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宫的夜,静谧得能听见烛火燃烧的噼啪声。沈静姝坐在案前,指尖捏着谢九渊派人连夜送来的密信,信纸边缘因送信人的急促赶路而微微起皱,上面的字迹却依旧遒劲,只是字里行间的杀意与焦灼,透过笔墨直透眼底。
“娘娘,督主在江南遇刺,太后竟派了赵虎亲自出手,这是摆明了要鱼死网破啊。”挽月站在一旁,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如今督主虽无大碍,但江南局势必定更加凶险,那些藩王的残余势力说不定也会趁机发难。”
沈静姝缓缓放下密信,目光落在案上摊开的舆图上,江南诸府的位置被红笔圈出,漕运线路如银色丝带贯穿其中,而几个标注着“秘密钱庄”“藩王庄园”的红点,正是李嵩招供的赃银藏匿地。她指尖划过舆图,眼神清明得惊人:“鱼死网破?太后和藩王们还没到那个地步,他们只是想逼退九渊,保住江南的既得利益。但他们忘了,九渊如今手握千万两贪墨案的铁证,早已不是他们能轻易撼动的。”
“可督主在江南孤立无援,皇帝又明升暗降将他调离权力中心,万一那些人联合起来,用舆论或者兵戈施压,督主恐怕难以应对。”挽月忧心忡忡地补充。
沈静姝摇了摇头,拿起笔在纸上快速写下几个关键词:“太后、国舅、靖王残部、三藩、江南士族”。她将纸推向挽月,指尖点在“太后”与“三藩”之间:“你看,这些人看似是同盟,实则各怀鬼胎。太后想要的是持续敛财以巩固外戚势力,三藩想要的是割据江南、不受朝廷掣肘,靖王残部则是想借乱复仇,江南士族是被迫依附以求自保。他们的利益诉求不同,就存在博弈的空间。”
挽月看着纸上的字迹,似懂非懂:“娘娘的意思是,他们并非铁板一块?”
“正是。”沈静姝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这就像一盘棋局,每个参与者都想利益最大化,却又互相牵制。太后派赵虎刺杀九渊,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她的焦虑——她怕九渊继续深挖,牵扯出更多她私下扶持势力的证据。而三藩虽然分了赃银,却绝不会愿意为了太后与朝廷彻底决裂,毕竟他们的根基在江南,一旦开战,损失最大的是他们。”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天边的残月:“九渊如今的困境,不在于如何应对刺杀,而在于如何打破这种‘多方牵制、无从下手’的僵局。他手握罪证,却投鼠忌器,怕一动则引发藩王叛乱。但他忽略了一点,博弈的核心在于‘借力打力’,让敌人的矛盾成为我们的突破口。”
沈静姝立刻回到案前,铺好宣纸,笔尖饱蘸墨汁,开始快速书写。她要将现代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利益绑定”“威慑均衡”等核心思路,转化为谢九渊能理解的朝堂策略,字字句句都直指江南局势的要害。
“第一,利用‘囚徒困境’分化同盟。”她写道,“李嵩招供的赃银分配明细中,三藩分得四百万两,而靖王残部仅得两百万两,且三藩一直忌惮靖王残部死灰复燃。可暗中散布消息,称靖王残部不满分赃不均,已暗中联络朝廷,愿以揭发三藩藏银地为条件换取赦免。三藩本就多疑,必定会对靖王残部产生猜忌,从而放松对九渊的施压,甚至可能互相监视。”
“第二,建立‘利益绑定’争取江南士族。江南士族虽依附藩王,但实则更看重家族存续与商贸利益。九渊可公开宣布,凡主动脱离藩王、配合朝廷清理漕运弊政的士族,既往不咎,且未来漕运线路调整将优先考虑其商贸需求。同时,查封那些坚决依附藩王的士族产业,以儆效尤。这样一来,士族群体必然分裂,一部分会倒向朝廷,成为九渊在江南的助力。”
