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调整了一下更新时间,争取一次性更三章,让书友们能一次性爽看,一天都保持干燥!)
......
贞观年间的君臣是这样认为的。
开元年间的君臣也是这样认为的。
「在二人的带领下,叛军数次进攻潼关攻不破,就退兵了。」
西汉时期
刘彻也忍不住感慨:“这大唐还是底蕴深厚啊!”
刚才天幕里的那十五万大军,他是真看见了身上的装备和士兵的素质,一个个膀大腰圆浑身杀气,那副骁勇模样绝不是什么草包兵,都是实打实的精锐。
就这,听天幕的意思还不是唐军最强的。
最厉害的是驻守西域的安西军,听起来只会更强更多。
一想起自己几代人抠抠搜搜才弄出来了十万精锐,刘彻就想哭,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咋就那么大!
李唐家的皇帝好爽啊!
“十五万精锐叛军啊,你李唐能不能分我点!”
朕能把匈奴大单于的头给拧下来!
「由于封常清在中原兵败,李隆基便剥夺了他一切功名,让他以平民之身继续效力以功代罪,并指派了一名监军宦官。」
「由于监军边令诚每次都会干预高仙芝的军令,高仙芝很多都没有听从,这让边令诚怀恨在心。
在二人决定守潼关等援军后,边令诚入朝奏事,构陷二人贪生怕死才导致的败退,并且如今守关是有二心想坐地起价,私下早就秘密联系了叛军。
李隆基大怒,处死高仙芝与封常清。」
潼关驿南西街
雪夜
边令诚尖细着嗓门宣完了圣旨后,一副小人得意的模样居高临下的看着封常清:
“你可知罪?”
被力士压在地上跪着的封常清头发散乱,雪落满头,自嘲的苦笑了一声:
“常清是山西人,自幼无父无母跟着外祖父生活。从小就听着太原公子的故事长大,后来外祖父带我去安西谋事,给我讲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故事,告诉我当年的陈国公侯君集、凉国公契苾何力、英国公李??的故事。”
“我从小听着先辈们的故事长大,在外祖父去世后孤苦伶仃,是朝廷救济了我,供我读书,让我得以成年成才,所以常清义无反顾的加入了安西军,直到被高节帅赏识做了他的副官,一路平步青云。”
边令诚只是冷笑,反是拿捏着态度质问道:“你也知道没有大唐就没有今日的你,你食君之禄,却做了此等背弃国家之事,你眼里还有大唐,心里还有圣人吗?”
冷冽的寒风吹拂过封常清的脸庞,发丝夹杂进了嘴里,心灰意冷:
“我在中原没有拼杀死在战场上,是因为我怕自己被叛军俘虏,辱没了自己的官职,辱没了大唐、辱没了安西军的荣耀和历代安西军的先辈们。”
“现在,我死得心甘情愿。”
“行刑!”
“等等。”
边令诚扭头回看,嘴角挂起了一抹嘲讽,原以为你是多厉害的人物,没想到也会怕死,说到底跟杂家还不是一样的阴沟里的老鼠?
“封常清,你想求饶?”
“非也。”封常清摇了摇头,目光炯炯的看向这个谄媚的小人,语气恳切:“公公,常清可以死,但大唐不能死,公公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
边令诚有些摸不着,只是道:“你先说。”
“河北叛军乃是边军精锐,常清和他们交手数次,他们的实力绝不弱于安西军,此前常清三次上奏朝廷讨贼战略均未得到回应。”
封常清示意按着他的力士,那力士会意从封常清的衣服里掏出一本奏章。
“这是常清对河北叛军的分析,请公公务必将这本奏章亲自带给圣人!”
边令诚动容了,可心里却莫名的涌起了一股恼怒,仿佛此时的封常清越是光鲜伟岸,就越衬托的他阴暗狭私,“我若是不同意呢?”
封常清想要起身,力士以为他要挣扎直接将他死死的按在地上,他挣扎的大声道:
“国之重事,绝非儿戏,公公,大唐不能亡啊!”
“公公......我求你了......”
雪夜里,冷风直吹,边令诚莫名的感到一阵刺骨的寒冷,低头看了眼穿着单衣的封常清,大地变得安静。
边令诚打了个冷颤,紧了紧身上的貂衣,搓着手哈气,抬眼看向长安的方向,眼神复杂:
“我答应你就是了。”
封常清长舒一口气,平静道:“我死了以后,希望圣人不要看轻这叛贼,那么国家就安定了。”
「封常清,唐蒲州猗氏人,今山西运城人。自幼无父无母跟随外祖父在西域生活,外祖父死后清贫度日。
从军后自荐到四镇都知兵马使高仙芝麾下任侍从,被高仙芝赏识,为副将。
从属高仙芝门下十余年,破数国,降数国,灭数国,立功无数。
屡任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持节充安西四镇节度、经略、支度、营田副大使、北庭都护府大都护,伊西节度使、波斯都护府大都护等。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仅带亲随入长安朝见叙功。
安禄山叛乱传至,举朝惶恐。
封常清以新立战功之身,上安皇帝与百官,以自身的勇气鼓舞唐玄宗冷静应对,次日被委任平卢节度使,出战中原。
自武则天时期复立安西都护府后,历任安西大都护皆为遥领或居河西四郡,并不实际统领安西军,副都护即为真正的安西军统领。
故此,自唐太宗平定西域设安西都护府,从第一任大都护乔师望起,
大唐第三十五任安西军统领,再也没能回到他忠实的龟兹城!
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唐玄宗派边令诚秘密处死封常清,其作品仅有死谏存世——《封常清谢死表闻》」
“罪臣封常清言:......”
“......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
“......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
“......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无任永辞圣代悲恋之至。”
“临表涕零,悲不能泣,万望圣人以社稷为重,臣死之后,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
————
———
求求免费的催更和礼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