没有区别。
天干地支确实像代数,但伏羲所画的八卦也是一种“代数”。
“数”(如干支、卦象的排列组合)形成之后,深层的义理就会显现;义理显现之后,吉凶的预兆也就随之产生。
祈祷生子时得到“一”“三”(奇数,古人认为对应男性),求偶时遇到“二”“四”(偶数,古人认为对应女性)。
能说这不是一种征兆吗?
【注释】:
1、国朝:指作者所处的清朝,古代文人在提及本朝时常用“国朝”,以示尊重。
2、袁简斋:即袁枚(1716-1798),清代文学家、诗人,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主张“性灵说”,此处引用他对干支的观点进行讨论。
3、干支:即天干(甲、乙、丙、丁等十天干)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是古代用于纪时、纪年的符号,也是阴阳五行学说的重要载体。
4、羲卦:指伏羲氏所画的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是《周易》的基础,古人认为八卦蕴含天地万物的规律。
5、数成而义理见:“数”指干支、卦象的排列组合(如生辰八字、卦象变化),“义理”指其中蕴含的规律、道理,整句意为“数”的排列形成后,背后的规律和道理就会显现。
6、祷子而得一三:“祷子”指祈祷生育儿子,古代认为奇数(如一、三、五)对应男性,偶数(如二、四、六)对应女性,“得一三”即得到奇数,被视为生子的征兆。
7、征:指征兆、预兆,即事物发生前显示出的迹象,此处指干支、数字等显现出的吉凶或所求之事的迹象。
【原文】:
且夫五行之气母万类,纯杂厚薄,则变化而难穷矣。积油自然,积水自苔,积火自灰。水贮金则不涸,金入土则自行。五金蕴而高山童,草种落而坚城崩。
【译文】:
况且五行之气是孕育万物的根源,(五行之气)纯净与混杂、深厚与浅薄不同,其产生的变化就无穷无尽了。
油脂堆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燃烧等)变化,水积聚久了自然会生长青苔,火燃烧之后自然会变成灰烬。
水储存在金属容器里就不会干涸,金属埋入土壤中就会(因腐蚀等)自行变化。
金属矿物蕴藏在山中,(开采后)高山就会变得光秃;草种落到(城墙缝隙中),生长后坚固的城墙就会崩塌。
【注释】:
1、母万类:“母”此处作动词,意为“孕育、滋生”,“母万类”即孕育天下万物。
2、纯杂厚薄:指五行之气的属性状态,“纯”指单一、纯净,“杂”指混合、驳杂,“厚”指浓度高、深厚,“薄”指浓度低、浅薄。
3、积油自然:“自然”指自然产生某种结果(如油脂堆积易燃烧、变质),此处省略了具体结果,需结合语境理解为“自然发生相应变化”。
4、积水自苔:指水长期积聚的地方,自然会生长青苔(青苔喜潮湿环境),是五行中“水”属性引发的自然现象。
5、水贮金则不涸:“金”指金属容器,“涸”指干涸,整句意为将水储存在金属容器中,能减少蒸发,使水不易干涸,体现五行中“金”对“水”的辅助作用。
6、五金:指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是古代对金属的统称,此处泛指金属矿物。
7、高山童:“童”指山上没有草木、光秃的样子,“高山童”即高山因开采金属矿物而变得光秃。
8、草种落而坚城崩:指草种落入城墙的缝隙中,生根发芽后会撑开缝隙,长期下来能使坚固的城墙崩塌,体现五行中“木”(草木)的生长力对“土”(城墙)的影响。
【原文】:
湿虫避燥土,木虫僵西风。鸡以冲而鸣卯,鼠以合而动丑。再胎之豕食赤蛇,猰貘惧火,蛟螭之属畏金。或强而慑弱,大而畏小,柔而破坚。
【译文】:
喜欢潮湿的虫子会躲避干燥的土壤,以树木为食的虫子会在西风中(因环境不适)僵死。
公鸡因为(与“卯时”)相冲而在卯时鸣叫,老鼠因为(与“丑时”)相合而在丑时活动。