“第三,打造‘威慑均衡’牵制太后。太后最在意的是皇家颜面与外戚权力。九渊可将国舅爷贪墨的部分罪证(剔除太后直接参与的痕迹)透露给宗人府,同时上书皇帝,请求将国舅爷的案子交由宗人府会审。宗人府多是皇室宗亲,向来不满外戚专权,必定会借机发难。太后为保国舅爷周全,不得不收敛锋芒,暂时停止对九渊的刺杀与打压,为九渊争取时间。”
“第四,锁定‘关键节点’打破僵局。江南局势的关键,在于赃银的最终去向。李嵩招供的钱庄与庄园,必定有重兵把守,硬取伤亡太大。可重点追查三藩中最弱势的平南王——他分得的赃银最少,却管辖着江南最富庶的苏州府,其余两藩早已对他虎视眈眈。九渊可集中兵力,以‘查抄贪墨赃银’为名,包围平南王的秘密庄园。平南王势单力薄,必定会向另外两藩求援,而另外两藩若出兵,则坐实了‘勾结谋逆’的罪名;若不出兵,则平南王必败。无论他们如何选择,都会打破三藩之间的平衡,九渊便可趁机各个击破。”
写完这些,沈静姝又仔细斟酌了一番,补充了细节:“切记,所有行动都要‘师出有名’,不可擅自用兵,需以‘清理漕运弊政’‘追缴赃银’为幌子,避免给藩王留下‘朝廷打压藩王’的口实。同时,每一步行动前,务必派人快马加鞭告知朝廷,让皇帝知晓你的动向,既显尊重,也让他无法事后推诿责任。”
她将信笺仔细折叠,放入密函,又在封蜡上印上皇后的印玺:“立刻交给秦风的心腹,务必在三日内送到九渊手中。另外,传我的懿旨,让宫中暗卫密切关注太后宫与国舅府的动向,一旦有任何异常,即刻回报。”
“是,娘娘。”挽月接过密函,快步离去。
沈静姝看着案上的字迹,心中默念:九渊,这盘棋我已为你布好,接下来,就看你如何落子了。她知道,这策略看似冒险,实则每一步都精准拿捏了各方的利益软肋。太后多疑、三藩自私、士族趋利,这些人性的弱点,正是博弈破局的关键。
而此时的江南扬州,谢九渊刚处理完刺杀后的善后事宜,府衙内外戒备森严,东厂番子日夜巡逻,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他坐在书房,眉头紧锁,案上摆着李嵩招供的藏银地名单,却迟迟没有下令行动。
“督主,平南王的庄园就在苏州城外三十里,我们已探明虚实,只需带五百番子便可拿下。”秦风站在一旁,急切地说道,“如今太后刺杀您失败,必定会再想其他办法,我们不如先下手为强,查抄赃银,掌握更多筹码。”
谢九渊摇了摇头:“不可。平南王虽弱,却与另外两藩有盟约,一旦我们动他,另外两藩必定会以‘朝廷无故打压藩王’为由起兵,到时候江南大乱,我们就是千古罪人。”
“那靖王残部呢?他们盘踞在常州,人数不多,我们可以先清剿他们,杀鸡儆猴。”秦风又提议。
“靖王残部虽弱,却熟悉江南地形,且多是死士,硬拼只会损兵折将。更重要的是,他们与三藩无直接冲突,我们清剿他们,对瓦解三藩同盟毫无益处。”谢九渊语气凝重,“太后与三藩互相牵制,我们夹在中间,动谁都会引发连锁反应,这才是最棘手的地方。”
就在这时,一名东厂番子快步闯入:“督主,京城急信,是皇后娘娘派心腹送来的!”
谢九渊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立刻起身接过密函。他颤抖着手打开封蜡,展开信笺,沈静姝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他逐字逐句地品读,眉头渐渐舒展,眼中的迷茫被清明取代,到最后,嘴角甚至勾起一丝赞许的弧度。
“好!好一个‘借力打力’‘分化瓦解’!”谢九渊猛地一拍案几,语气中难掩激动,“静姝这策略,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他将信笺递给秦风:“你看看,娘娘为我们指明了破局之路。”
秦风接过信笺,快速浏览,越看越心惊,到最后忍不住赞叹:“皇后娘娘真是深谋远虑!这一招‘囚徒困境’用得绝妙,三藩必定会互相猜忌,再也无法联手对付我们。还有争取江南士族、牵制太后的办法,更是面面俱到!”
