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四年,二月初四,拂晓,汴梁城。
晨曦未能驱散笼罩在帝都上空的阴霾,反而映照出城墙之上林立的新旗与刀枪的寒光。一夜之间,这座大宋的心脏,已然易主。太上皇赵佶在勋贵私兵与部分倒戈禁军的“簇拥”下,重临紫宸殿,颁布的第一道“敕令”,便是封锁九门!
沉重的包铁城门被轰然关闭,粗大的门闩落下,发出令人心悸的闷响。通往城外的各座水门,也被巨大的铁栅和沉船堵塞,漕运彻底中断。城头之上,值守的已非往日的大内禁军,而是换上了各家勋贵府邸的私兵部曲,他们手持精良的燧发火铳,眼神警惕而倨傲,警惕地打量着城内城外任何可疑的动静。汴梁,这座百万人口的雄城,顷刻间化作一座与外界隔绝的孤岛。消息传递的渠道被硬生生掐断,尤其是通往开德府、河北等秦王势力范围的方向,更是被重点布防,飞鸟难渡。
皇城之内,厮杀仍未止歇。
尽管太上皇已“复位”,但忠于皇帝赵桓的力量并未完全瓦解。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岳雷,率领着最后一批死忠的禁军将士,死守着皇帝寝宫与东宫两处要地,凭借宫墙殿宇,与不断涌来的叛军进行着惨烈的巷战。叛军虽人数占优,且装备精良,但岳雷所部皆是百战精锐,据险而守,一时之间,叛军也难以攻克。
“放铳!”
“顶住!绝不能让这些乱臣贼子惊扰圣驾!”
喊杀声、火铳轰鸣声、刀剑碰撞声、垂死者的哀嚎声,在昔日庄严肃穆的宫苑中回荡,白玉石阶被鲜血染红,雕梁画栋上布满了弹孔与刀痕。
岳雷身先士卒,甲胄上沾满血污,手中长枪如蛟龙出海,接连挑翻数名企图冲上台阶的叛军。他目光扫过周围越聚越多的敌人,心知此地不可久守,必须将宫变的真相送出去!
“岳林!” 他格开一支冷箭,对身旁一名与自己面容有几分相似、同样浴血奋战的年轻裨将吼道。
“大哥!” 岳林奋力的劈杀一名敌人,靠了过来。
岳雷从怀中掏出一封早已写好的、被鲜血浸透大半的绢布血书,飞快塞进岳林的内甲之中,压低声音,语速极快:“汴梁已陷,太上复辟,陛下危殆! 你我兄弟,今日恐难共生!你武艺最高,马术最精!我率弟兄们在此死战,吸引贼兵!你立刻从东华门秘道突围!无论如何,必须冲出汴梁! 将此血书,送往吐蕃都护府,面交父帅(岳飞)!请他……速发勤王之师!!快走!!”
岳林眼眶瞬间红了,嘶声道:“大哥!我不走!要死一起死!”
“糊涂!” 岳雷厉声喝骂,一掌推开他,“社稷存亡,系于此书!岂能效匹夫之勇?!走!” 说罢,不再看他,大吼一声,率着残部向叛军发起了决死的反冲锋,硬生生杀开一条血路,为岳林创造时机。
岳林看着兄长决绝的背影,钢牙几乎咬碎,泪水混合着血水滚落。他不再犹豫,猛地一跺脚,转身如猎豹般蹿入一旁的偏殿,身影迅速消失在复杂的宫殿廊庑之间。
与此同时,汴梁城内,原秦王府(现为陈紫玉居所)。
府门紧闭,府墙之上,数十名秦王府亲卫手持火铳、强弩,严密戒备。府内,陈紫玉面色凝重,秀眉紧蹙。她早已通过秘密渠道,得知了宫变的大致消息和岳雷死守寝宫的情况。
“小姐!九门已闭,漕运断绝!我们派出的三批信鸽,皆被叛军用猎鹰击落!通往开德府的陆路、水道,也被重兵设卡!” 一名亲卫头领焦急地禀报。
陈紫玉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深知,必须将消息送出去,否则父亲远在开德府,根本无法及时应对这惊天巨变!