二次怀孕的母猪会吃红色的蛇,猰貘害怕火,蛟龙之类的神兽畏惧金属。
有的生物看似强大却害怕弱小的事物,有的体型庞大却畏惧微小的东西,有的性质柔软却能突破坚硬的物体。
【注释】:
1、湿虫、木虫:“湿虫”指喜欢潮湿环境的虫子(如蚯蚓、蜗牛等),“木虫”指以树木为食或栖息在树上的虫子(如蛀虫、毛毛虫等)。
2、僵西风:“僵”指僵硬、死亡,“西风”多干燥、寒冷,不利于木虫生存,故木虫在西风中易僵死,体现五行中“金”(西风属金,主肃杀)对“木”(木虫属木)的克制作用。
3、冲、合:指十二地支间的“相冲”“相合”关系(如卯酉相冲、子丑相合),是传统命理、术数中的重要概念,古人认为地支的冲合会影响事物的行为。
4、卯、丑:均为十二地支,“卯时”指早晨5-7点,“丑时”指凌晨1-3点,古人认为公鸡与“卯时”相冲,故在卯时鸣叫;老鼠与“丑时”相合,故在丑时活跃。
5、再胎之豕:“再胎”指第二次怀孕,“豕”即猪,“再胎之豕”指第二次怀孕的母猪,古人观察到其有食赤蛇的习性,认为是五行属性影响的结果。
6、猰貘(yà mo):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凶兽,外形凶猛,但古人认为它害怕火,体现五行中“火”对某些凶兽的克制作用。
7、蛟螭(jiāo chi):古代传说中的蛟龙类神兽,常栖息在水中,古人认为它畏惧金属(如刀剑等金属器物),体现五行中“金”对“水”(蛟龙属水)的克制作用。
8、强而慑弱、大而畏小、柔而破坚:三组并列短语,分别指“强大者畏惧弱小者”“庞大者畏惧微小者”“柔软者突破坚硬者”,用于说明五行生克关系中“属性克制”超越体型、力量的差异。
【原文】:
大抵得气纯而厚者其征专,得气杂而薄者其征错。有难言之理,无无理之物。非博学不能知,徒博学不能尽知。吾尝浏览术数之书矣,未始不叹自古日星相卜堪舆奇遁诸家,其至神奇者,亦仅得阴阳五行之蹄涔,而更不能无欲无尤乎?
【译文】:
大致来说,获得五行之气纯净且深厚的事物,其显现的征兆是专一明确的;获得五行之气混杂且浅薄的事物,其显现的征兆是杂乱模糊的。
世间有难以用言语解释的道理,但没有毫无道理的事物。
不广博学习就不能了解这些道理,但只靠广博学习也不能完全掌握它们。
我曾经浏览过各种术数书籍,未尝不感叹自古以来研究天文星象、相面占卜、风水堪舆、奇门遁甲的各家学派,其中最神奇的学说,也只不过是掌握了阴阳五行学说中像蹄印积水一样微小的部分,又怎么能做到没有欲望、没有过失呢?
【注释】:
1、征专、征错:“征专”指征兆专一、明确,“征错”指征兆杂乱、交错(不明确),二者分别对应“得气纯厚”与“得气杂薄”的事物。
2、难言之理:指难以用语言清晰表述的深层道理,此处指阴阳五行学说中某些复杂的规律。
3、无理之物:指没有任何道理、不符合规律的事物,作者认为世间万物都遵循阴阳五行规律,故“无无理之物”。
4、徒博学:“徒”指只、仅仅,“徒博学”意为仅仅依靠广博的学习,不结合实践或领悟。
5、术数之书:指古代研究天文、历法、占卜、风水、命理等方面的书籍,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具体应用载体。
6、日星相卜堪舆奇遁:“日星”指天文星象学,“相卜”指相面、占卜之术,“堪舆”指风水学说,“奇遁”指奇门遁甲(古代术数的一种,用于占卜、军事等),统称古代术数的主要流派。
7、蹄涔(ti cén):指马蹄踩踏形成的小水洼,比喻微小、浅薄的部分,此处指各家术数学派仅掌握了阴阳五行学说的皮毛。
8、无欲无尤:“无欲”指没有私心欲望,“无尤”指没有过失、过错,整句意为术数家因掌握的知识浅薄,且可能有私心,故难以做到没有欲望和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