“静姝不仅懂朝堂权谋,更懂人心博弈。”谢九渊望着京城的方向,眼中满是温柔与敬佩,“她知道这些人看似团结,实则各有私心,只要找准他们的利益软肋,就能让他们从内部瓦解。”
他立刻站起身,语气坚定:“就按娘娘的策略行事!秦风,你立刻安排人手,分三路行动。第一路,让精通密探之术的番子,乔装成商人,潜入三藩属地,暗中散布‘靖王残部欲投朝廷、揭发三藩藏银’的消息,务必做得逼真,让三藩信以为真。”
“第二路,挑选能言善辩、熟悉江南商贸的官员,前往苏州、杭州等士族聚集之地,宣读朝廷旨意,承诺凡配合清理漕运弊政者,既往不咎,且给予商贸特权。同时,查封两家坚决依附平南王的大族产业,杀鸡儆猴。”
“第三路,整理国舅爷贪墨的部分罪证,剔除太后相关的痕迹,派人快马送往京城宗人府,同时上书皇帝,请求宗人府会审国舅爷一案。另外,派人密切监视平南王的秘密庄园,一旦三藩出现猜忌、互相提防的迹象,立刻禀报。”
“是,督主!”秦风领命,转身快步离去,眼中充满了斗志。
谢九渊重新坐回案前,拿起沈静姝的信笺,反复摩挲着上面的字迹。信笺上还残留着淡淡的墨香,仿佛是沈静姝在他身边,轻声为他分析局势、指点迷津。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所有的疲惫与焦虑都烟消云散。
他知道,沈静姝的策略看似温和,实则暗藏锋芒。她没有让他硬拼,而是用最省力的方式,撬动了整个江南的局势。这正是现代博弈论的精髓——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掌控利益格局,让敌人自行瓦解。
接下来的几日,江南局势果然如沈静姝所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藩属地内,“靖王残部欲投朝廷”的消息如同野火般蔓延。平西王与平北王本就对靖王残部心存忌惮,又听闻他们要揭发藏银地,顿时坐不住了。平西王立刻调兵加强了对藏银钱庄的守卫,同时暗中派人监视靖王残部的动向;平北王则直接派人质问平南王,为何对靖王残部的异动视而不见,两藩之间的嫌隙日渐加深。而靖王残部得知消息后,以为是三藩故意散布谣言陷害,也对三藩产生了敌意,原本就脆弱的同盟彻底破裂。
江南士族这边,在朝廷的“恩威并施”下,果然出现了分裂。苏州的陆氏、杭州的钱氏等大族,见朝廷态度坚决且有实际利益可图,纷纷主动联络谢九渊,表示愿意配合清理漕运弊政,并暗中提供了三藩在当地的产业分布信息。而那些坚决依附平南王的大族,在产业被查封后,人心惶惶,不少族人开始动摇,甚至有人偷偷向朝廷告密。
京城那边,宗人府收到谢九渊送来的罪证后,果然如沈静姝所料,立刻上书皇帝,请求严惩国舅爷。宗人府的皇室宗亲们本就不满外戚专权,此次终于抓住机会,纷纷发难。太后为了保住国舅爷,不得不收敛锋芒,一方面派人向皇帝求情,一方面下令暂停对谢九渊的所有行动,生怕事情闹大,牵扯出更多自己的把柄。
谢九渊站在扬州府衙的了望塔上,看着江南各地传来的捷报,心中对沈静姝的敬佩愈发深厚。他知道,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沈静姝在宫中运筹帷幄,用她的智慧与谋略,为他铺就了一条破局之路。
“静姝,你放心,我一定会牢牢抓住这个机会,彻底掌控江南局势,为我们的未来扫清障碍。”他轻声呢喃,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接下来,就是执行策略的最后一步——锁定平南王,打破三藩平衡。谢九渊知道,这一步至关重要,成败与否,将决定江南局势的最终走向。他立刻召集秦风与几位心腹官员,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下一步的行动。
而远在京城的坤宁宫,沈静姝也收到了江南传来的消息。当她得知三藩分裂、士族倒戈、太后收敛锋芒的消息后,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她知道,博弈的第一步已经成功,接下来,就看谢九渊如何乘胜追击,彻底掌控江南。
但她并没有放松警惕。她清楚,平南王虽弱,却也绝非易与之辈,而且太后与三藩绝不会轻易认输,必定还会有后手。她立刻又写下一封密信,提醒谢九渊:“平南王可能会狗急跳墙,或投靠其他两藩,或铤而走险起兵。切记保持威慑,不可贸然攻城,可围而不打,逼其内部瓦解。同时,密切关注另外两藩的动向,若他们出兵相助,便立刻上书皇帝,坐实其谋逆之罪;若他们按兵不动,则平南王必败,届时可顺势接管其属地,扩大朝廷在江南的掌控力。”
夜色渐深,两封密信在京城与江南之间穿梭,承载着两人的默契与信任。一场围绕江南的博弈,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沈静姝在宫中运筹帷幄,谢九渊在江南落地执行,两人虽相隔千里,却心有灵犀,共同谱写着一场智破迷局的权谋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