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组织部长的“苦衷”,都是为了“稳定”!
一夜过去。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洒在秘书长办公室宽大的落地窗上时,苏正已经处理完了三份加急文件。
新办公室很大,也很空。前任留下的东西都被清理得一干二净,只剩下一套崭新的办公家具和墙上那幅气势磅礴的《江山如此多娇》。站在这里,仿佛能听到权力的回响,也能闻到寂寞的味道。
桌上的那份蓝色文件夹,他没有再动。昨晚,他花了三个小时,将名单上所有人的档案,以及他们拟任岗位的关联人员档案,都仔仔细细地梳理了一遍。
结果,不出所料。
那张看似寻常的名单背后,是一张用“老乡”、“同学”、“姻亲”等关系编织起来的、密不透风的网。每一个被提拔的“老实人”,背后都站着一个或几个需要“平衡”的势力;每一个被调离的“年轻人”,都恰好挡了某个“自己人”的路。
这盘棋,下得滴水不漏,充满了官场“智慧”。
苏正端起茶杯,杯中是秘书陈默一早泡好的龙井,茶叶在水中沉浮,像极了官场中人的命运。
“笃,笃,笃。”
敲门声响起,不轻不重,恰到好处。
“请进。”
门被推开,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卫民,满脸和煦的笑容,走了进来。他手上没拿任何文件,像是串门,而非汇报工作。
“秘书长,这么早就在忙啊。”李卫民的声音很洪亮,带着一种长辈式的亲切,“年轻人就是有干劲,我们这些老家伙是比不了喽。”
他身后跟着的秘书,手里捧着一个包装精美的茶叶礼盒,见苏正看过来,李卫民摆了摆手,笑道:“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一点家乡的土产,听说秘书长也喜欢喝茶,拿来给你尝尝鲜。”
苏正站起身,没有去接那盒茶叶,只是微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李部长太客气了,请坐。”
陈默很有眼色地上前,为李卫民沏上一杯新茶,然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门。
“苏秘书长年轻有为,一步跨到这个位置,真是羡煞旁人啊。”李卫民在沙发上坐下,姿态很放松,“以后市委的干部工作,还要请秘书长多多把关,多多指导。”
他嘴上说着“指导”,脸上却是一副“你放心,我都懂”的表情。
苏正笑了笑,也坐了下来,开门见山:“李部长说笑了,干部工作,您才是专家。昨晚我看了组织部送来的那份初步建议名单,做得很细致,李部长费心了。”
听到这话,李卫民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新来的秘书长虽然是赵书记跟前的红人,但毕竟年轻,只要自己姿态放得足够低,场面上做得足够漂亮,他也不好驳了自己这个组织部长的面子。
“哪里哪里,都是些初步的构想,肯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李卫民谦虚道,“这不,今天就是特地来听听秘书长的意见。您是市委的‘大管家’,看问题比我们更全面。”
苏正端起茶杯,用杯盖轻轻撇去浮沫,动作不紧不慢。
“名单我看过了。大部分安排都很稳妥。”他顿了顿,抬起眼帘,目光平静地落在李卫民脸上,“只是有几个地方,我不太理解,想向李部长请教一下。”
李卫民心中一凛,但面上依旧不动声色:“秘书长请讲,我们一起探讨。”
“高新区的林思齐,三十二岁,名校硕士,这几年为园区引进了多少项目,吸引了多少人才,成绩单摆在那里,有目共睹。”苏正的语气很平淡,像是在讨论天气,“这么一个懂经济、有冲劲的闯将,为什么要调去档案馆?”
李卫民的眼皮跳了一下。他没想到苏正会第一个就拿林思齐开刀。
他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秘书长啊,您有所不知。林思齐这个同志,能力确实强,但……性格也太强了点。”
“哦?”
“他太‘独’,听不进不同意见,为了推进项目,把管委会其他几个副主任都得罪光了。前段时间,还有老同志联名写信,反映他搞‘一言堂’。”李卫民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慢悠悠地说道,“我们做组织工作的,既要看能力,也要看德行,要看一个干部能不能团结同志。让他去档案馆,也是一种保护,让他静一静,沉淀一下,对他的长远发展有好处。”
一番话说得合情合理,充满了对年轻干部的“爱护”之情。
苏正心中冷笑。所谓的“得罪人”,不过是因为林思齐动了那些人的蛋糕。所谓的“保护”,不过是把他这块挡路的石头搬开。
“原来如此。”苏正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那清源县的周浩呢?这个同志我了解一些,基层经验丰富,踏实肯干,后续几个民生项目的重建工作,他都完成得很好。把他调到地方志办公室,又是为了什么?”
