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群如同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同胞,看到他们手中紧握的,从鬼子那里夺来的武器,看到他们眼中劫后余生的泪水和燃烧的仇恨,战士们瞬间红了眼眶。
“乡亲们!别怕!到家了!”
“卫生员!快!抢救重伤员!”
“炊事班!把热粥端上来!”
矿工们被战士们迅速接管,安置,热腾腾的米粥被端到那些几乎饿脱相的人面前,卫生员为伤者清理伤口……
殷灵毓轻轻舒了口气,没有停留,转身,玄色身影再次融入雨幕与山林之中。
八月二十二日凌晨,石家庄。
日军华北方面军前线通讯枢纽瘫痪。
八月二十三日,太原城东军需仓库失守,所有物资再次被劫掠一空。
从八月二十五日开始,沧州守备大队长,保定特务机关长,正太线护路司令………凡是能指挥和负责一个区域,一片战场的,大队级以上的佐官级别的鬼子,陆续被殷灵毓斩首。
日军试图重组指挥体系,但收效甚微。
到八月底,华北日军大队级以上军官阵亡率已达百分之四十七,所有重要交通线彻底瘫痪,各地守军陷入各自为战的绝境。
晋察冀军区连克娘子关,井陉煤矿,解放矿工,一二九师横扫芦家庄,桑掌大桥,工兵,县大队和百姓昼夜奋战,大举破坏铁路和道路,一二零师在同蒲线北段全歼日军两个孤立中队。
正太路全线瘫痪,铁轨成了后方新成立的兵工厂的原料,而兵工厂的机床和发电机正是来源于殷灵毓最先送来的那批物资。
第二批的还在研究和安装。
至九月一日,据后方的同志们不完全统计,伪军伤亡及投诚人数逾一万人,多支友军成建制起义,累计投诚兵力达一万七千人,携带迫击炮二十八门,重机枪四十六挺,及大量武器弹药。
十五日来,这场大战中,前线战士们共攻克日军据点一百八十七处,收复县城九座,解放矿工及劳工三万余人,我军伤亡仅四千余人,且多为轻伤。
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驻地,一扫往日物资匮乏的沉闷,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振奋与活力。
战士们擦拭着缴获的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机枪,脸上是掩不住的笑容。
炊事班的锅里,已经飘出了米香和肉味,虽然油水还是不算多,但比起以往清水煮野菜的日子,如今能吃饱,还能吃好,已经是很不错了。
“这仗打得痛快!小鬼子也有今天!”
“多亏了殷参谋!要不是她把鬼子的头头脑脑都敲掉了,咱们哪能这么顺利!”
“听说兵工厂那边,正用扒回来的铁轨加紧造子弹呢!以后咱们的子弹也能宽裕点了!”
基层指战员们在欢欣鼓舞之余,更加快了巩固战果的步伐,地方武装和民兵迅速接管了新收复的村镇,建立政权,发动群众。
工兵和民众组成的破路队,日夜不停地将残存的铁轨枕木运往后方,铁轨是宝贵的工业原料,枕木则是过冬的燃料。
被解放的数万矿工和劳工,大部分选择加入部队,他们饱受磨难,对鬼子恨之入骨,战斗意志极为坚定,经过初步整训,便成为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
那些成建制投奔过来的前晋绥军,中央军部队,经历了最初几天的适应期后,迅速融入了新的环境。
他们也很快被八路军高效的组织能力,官兵平等的作风以及明确的抗日目标所震撼。
“以前在那边,当官的吃香喝辣,当兵的饿肚子挨冻,打仗还得提防背后打黑枪!这边倒好,首长跟战士一个锅里搅马勺!”
“人家这才是真抗日!看看这战果,再看看咱们以前,净跟着瞎晃悠了!”
“早知道这边是这么个光景,老子早过来了!”
对于有血性的爱国军人而言,最大的耻辱不是战死,而是有力无处使,有国不能救!
重庆那边居然还在不断推诿!不准与友军协同出战!
看看人家去投奔八路军的!已经在殷灵毓尽可能提供的输出环境下,痛痛快快的杀鬼子了!
要知道,两三个月前,张自忠将军才刚刚慷慨赴国难!八路军还致电宣称其为抗日将领楷模呢!结果自己家的长官还阴阳怪气说他勇气可嘉,但是没有大局观!
张自忠的部下黄维纲憋不住了。
他是西北军出身的老将,是张自忠最为倚重的部下和战友,张自忠殉国后,黄维纲亲率第五十九军,高呼“报仇雪恨”,与日军激战,最终成功击退日军,并夺回了张自忠将军的遗体。
但看着重庆方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丝毫不顾大局,不顾全国同胞还在受苦受难,黄维纲冷笑连连。
中央军序列?
不稀罕了!
黄维纲以“配合友军作战”为名,率领中央军第五十九军一部精锐脱离战区,北渡黄河,进入八路军控制区,宣布接受八路军指挥。
随后坐不住的是川军保定系的头面人物,时任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的邓锡侯。
邓锡侯作为川军统帅,与张自忠同属“杂牌军”将领,惺惺相惜,关系良好,邓锡侯本人也是最早主动请缨出川抗日的军阀之一,曾发表着名的通电,说:“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川军出川以后,如战而胜,当然很光荣地归来,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
作为地方实力派,邓锡侯与中央军素有矛盾,备受排挤和打压,对委员长借刀杀人,消耗杂牌军的做法也是深恶痛绝。
如今八路军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压倒性的政治,道义乃至战场优势,邓锡侯想起了刚去世没两年的刘湘。
次日,邓锡侯召集直系部下与心腹,慨然道:“抗日救国,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如今真正死义报国者在此,我等岂能再做壁上观,为天下笑?!”
随后率自己所能调动的所有兵力,毅然起义。
川军再度出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