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意受降贼人的官员纷纷弃城而逃,或死守治地等待朝廷援军。」
「当时太原以及东受降城的人来到长安奏报安禄山造反,彼时的李隆基仍然认为这是厌恶安禄山的人编造的假话,没有相信。
直到叛军占据了整个河北,兵锋进入中原后,朝廷才幡然醒悟!」
「唐玄宗李隆基惊慌失措,恰巧此时安西都护府的大都护和部将因为叙功封侯留在长安城,尚未返回。」
「也就是说,相比于承平日久的河北四镇,经常带领安西军在西域以西作战的名将、他们的顶头上司,大唐西部军区、帝国最精锐的一支部队的总司令和总参谋长,恰巧就在长安城!」
贞观年间
“朕就知道,大唐不会坠入谷底,还有得救!”李世民被天幕上的话带了节奏,此时的他犹如落水的人拼命的想要抓住任何递上来的稻草。
惊慌之下,连前面说了什么都忽略掉了。
“最精锐的一支部队的长官吗?沙场宿将、帝国名帅......”
每一串的名号都像一颗速效救心丸,强力的安抚住了大唐皇帝。
殿中,房玄龄凑到杜如晦的耳边说了什么,然后老杜挪到了太子爷身边。
李承乾正沉浸在“安史之乱”,大唐民不聊生的悲痛里,忽然被右相这么言语,吓了一跳。
“哦......行......我知道了,杜相公放心......好,我这就去......”
大唐开元年间
李隆基人都傻了,他忙忙碌碌一辈子创造的大唐盛世就这么没了?
难怪从刚才就觉得昭陵那边有人在幽幽的盯着自己。
可是,这是为什么啊?
大唐都繁华到了这种程度,那个安禄山图什么造反?
“不慌不慌,刚才天幕说大唐最能打的将领此时就在长安城,区区安禄山顷刻就能剿灭了......”李隆基拍抚着胸口安慰自己。
“陛下,臣请斩安禄山!”
庙堂里,一众的大臣们在傻眼之后纷纷出来请命,堂堂的盛世岂能因为一个逆贼就毁了!
这可是几代人的心血啊,这可是历代大唐人前赴后继造就的盛世啊!
高力士也在一旁出声附和:“是啊陛下,现在就下旨处死那个安禄山吧!”
如今的不过一个小小的平卢节度使,想造反?
有什么本事造反!
李隆基回过神来,眼神一冷,十分利落干脆:“来人,即刻......不!”
眼见李隆基堵塞了一声,群臣莫名,高力士眼神难以置信皇帝居然这时候会手下留情吗?
李隆基冷笑了一声,笑得十分残酷:“传朕旨意,令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率军即刻前往河北捉拿叛贼,只诛首恶!”
回来了!都回来了!
我说陛下怎么这时候会心慈手软呢!
高力士脸上露出了慈祥至极的笑容,这才像他的三郎嘛!
处理安禄山这种逆贼,就得让王忠嗣上,数遍开元,再能打的将领都不行,必须是王忠嗣!
......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在确定了安禄山叛乱后,李隆基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
接着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原安西节度使、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然而唐朝的精锐边军大多还没有赶回,高仙芝、封常清临时在长安、洛阳募兵,当时的长安城子弟早就不是贞观年间的人儿了,他们只能招募来一群市井子弟,不但素质差且无训练经历。」
「刚被解职在长安等待启复的高仙芝临危受命,十四日才到长安叙职的封常清次日就被紧急召见。」
「二人是多年的上下级关系,拥有丰富的对外作战经验,封常清便对李隆基道:」
“安禄山率领叛兵十万侵犯中原,但中原太平很久了,人不知战。然而事有逆顺,形势会有变化的,我自请赶赴东京,开府库,招募骁勇之兵,挑着马杖和马鞭渡河,很快就可以拿安禄山的首级进献朝廷。”
李隆基大喜,当即令师徒二人出战。
尽管二人知道中原之兵不堪战,却还是硬着头皮向皇帝打了包票。
「十二月十一日,叛军渡河,封常清连番大战。
但临时招募的兵卒怎么可能是精锐边军的对手,根本就打不赢,就算主帅是李靖在世也不行。
对面的可不是什么土鸡瓦狗,那是河北四镇的十五万精锐啊!」
封常清无奈,只能率领残军便打便退,在潼关遇见了招募长安子弟军过来支援的高仙芝。
二人将情况一对,高仙芝无奈的回头看了一眼自己手下的兵,和以往在安西带的压根不是一个level!
两个人在沙场上拼杀了几十年了,熟读兵法,深知战争逻辑,更是熟悉对面叛军的水平,一合计便决定以潼关之险要来扼守,等到安西军回防后再出关平叛。
「临时招募的士卒压根不是河北军的对手,两位大将于潼关困守。
他们自信,以安西军的力量和自身统兵数十年的经验下,以及大唐深厚的民望民心,平息叛军不过数月便行。」
贞观年间
李世民的一颗心都提到嗓子眼里了,天幕里的局势瞬息万变,让他的情绪也跟着起起落落。
作为一个从战场上杀出来的皇帝,他对高仙芝二人的决议十分认同:“不堪战之兵如何能敌精锐边军?”
“潼关之险,纵然是边军一时也难以啃下,此时的大唐背靠关中和整个巴蜀的支援,只需守城等待安西军的支援,够了!”
“朕根本看不到,怎么输!”
赢麻了!
李世民面色肉眼可见的红润了,人逢喜事精气爽啊!
贞观上将、天策大元帅想破了脑袋,都想不出这种情况下,唐军怎么输!
胜算有十成,那么唐军就至少占据了九成!
躺赢局!
就连秦琼等一众多年带兵的宿将,也紧着跟附和。
“这个安史之乱很快就能平定了。”
“不错不错,高仙芝、封常清能在西域统领大唐最精锐的边军,肯定是有水平的,单看这俩人的局势判断和决策,都知道有点水准。”
“收复中原,指日可待啊!”
“对的,此时的大唐已经治世百多年了吧?届时安西军回防之后,军势、国力、民心三重之下,那叛军不得灰飞烟灭?”
统兵几十年了,高居最精锐的边军总司令之职,绝不可能是凭关系上位的二把子。
因此李靖也捻着胡须跟着附和:“此战,能打!”
他和李世民一样,根本看不到怎么输!
殿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了一眼,皆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深深的绝望。
完了,刚才应该让太子爷多叫几个太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