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的城墙上,秋风萧瑟,吹动着赵罗的将袍。他独自站在城头,目光先望向北方,那里是济南的方向,清军的残余势力还在盘踞,经过兖州、徐州两场惨胜,复国军与清军在陆地上形成了暂时的僵局,短期内谁也无法彻底击败对方。
随后,他的目光转向东南方的大海,那里是长江口的方向,荷兰舰队的阴影正悄然笼罩。海风仿佛穿过千里平原,带来了海洋的咸腥气息,也带来了新的战争阴云。
李锐、陈璘、张铁、周岳等核心将领,默默站在赵罗身后。他们知道,大都督正在思考着复国军的未来,思考着如何应对眼前的危局。
“北方的清军,已成强弩之末,却仍有一战之力;东南的荷兰人,船坚炮利,来势汹汹。” 赵罗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沧桑,却依旧坚定,“我们用两场惨胜,换来了陆上的战略要地,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短期内无法再组织大规模北上攻势。而荷兰人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我们的战略节奏。”
他转过身,看着身边的将领们:“陆地上的僵局,已经形成。清军想反扑,却无力突破我们的防线;我们想北上,却需要时间休整和补充。但这场战争,不会因为我们的休整而停止。荷兰人的到来,意味着战争的维度,已经从陆地扩展到了海洋。”
陈璘脸色凝重:“大都督,水师已火速驰援长江口,目前正在监视荷兰舰队的动向。但荷兰人的舰队实力很强,我们的蒸汽舰虽然灵活,却在吨位和火力上处于劣势,想要彻底将他们赶出长江口,难度很大。”
“难度再大,也要做。” 赵罗语气坚定,“长江是我们的生命线,一旦被荷兰人切断,我们的后勤补给将陷入困境,江淮腹地也会受到威胁。而且,荷兰人不仅想帮助清军对付我们,更想独占东南沿海的贸易权,占据台湾,将整个东亚纳入他们的殖民体系。我们不仅要抗清,还要驱夷!”
他的目光扫过将领们,眼神中透着远见:“之前,我们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陆地上,认为清军是我们唯一的敌人。但现在看来,我们错了。荷兰人带来的,是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是更强大的海上力量,是更贪婪的殖民野心。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劲敌,是阻碍华夏复兴的最大障碍。”
赵罗抬手,指向东南方的大海:“我们下一战的敌人,也许不在陆上。”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将领们心中炸开。他们一直以来都将清军视为主要目标,从未想过,来自海上的荷兰人,会成为下一个主要敌人。但仔细一想,他们又不得不承认,赵罗的判断是正确的。荷兰人的舰队,已经对复国军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若不加以遏制,后果不堪设想。
“大都督,那我们的战略该如何调整?” 周岳问道。
“战略重心,暂时从北伐转向‘陆海联防’。” 赵罗沉声道,“陆上,加固兖州、徐州、江淮的防线,休整部队,补充兵力和物资,牵制清军的动向;海上,集中水师力量,联合郑成功,抗击荷兰舰队,守住长江口,保住我们的生命线。同时,加快军工研发,尤其是海军装备的研发,提升我们的海上作战能力。”
将领们纷纷点头,他们明白,赵罗的决策是当前唯一的选择。虽然北伐的脚步暂时放缓,但只有先化解来自海上的威胁,才能安心北上,彻底击败清军,收复中原。
赵罗再次望向北方,又看向东南方的大海,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远见。这场战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抗清复明,而是一场关乎华夏存亡、关乎民族复兴的战争。陆地上的僵局,海上的威胁,都在考验着复国军的意志和智慧。
秋风渐紧,城墙上的龙旗猎猎作响。复国军的将士们,即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场陆海交织、内外夹击的大战。而赵罗,将带领着这支历经战火洗礼的军队,在时代的转折关头,迎难而上,为华夏的未来,杀出一条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