“周浩啊……”李卫民又叹了一口气,脸上的“苦衷”更浓了,“秘书长,清源县的情况您是知道的,前几任班子倒下后,干部队伍人心不稳。周浩同志虽然干了些实事,但他在当地的根基太浅,压不住场面。我们考虑,把他调出来,从市里派一个资历更深、手腕更强的同志下去,才能尽快稳住清源县的局面。”
苏正看着李卫民,这位组织部长眼角的每一条皱纹里,都写满了“稳定”二字。
稳定,稳定,还是稳定。
仿佛这艘大船只要不剧烈摇晃,哪怕船底已经烂了无数个洞,也可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那王建国同志呢?”苏正放下了茶杯,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凉意,“五十六岁,在发改委待了三十年,考核全是‘称职’。让他去挑商务局的大梁,李部长觉得,他这把老骨头,还冲得动吗?”
李卫民的笑容有些僵硬了。他感觉到了,这位年轻的秘书长,不是在请教,而是在质问。
“秘书长,王建国同志虽然年纪大了点,但胜在经验丰富,为人持重。商务局这个口子,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稳’,不能再出乱子了。”李卫民擦了擦额角不存在的汗,“而且,也要考虑老同志的情绪嘛。人家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总不能到老了,连个正职都解决不了,会让下面的人寒心的。”
“让下面的人寒心?”苏正轻轻重复了一遍,嘴角勾起一个意味不明的弧度,“李部长的意思是,提拔一个庸碌无为的老同志,是为了不让其他庸碌无为的同志寒心。但那些有能力、有干劲、却因为‘太年轻’而被压着的年轻人,他们的心,就不会寒吗?”
李卫民的脸色,终于变了。他没想到,苏正说话会如此直接,如此不留情面。
“秘书长,您刚来,对市里很多复杂的人事关系可能还不太了解。干部工作,是一门平衡的艺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他的语气加重了,“稳定,稳定才是一切工作的前提!这是赵书记反复强调的!”
他把赵志远抬了出来,试图压住苏正。
苏正却笑了,他身体向后,靠在宽大的椅背里,整个人显得很放松。
“李部长,你说的对,稳定压倒一切。”他语气一转,仿佛刚才的质问从未发生过,“是我考虑不周了。干部工作确实复杂,平衡各方利益,照顾老同志情绪,都是应该的。就按你的方案来吧,我很放心。”
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李卫民愣住了。他准备好的一肚子说辞,全都堵在了喉咙里。
他看着苏正那张年轻的、甚至有些诚恳的脸,一时间竟分不清对方是真心妥协,还是在说反话。
但不管怎样,苏正松口了,这就是胜利。
“秘书长能理解我们组织工作的难处,我……我代表部里,感谢您的支持!”李卫民连忙站起身,脸上重新堆起笑容。
“应该的。”苏正也站起身,与他握了握手,“那我就等组织部的正式提请报告了。赵书记那边,我会去沟通。”
“好好好!那我就不打扰秘书长工作了,我回去马上就走程序!”
李卫民如释重负地走出了办公室,感觉后背都有些湿了。他长出了一口气,心想,到底还是个年轻人,稍微一敲打,一抬出“稳定”和“书记”这两尊大佛,不就服软了?
办公室里,苏正看着李卫民离去的背影,脸上的笑容缓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的平静。
他回到办公桌前,坐下。
稳定?
他拿起桌上的那支英雄牌钢笔,在指尖轻轻转动着。笔身深沉的黑色,在灯光下泛着幽冷的光。
他想起了昨晚查到的一个细节。那个拟任商务局局长的王建国,他的女婿,正好是市委组织部干部二处的处长。而那个被调去档案馆的林思齐,他空出来的那个高新园区副主任的位置,拟任者叫李伟,是李卫民部长亲弟弟的儿子。
好一个“平衡的艺术”。好一个“稳定压倒一切”。
苏正的眼神,落在了桌面上那份空白的便签纸上。
他拿起笔,拧开笔帽。
金色的笔尖,在白纸上悬停。
他不是要写报告,也不是要写批示。
他只是在想,等那份盖着组织部鲜红公章的正式提请报告送来时,自己应该用一句什么样的“反话”,来祝愿云州的干部选拔工作,能够“稳定”得……更彻底一点呢?