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九的晨光,带着几分料峭的寒意,洒在紫宸殿的金砖地面上。
殿外的铜鹤香炉飘着袅袅青烟,混着大臣们朝服上的熏香,漫在肃穆的殿内。
自太子被禁足东宫已过半年之久,今日早朝,都知道会提及此事。
景淮初站在皇子列中,目光落在龙椅上的皇上身上。
皇上穿着玄色龙袍,腰间系着玉带,鬓边的白发在晨光下格外明显,眼底带着彻夜未眠的疲惫,却依旧透着帝王的威严。
他手里捏着一卷奏折,指尖轻轻摩挲着封皮,许久未开口,殿内的寂静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所有人都笼罩其中。
“陛下,臣有本启奏。”左侧列中,吏部尚书李嵩忽然出列,躬身行礼。
他是太子的坚定支持者,太子被禁足后,他已多次想为太子求情,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
皇上抬了抬眼,声音低沉:“说。”
“陛下,太子殿下被禁足东宫已半年有余。”李嵩的声音带着几分恳切。
“臣听闻殿下在东宫闭门思过,日夜诵读圣贤书,想必已认识到自身过错。
太子乃国本,长久禁足恐动摇朝堂根基,还请陛下念及父子之情,宽恕太子,让殿下重回东宫,辅佐陛下处理朝政。”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起了些细微的骚动。
几位曾依附太子的大臣纷纷抬头,眼中满是期待,而中立派与支持景淮初的大臣则面露凝重,显然不认同李嵩的说法。
皇上没有立刻回应,只是将目光投向右侧列的程明远。
程明远刚因大婚加官一级,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此刻正站在文官列中,看到皇上的目光示意,连忙出列躬身:“陛下,臣有不同看法。”
李嵩回头瞪了程明远一眼,语气带着不满:“程学士刚入朝堂不久,怕是不知太子殿下对朝廷的重要性。
太子谋逆虽有错,却也是一时糊涂,如今既已认错,陛下理应给殿下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李大人此言差矣。”程明远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太子所犯乃谋逆大罪,按大胤律法,当处以极刑。
陛下念及父子之情,仅削储禁足,已是格外开恩。
如今半年未满,李大人便说太子已认错,敢问李大人,您如何得知太子确已真心悔改?是您私下探视过东宫,还是有东宫之人向您传递消息?”
这话戳中了要害,皇上早有旨意,不许任何人探视太子,李嵩若说不出凭据,便是违抗圣旨。
李嵩脸色瞬间涨红,支支吾吾道:“我……我只是听闻……”
“听闻不足为凭。”程明远继续道。
“太子谋逆牵连甚广,文氏勋贵与赵奎等人至今仍在狱中待审,若此时轻易宽恕太子,恐难服众,也会让那些因谋逆案受牵连的百姓寒心。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彻查谋逆案的余党,而非急于宽恕太子。”
站在武将列中的楚清越也出列躬身,声音沉稳:“陛下,程学士所言极是。
边关近来虽安稳,却也需提防蛮族趁机作乱,太子谋逆案若处理不当,恐让边关将士误以为朝廷赏罚不明,影响军心。
臣以为,太子是否真心悔改,需经时日考验,不可急于一时。”
楚清越是镇国将军之子,又驻守边关,他的话在武将中极具分量。
几位武将纷纷点头附和,殿内的风向瞬间变了——原本支持李嵩的大臣也不敢再轻易开口,生怕被贴上“违抗圣旨”或“不顾军心”的标签。
李嵩看着满殿附和的声音,脸色愈发难看,却也不敢再争辩。
程明远和楚清越一文一武,一个从律法角度反驳,一个从军心角度施压,他根本无从辩驳。
皇上看着殿内的情形,眼底闪过一丝满意,却依旧面无表情:“李嵩,你身为吏部尚书,应知律法森严,不可仅凭‘听闻’妄议朝政。
念你是为太子担忧,此次便不追究你的过错,往后若再无凭据妄言,休怪朕无情。”
李嵩连忙躬身谢罪:“臣知错,谢陛下宽恕。”
皇上摆了摆手,目光转向景淮初,语气缓和了些:“淮初,太子毕竟是你的兄长。
今日下朝后,你去东宫一趟,看看太子的近况,问问他是否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若他确有悔改之意,便传朕的旨意,允许他在东宫范围内活动,若他仍不知错,便继续禁足,直至他想明白为止。”
景淮初心中一动——皇上让他去探视太子,既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的考验。
因为若是偏袒太子,便是公私不分。
若对太子过于严苛,又会落下“手足相残”的名声。
最后景淮初躬身行礼,语气诚恳:“儿臣遵旨,儿臣定会如实禀报太子的情况,绝不敢有半分隐瞒。”
皇上点了点头,拿起御案上的朱笔,在奏折上写下“彻查谋逆余党,东宫探视事宜交景淮初办理”的字样。
递给身边的李德全:“将朕的旨意传下去,让大理寺加快审理谋逆案,务必在一个月内给出结果。”
“老奴遵旨。”李德全接过圣旨,躬身退下。
早朝的其余事宜很快便处理完毕,皇上起身道:“退朝。”
大臣们纷纷躬身行礼,待皇上离开后,才陆续退出紫宸殿。
殿外的晨光已变得温暖,景淮初刚走出紫宸殿,程明远和楚清越便走了过来。
程明远笑着道:“殿下,今日在殿上,您可是又得了陛下的信任。
此次去东宫探视太子,还需多留意太子的言行,切莫被他的表面功夫蒙骗。”
楚清越也点头道:“殿下,太子心机深沉,此前多次设计陷害您,此次去东宫,您务必多加小心,带足侍卫,以防不测。”
景淮初感激地看着两人:“多谢程兄和楚大哥提醒,我会注意的。
此次去东宫,我会如实禀报太子的情况,不会让陛下失望,也不会让那些因谋逆案受牵连的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