“准备快马和小船!我亲自去水门试试!或许能凭借王府令牌,诈开一道缝隙!” 陈紫玉果断下令。
“小姐不可!太危险了!” 众人劝阻。
“顾不了那么多了!必须让父王早知道一刻!” 陈紫玉心意已决,在十余名精锐亲卫的护送下,从府邸侧门悄然潜出,试图利用对街巷的熟悉,迂回靠近汴河的一处水门。
然而,勋贵们显然早有防备。她们的行踪很快被叛军的暗哨发现。
“站住!什么人?!” 一队巡逻的勋贵私兵拦住了去路,为首的队正眼神凶狠地打量着陈紫玉一行人,“看打扮,非富即贵啊!奉太上皇敕令,全城戒严,任何人不得擅离!跟我们走一趟吧!”
“放肆!” 陈紫玉身边亲卫头目厉声喝道,“此乃秦王郡主!尔等安敢无礼?!”
“秦王郡主?” 那队正闻言,非但不惧,反而露出狞笑,“抓的就是你们这些秦王余孽!兄弟们,拿下!重重有赏!”
“砰!砰!砰!” 话音未落,叛军手中的燧发火铳已然开火!硝烟弥漫!
“保护小姐!” 亲卫头目大吼一声,一把将陈紫玉推向身后的掩体,同时拔刀迎敌!其余亲卫也立刻开火还击,拔刀鏖战!街巷之中,顿时爆发激烈冲突!
秦王府亲卫虽悍勇,且火器精良,但叛军人数众多,且源源不断闻声赶来。眼看就要陷入重围!
“小姐!快走!退回府中!我们断后!” 亲卫头目身中数弹,浑身浴血,兀自死战不退,嘶声喊道。
陈紫玉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忠勇卫士,心如刀割,知道事不可为,只得在两名亲卫的拼死掩护下,含泪撤回秦王府,紧闭府门。此次突围计划,彻底失败。
陈家的护卫,重伤几人,敌军这些枪弹虽然有些威力,但是陈家亲卫都有防弹衣,虽然不易致命,但是中弹多了也会重伤!
而在紫宸殿上,一场政治清洗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太上皇赵佶志得意满地坐在龙椅上(他不敢立刻坐上,只是设座于御阶之下),听着心腹太监宣读着一道道“敕令”:
“奉天承运太上皇帝敕曰: 咨尔秦桧,忠勤体国,虽有小瑕,不掩大瑜。着即起复,拜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总揽朝政,匡扶社稷!”
“何栗、张叔夜,附逆秦王,蛊惑圣听,败坏朝纲,罪无可赦!着即革去一切职司,锁拿下狱,交有司严审!”
“各地巡按钦差,所行‘新政’,多为苛政,扰民害国,着即一律废止!所有钦差就地解职,听候朝廷发落!其随行人员,即刻拘押!其所查田亩账册,一律封存,待朝廷派员复核!”
“八百里加急,传送各府州县,不得有误!”
一道道乱命传出,标志着旧党势力的全面反扑与清算的开始。整个帝国的官僚体系,即将陷入巨大的混乱与动荡。
更令人心悸的消息接连传来:
“报——!康王殿下大军前锋已抵达徐州!沿途州县,望风归附!不日即可会师汴梁城下!”
紫宸殿上的勋贵们闻言,更是喜形于色,仿佛已经看到大局已定,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然而,他们并未注意到,或者说刻意忽略了一道如同丧家之犬般、却蕴含着无限杀机的身影——
东华门附近,一条隐秘的排水涵洞下,浑身污泥、多处负伤的岳林,艰难地爬了出来。他回头望了一眼杀声震天的皇城,眼中滴下血泪。他不敢耽搁,辨认了一下方向,如同鬼魅般潜入附近的坊市。
半个时辰后,一骑快马如同离弦之箭,从汴梁城西南角一座因混乱而守备松懈的废弃水门缺口处,猛然冲出!马上的骑士伏低身体,狠狠抽打着马臀,向着西方,疾驰而去!
身后,传来叛军惊怒的呼喊和零星的铳声,但很快被远远甩开。
岳林顾不上包扎伤口,任由鲜血浸透战袍,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冲出重围!向西!向西!去吐蕃!找到父帅!
勤王!
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