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后背贴着墙,语速飞快,把两个小时的推演结果压缩在三分钟内,全扔给了电话那头的男人。
她甚至不需要草稿。
每一个变量,每一个积分,都刻在脑子里。
电话那头,周怀瑾一直安静地听着。
等她说完,他才开口。
“第一个模型,思路没错,但你漏了分离体自身的反冲动量。”
“第二个模型,方向错了。这不是力学问题,二级分离是热力学和流体力学耦合的瞬间爆发现象,不能用宏观碰撞模型去套。”
他顿了顿,低笑了一声。
“你的模型,加上一个分离涡环的耗散项,再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去解,试试。”
一句话,点醒了她。
对!不是推开,是爆炸!是高速气流的冲击!
“我……”
张勤刚想说“明白了”,书房的门被敲响。
“咚咚。”
两声,不轻不重。
是汪淑英。
张勤皱眉,捂住话筒:“进。”
门推开一条缝,汪淑英探进头,脸上挂着笑。
“张顾问,抱歉打扰。”
她看了一眼张勤手里的电话和墙上的钟。
“根据记录,您今天在长城累计爬升海拔三百四十二米,耗时三小时,属于中高强度运动。”
她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套干净的睡衣。
“为避免明天肌肉酸痛,建议您立刻进行十五分钟腿部拉伸。”
“然后,”她补充,“泡个澡。水放好了,加了中药包。”
张勤看着她,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知道了。”她叹了口气,对着话筒说,“我得挂了。”
电话那头的周怀瑾,显然也听到了。
他没多问,只笑了一声:“好。你的生活助理,很专业。”
“咳。”张勤有点不自在,“她一直这样。”
“听她的。”周怀瑾的声音温和下来,“好好休息。”
“嗯。”
“明天见。”
“……明天见。”
挂了电话,张勤把手机往桌上一扔。
“走吧,汪助理,去拉伸。”
十五分钟的拉伸,比爬长城还痛苦。
张勤龇牙咧嘴地被汪淑英按着压腿,感觉自己快散架了。
等她一瘸一拐地走进浴室,把自己沉进热水里,才长长吐出一口气。
她靠在浴缸边缘,闭上眼。
身体的疲惫渐渐抽离,大脑却异常清醒。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分离涡环的能量耗散模型,在她脑海里自动展开、旋转、碰撞。
第二天早上。
张勤是被腿酸醒的。
她动了动腿,从大腿到小腿的肌肉,都传来清晰的酸痛感。
汪助理诚不我欺。
她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换好衣服。三楼的书房暂时不想待了,她随手从那堆“书山”里,抽出一本最薄的《导弹飞行力学基础》,慢吞吞地下楼。
“醒了?”林文静在厨房准备早餐,看到她立刻喊,“快去洗漱,今早喝鱼片粥。”
“嗯。”
张勤洗漱完,没进餐厅。她拿着书,踱步到院子里。清晨的空气带着花草的清香,她一边慢慢走动缓解腿部酸痛,一边翻着手里的书。
刚看了两页,院门口的门铃响了。
林文静从厨房探出头:“谁啊,这么早?”
张勤离得近,便走过去开了门。
门外,站着周怀瑾。
他今天穿得很休闲,晨光落在他身上,整个人清爽干净。他手里提着一个牛皮纸文件袋。
“早。”他冲张勤笑了笑。
“你怎么又来了?”张勤下意识地问。
问完就后悔了。这话听着像在赶人。
周怀瑾显然没在意,晃了晃手里的文件袋,迈步走进院子。
“我明天要去参加一个部里的闭门会。”
他走到张勤身边,很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书,看了一眼封面。
“后天,出发去德国。”
张勤动作一顿。
这么快?
“所以,”周怀瑾把她的书和自己的文件袋都换到左手,空出的右手,牵住了她,“今天,我来陪你。”
他的手很暖,干燥有力。
张勤想抽回,但指尖只动了动。
“好吧。”她小声说。
“不过……”她皱眉,指了指自己的腿,“我今天哪儿也去不了,腿疼。”
“我知道。”周怀瑾点头,一副尽在掌握的表情。
他牵着她,走到院子里的石桌旁坐下。
“不去哪里。”
他把那个厚厚的牛皮纸文件袋,放在石桌上,推到张勤面前。
“今天,给你补课。”
他没说话,只是把文件袋往前推了推,动作里带着不容拒绝的笑意。
“还有,”他点了点那个文件袋,“我把我大学时的一些论文,还有后来做项目时的笔记,都带来了。”
张勤打开文件袋,抽出最上面那本。
手写的。
纸都黄了,字是周怀瑾的字。
她翻开一页,手指停住了。
纸上是一页关于“捷联惯导系统姿态解算”的推导。
在她昨天百思不解的那个四元数微分方程旁边,有一行红字。
【此解法已过时,存在奇点风险。换用旋转矢量微分方程,可规避万向节死锁,计算效率提升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